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云评 | 暑期儿童关爱:别让“看护焦虑”盖过成长本义
发布时间:2025-08-16 02:47:07 浏览量:2
暑假过半,“双职工父母暑期带娃有多难”的话题又一次冲上热搜。一边是孩子期盼的自由时光,一边是家长的看护焦虑,“暑期儿童关爱”在现实压力下,正逐渐异化为“如何看好孩子”的生存命题。这场关乎千万家庭的“暑期大考”,考验的不仅是家庭智慧,更是社会协同的温度与深度。
不少家长把“填满时间”当作关爱孩子的标准答案。奥数班、编程课、艺术集训排满日程,美其名曰“弯道超车”,实则是用焦虑消解对陪伴缺失的愧疚。但暑期的珍贵,恰恰在于它提供了课堂之外的成长可能:在田埂上认识作物生长,比课本插图更鲜活;和小伙伴在社区玩一场“接地气”的游戏,能学会沟通与规则;哪怕是帮父母做顿简单的饭菜,也是生活能力的启蒙。这些看似“无用”的时光,恰是孩子认知世界、完善人格的重要拼图。
安全守护不能只靠“严防死守”。每年暑期,溺水、交通意外等安全事故总让人揪心,学校发的安全手册、家长的千叮万嘱,有时抵不过一次好奇心驱使的冒险。真正有效的安全关爱,应该是“授人以渔”:带孩子实地演练消防逃生,比背诵逃生口诀更有用;教他们识别网络诈骗的套路,比简单禁止上网更明智;甚至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学会应对陌生人搭讪。把安全意识种进孩子心里,才是最可靠的防线。
破解暑期关爱难题,需要社会搭起“托举之网”。社区不妨多开些“公益课堂”,让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带孩子们探索自然、阅读经典;企业可以推行“弹性陪产假”,让父母有时间参与孩子的暑期生活;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场所延长开放时间,提供专属活动,让孩子有处可去、有事可做。当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看护焦虑”才能真正转化为“成长喜悦”。
暑假的意义,不在于孩子多学了几个公式、多背了几首古诗,而在于他们能在自由探索中发现世界的精彩,在多元体验中收获成长的力量。给孩子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暑假,或许就是最实在的关爱。
(作者 韩雪)
编辑:王梦青 编辑:刘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