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走失儿童不幸离世,跨界“疗愈”机构监管亟待加强
发布时间:2025-08-15 16:15:26 浏览量:2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赵苑旨 王圆)8月13日下午,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从云南大理传来,此前在苍山走失的8岁孤独症(自闭症)男童已不幸离世,遗体在一处山涧中被发现。
据了解,该男童跟随名为“明日之光”的夏令营团队在苍山行进时与队伍走失。该机构宣称采用“自然疗愈法”治疗孤独症孩子,但企业信息查询系统显示,其注册经营范围仅为家政服务。大理州教体局工作人员此前接受极目新闻采访时回应,该机构未经教育部门审批,仅由市场监管部门审批。
“这属于典型的跨界经营。”8月14日,医法汇创始人张勇律师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在认定其经营资质后,由于缺乏与卫健部门、教育部门的有效联动,导致监管出现真空地带。
一位孤独症患儿家长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近几年,主打“自然疗愈”概念的夏令营越来越多,自己和不少孤独症患儿家长也想着换个自然环境帮孩子成长。
“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听觉、触觉、视觉敏感,‘自然疗法’通过自然界中温和的视听触觉刺激,替代都市生活中噪音、强光等刺激,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孤独症儿童缓解焦虑情绪、减少刻板行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蔡馥丞表示。
“但这类儿童的照管非常困难,相关从业机构必须进行严格的准入标准限制。”蔡馥丞介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干预机构属于康复机构,必须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经营范围应明确含“康复服务”“特教培训”,同时还应符合相关场地设施的标准,以上资质及要求须定期接受相应职能部门的复审与不定期检查。同时,从事ASD干预的工作人员必须为卫健委认证的临床康复医师/治疗师,或者是获得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自然情景教学(NET)高阶指导师等证书。但市场上目前存在一些未经严格考核、速成的所谓“治疗师”与“疗愈师”,家长们需提高警惕,注意甄别。
“由于违法成本低,家长对孩子的支出往往又不计成本,一些缺乏资质的机构为追求盈利铤而走险,导致跨界经营的机构不在少数。”张勇指出,国家目前对于这类跨界经营且涉及特需儿童疗愈教育的机构,缺乏强制性的规范标准,机构人员的专业能力、资质审核以及安全标准等方面均处于缺失状态。这不仅使得特需儿童在接受服务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专业保障,也为类似悲剧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张勇表示,从法律层面来看,这起事件中的涉事机构无疑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按照民法典规定,机构应当对受害人进行赔偿。若存在重大失职情况,相关人员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据报道,涉事夏令营机构的负责人和老师,目前正在接受多个部门的调查。
悲剧必须敲响制度警钟。张勇呼吁,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利用大数据进行穿透式监管,形成联动效应。同时,要建立监督举报机制,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此外,还应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机构的设立、从业人员资质以及服务流程等方面。
蔡馥丞建议,家长在为孤独症儿童报名参加此类活动时,请选择正规孤独症谱系障碍干预机构;每个学员至少配备1名专属看护并佩戴GPS设备;家长全程参与和陪伴;杜绝进入未开发或开发不完全、存在潜在风险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