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超日漫!“浪浪山”成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票房冠军,水墨动画找到垂直继承人

发布时间:2025-08-15 19:42:00  浏览量:2

8 月 15 日傍晚,上映第 14 天,《浪浪山小妖怪》票房超过 8.1 亿元,超越日本动画电影《铃芽之旅》2023 年在中国电影市场取得的 8.07 亿元成绩,跃升为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二维动画片。

在主流商业动画电影日益倾向三维制作的当下,《浪浪山小妖怪》在院线 " 顶 " 开了二维动画票房的天花板;在日本二维动画占据重要份额的海内外市场,这部继承了上美影创作基因的新作,在本土市场完成了逆袭。具有节点意义的时刻到来,老一辈上美影人、如今的艺委会专家常光希发来手绘海报,画面上,齐天大圣欣慰地望向四个小妖怪,一口仙气吹出,守护、祝福取经小队走向更远的征途。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 / 珠江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陶冶不吝用 " 里程碑意义 " 来定位这场逆袭在中国动画电影史的坐标价值。在他看来,相比近年来长足进步并跻身世界一流的中国三维动画发展," 中国二维动画长期被忽视,甚至不被视为‘新中国动画学派’的增长点 "。而今 " 浪浪山 " 在本土市场超过日本动画影片,他称之为 " 始于 1960 年《小蝌蚪找妈妈》的中国水墨动画,在 65 年后找到了自己的垂直继承人 ",也使得 " 原中国动画学派 "" 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剧风格之门 " 的思想,在新时代有了新发展。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看来,在 9 万块大银幕、14 亿人口的中国市场," 新中国动画学派 " 绝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在动画艺术的 " 所有向度 " 上进行探索的文化自觉。

《浪浪山小妖怪》此前的首映礼上,上美影老艺术家、《猴子捞月》的导演周克勤说得动容:" 二维动画的艺术性和绘画性无可替代,它能更好地承载导演的美术追求,中国动画不能没有二维形式。"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齐青用 " 天然适配 " 来形容二维与东方写意的关联," 区别于西方透视,传统水墨动画与二维形式能完美对接 "。《浪浪山小妖怪》以颠覆性视角讲述一队无名之辈踏上西行取经的故事。影片幕后,600 人团队耗时 4 年打磨,1800 组镜头累计叠加超 9 万层,创造出 " 每帧 50 层 " 的水墨分层技术,成就了 " 笔墨入镜 " ——不是用镜头表现笔墨,而是 " 用国风笔墨构建电影镜头 "。在齐青看来," 这一理念颠覆了传统动画对水墨元素的表层运用,创造了全新东方动画视觉 "。

《浪浪山小妖怪》营造的东方写意,不止于背景里流动的水墨意韵。细心观众会发现,妖王洞府的屏风上,一幅青绿山水若隐若现——这正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现存最早的独立性卷轴山水画,这幅创作于 1400 多年前的作品结束了魏晋时期 "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 的稚拙阶段,首次实现 " 远近山水,咫尺千里 " 的空间效果。画中以青绿金碧着色,山脚用泥金勾勒轮廓,形成金碧辉映的装饰效果,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先河。电影中,这一艺术史化作全景中的文化符号,暗示角色自诩的风雅品味,也道出影片的美学追求。

影片的动作场面也摒弃了迪士尼式的现实碰撞,而是扎根于中国传统武术的写意美学,通过水墨晕染表现动作的速度与力量。当小猪妖在佛光寺原型大殿中闪转腾挪,梁架间的墨色飞白与肢体线条形成交响,恰似一幅动态的梁楷泼墨仙人图。全片最动人的留白处理——结尾村民为无名小妖改建小庙的开放式结局,同样呼应着水墨画 " 计白当黑 " 的哲学。没有英雄封神的俗套,只有四尊潦草塑像立于山野小庙,却比宏大史诗更能触动人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说:" 动画片终于活成了我们喜欢的样子。暑期档《浪浪山小妖怪》不仅鼓舞了世间 NOBODY,还将催动动画片的第二个高峰,甚至,我们将迎来动画片拯救电影的时代,一如小猪妖们拯救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