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一文读懂亲子关系在倒着鸡娃的模式下会怎样

发布时间:2025-08-26 08:40:50  浏览量:1

在和家长们交流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场景。早上时间本来就紧张,孩子却在穿衣这件事上和家长较上了劲。妈妈说:“那你自己决定穿啥吧。”孩子呢,挑了件夏天的薄衣服,哪怕外面寒风凛冽。妈妈开始着急,可孩子却振振有词,觉得自己有了选择的权力。这看似是一场小小的穿衣博弈,实际上却反映出了当下一种新型的教育矛盾。

现在80、90后父母普遍存在教育焦虑,他们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独立,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走弯路。就像这穿衣的事儿,父母以为给孩子自主权是好事,可没想到孩子会“不听话”。在班级管理中,我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有个孩子因为在家有了更多自主安排作息的权力,到学校后上课总是打瞌睡,学习状态一落千丈。这种“倒着鸡娃”的模式,也就是角色互换,让孩子有了自主权,可后续却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倒着鸡娃”模式下,亲子关系会经历几个阶段的变化。初期的时候,就像前面说的穿衣选择,孩子和父母都觉得新鲜。孩子模仿父母做决策,比如自己安排看电视的时间、决定先写哪门作业。家长看到孩子有主见,心里也挺高兴。可这种新鲜感不会一直持续下去。随着时间推移,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了。

到了中期,矛盾开始激化。我认识的一个家庭,孩子因为有了更多自主权,和父母在很多事情上开始讨价还价。父母说晚上九点要睡觉,孩子就说再玩半小时,不答应就哭闹。父母的权威性下降,孩子的行为有点失控。这种边界模糊的情况,就像往情感账户里不断支取却不存入,矛盾越来越多,情感账户开始透支。长期来看,如果不建立新的规则体系,情况会变得更糟。有些孩子因为没有约束,变得任性妄为。我班里有个孩子,在家父母什么都顺着他,到学校后也不遵守纪律,和同学相处也有问题。而且这种模式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影响不同,低龄儿童可能觉得新鲜,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自主能力,但青春期的孩子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觉得父母是在故意“套路”他们。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得想办法解决,建立“弹性规则”就是个不错的办法。第一步,要和孩子一起讨论规则。就拿穿衣这件事来说,可以和孩子商量在什么天气穿什么衣服合适。可以拿出一些图片,告诉孩子不同季节的衣服特点。这样孩子参与了规则的制定,会更愿意遵守。

第二步,给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在规则范围内,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比如可以选红色的外套还是蓝色的外套,但不能在冬天选夏天的衣服。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自主需求,又有一定的约束。当孩子有了一定自主空间后,我们还得关注规则的执行情况。

第三步,要及时反馈和调整规则。如果孩子遵守了规则,要及时表扬。比如孩子按照约定时间睡觉了,第二天可以给孩子一个小奖励,比如多讲一个故事。如果规则不合理,也要和孩子一起调整。就像孩子觉得作业太多,安排的休息时间不够,那就一起商量怎么调整时间。

第四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告诉孩子遵守规则是自己的责任。比如孩子自己选择了穿什么衣服,冷了热了都要自己承担后果。下次他就会更慎重地做选择。

其实,“倒着鸡娃”模式给我们提了个醒,教育要回归本质。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健康成长,有独立的人格和责任感。通过建立“弹性规则”,我们能在满足孩子自主需求的同时,让他们学会遵守规则。

当亲子之间有了良好的规则和沟通,亲子关系会更和谐。孩子会更理解父母,父母也能更懂孩子的需求。就像前面说的穿衣问题,解决好了,以后类似的问题也能轻松应对。这样,孩子能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父母也能少一些教育焦虑,实现亲子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