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日漫!“浪浪山”成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票房冠军,水墨动画找到垂直继承人
发布时间:2025-08-15 19:42:00 浏览量:2
8 月 15 日傍晚,上映第 14 天,《浪浪山小妖怪》票房超过 8.1 亿元,超越日本动画电影《铃芽之旅》2023 年在中国电影市场取得的 8.07 亿元成绩,跃升为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二维动画片。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 / 珠江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陶冶不吝用 " 里程碑意义 " 来定位这场逆袭在中国动画电影史的坐标价值。在他看来,相比近年来长足进步并跻身世界一流的中国三维动画发展," 中国二维动画长期被忽视,甚至不被视为‘新中国动画学派’的增长点 "。而今 " 浪浪山 " 在本土市场超过日本动画影片,他称之为 " 始于 1960 年《小蝌蚪找妈妈》的中国水墨动画,在 65 年后找到了自己的垂直继承人 ",也使得 " 原中国动画学派 "" 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剧风格之门 " 的思想,在新时代有了新发展。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看来,在 9 万块大银幕、14 亿人口的中国市场," 新中国动画学派 " 绝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在动画艺术的 " 所有向度 " 上进行探索的文化自觉。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齐青用 " 天然适配 " 来形容二维与东方写意的关联," 区别于西方透视,传统水墨动画与二维形式能完美对接 "。《浪浪山小妖怪》以颠覆性视角讲述一队无名之辈踏上西行取经的故事。影片幕后,600 人团队耗时 4 年打磨,1800 组镜头累计叠加超 9 万层,创造出 " 每帧 50 层 " 的水墨分层技术,成就了 " 笔墨入镜 " ——不是用镜头表现笔墨,而是 " 用国风笔墨构建电影镜头 "。在齐青看来," 这一理念颠覆了传统动画对水墨元素的表层运用,创造了全新东方动画视觉 "。
《浪浪山小妖怪》营造的东方写意,不止于背景里流动的水墨意韵。细心观众会发现,妖王洞府的屏风上,一幅青绿山水若隐若现——这正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现存最早的独立性卷轴山水画,这幅创作于 1400 多年前的作品结束了魏晋时期 "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 的稚拙阶段,首次实现 " 远近山水,咫尺千里 " 的空间效果。画中以青绿金碧着色,山脚用泥金勾勒轮廓,形成金碧辉映的装饰效果,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先河。电影中,这一艺术史化作全景中的文化符号,暗示角色自诩的风雅品味,也道出影片的美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