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浸润心田,“苔花开”第五届乡村儿童美育成果展开幕
发布时间:2025-08-24 11:05:40 浏览量:4
8月23日,“苔花开”第五届乡村儿童美育成果展在广州市文化馆开幕。“苔花开”播下的美育种子开花结果,200位乡村儿童带着才艺,从乡村校园唱着跳着站上了广州的舞台,如米小的苔花们长成了光芒璀璨的牡丹。
“歌声起 苔花开”乡村儿童音乐汇现场,孩子们表演舞蹈《我要走出大山》
本次成果展涵盖“播种希望 美育童心”乡村儿童美育实践交流会、“歌声起 苔花开”乡村儿童音乐汇、“我们的美术课”乡村儿童美术展等主题活动。来自全省的200位乡村儿童通过舞台表演与美术展,用所学音乐、舞蹈、绘画展现孩子特有的艺术创造力与内心丰富的情感。
在交流会现场,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溪口二祥杰学校校长刘映华分享了葫芦丝与教育的故事。她认为,教育在于帮孩子找到闪光点,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为了让孩子掌握一门乐器,刘映华选了简单易学、音色悠扬的葫芦丝,3万元变成了300只葫芦丝,送到了孩子们手中。
刘映华还邀请愿意尝试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学葫芦丝,一起上台表演。小小的葫芦,一头牵着孩子,一头牵着父母,把两颗心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有些家长和孩子关系是很紧张的,但是一起吹葫芦丝时,感情就流动起来了。”
乡村儿童美育实践交流会
“白饭子,白珍珠,打扮小郎去读书。”揭阳市揭西县河婆街道东风小学客潭教学点的孩子们,在舞台上唱着改编自客家童谣《小郎读书》《蟾蜍啰》的曲子。歌声里,藏着客家文化代代相传的劝学故事,满是乡村儿童的纯真与浪漫。谈及为何要把传统童谣带进音乐课堂,校长张艳艳坦言:“想让客家的孩子唱客家的童谣。”
揭西县河婆街道东风小学客潭教学点的孩子们在演出中
从视觉设计师转行当小学老师的郭越,两年前回到老家,来到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铜钵盂小学。起初没能“专业对口”,又教数学,又教音乐。直到第二年专教美术,她开始探索“因地制宜”,把美育和本土生活结合起来——路边一朵花是美,鸡蛋壳也能变成美。
慢慢地,孩子们爱上了美术课,而美的教育也悄悄改变着他们。“有些孩子即使不会读书,在美术课上,却有着许多奇思妙想与惊人的创造力。”在郭越看来,她希望“美”能让孩子们保持对生活的憧憬,去追寻世界上更多美好事物。“苔花开”第五届乡村儿童美育成果展上,郭越学生的作品也入选了。
郭越和学生的作品在乡村儿童美育成果展展出 图/朱嘉乐
据介绍,截至目前,“苔花开”项目已开办9年,累计培训乡村美育师资5000多名,惠及乡村学生逾80万人。活动现场,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与高州、蕉岭、惠阳、潮安、三水、增城六地教育部门签署了“苔花开”2025年度合作协议。
本次成果展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广州市文化馆、广东省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
文 | 记者 朱嘉乐 实习生 赖欣怡 通讯员 陈淑妍
图|主办方提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