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这些误区你知道吗?青岛市疾控中心答疑解惑
更新时间:2024-10-22 17:00 浏览量:9
信网10月22日讯 据青岛疾病控制微信公众号消息,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在学校或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密集单位出现暴发。
尽管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已被大众熟知,但这里仍有一些认知的误区,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揭开真相。
误区一
得过一次手足口病
终身免疫
真相: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但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因此得过一次仍有再次感染的风险。
误区二
预防手足口病
用酒精消毒
真相:肠道病毒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但75%酒精不能将其灭活,因此预防手足口病,不能用酒精消毒。
误区三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对预防手足口病没有效果
真相:目前手足口病疫苗是针对EV71型,适用于6月龄~5岁儿童,可有效预防该型别引起的重症或死亡,对其他型别没有交叉保护作用,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后并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因此,接种疫苗后仍有可能会感染其他肠道病毒,但会降低发生重症或死亡的风险,鼓励适龄儿童尽早接种。
误区四
只有孩子会得手足口病
真相:很多人认为手足口病是孩子的“专属”,只有孩子才会感染手足口病,但其实大人同样会被感染。只不过由于成人免疫系统比较完善,抵抗力比儿童强,部分成人感染后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成为隐性感染者,但却会成为感染孩子的重要传染源。
误区五
只通过密切接触的方式传播
真相: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等通过口摄入引起感染。但是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也存在病毒,因此手足口病可通过飞沫传播。
误区六
手足口病患者一定会发热
真相:注意不是所有手足口病患者都有发热表现,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但若患者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时,需警惕重症手足口病的情况。
误区七
手足口病患者
在手足臀部位一定会有皮疹
真相:手足口病皮疹表现为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泡内液体较少。部分患者手臂、膝部甚至全身均可出现丘疹、丘疱疹。但也有一部分患者仅表现为口腔或手、足、臀某一或某些部位出现皮疹。
误区八
皮疹越多说明病情越严重
真相:手足口病的严重程度主要看是否发生脑膜炎、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部分皮疹少的孩子也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所以,手足口病的严重程度与皮疹的关系不大。
预防手足口病,家长朋友们请牢记15字口诀:
勤洗手,常通风,晒太阳,喝开水,吃熟食。(信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