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月系列 | 科学护肝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手册
更新时间:2024-10-21 21:20 浏览量:11
今年10月是第18个健康城市月。健康城市月期间,我市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联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苏州市立医院举办两场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健康苏州大讲堂”系列讲座,以居民健康素养等为重点,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普及卫生健康知识,传授健康生活技能,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引导公众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根据去年苏州市居民健康素养薄弱环节,我市研究并制定了《苏州市肿瘤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苏州市科学护肝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本期将向大家呈现
健康城市月系列活动的第二篇章
—— 科学护肝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手册
一
肝脏具有帮助身体消化食物、储存能量和清除毒物等多种功能,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器官。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腺体,具有代谢和分泌等多种功能。肝脏分泌胆汁;代谢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储存糖原、维生素和其他物质;合成凝血因子;去除血液中的废物和有毒物质;调节血容量;清除旧红细胞。因此,肝脏是身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一旦损伤,将会发生多种病症。无论是健康人还是已经发生肝脏损伤者,都要积极地关注肝脏健康。
二
生物性因素、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免疫性因素及遗传性因素均可导致肝脏损伤。
肝脏疾病有很多种类,导致肝脏损伤的常见病因分为:
1
生物性因素
多种病毒可导致病毒性肝炎,其中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乙型肝炎发病率高、危害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与病毒感染量、毒力以及途径有关,也与机体的状态即免疫反应等密切相关。除肝炎病毒外,某些细菌、真菌可引起肝脓肿;某些寄生虫如阿米巴、吸虫、线虫、绦虫可累及肝脏,造成肝损伤。
2
药物及肝毒性物质
有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肝损伤。进入体内的药物或毒物一般经肝脏代谢或解毒。如果毒物过量或解毒功能失效,药物或毒物可与蛋白质等结合,通过脂质过氧化、硫代氧化等方式损伤蛋白质,导致肝细胞受损、死亡。酒精的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酒精可直接或经其代谢产物乙醛损伤肝脏。随食物摄入的黄曲霉素、亚硝酸盐和毒蕈等也可促进肝病的发生发展。
3
免疫性因素
免疫反应主要杀灭或清除异源物质,但也可导致肝细胞受损,如攻击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免疫因素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4
营养性因素
单纯营养缺乏导致的肝病罕见。但营养缺乏可促进肝病的发生发展。如饥饿时,肝糖原、谷胱甘肽等减少,可降低肝脏解毒功能。
5
遗传性因素
遗传性肝病少见,但多种肝病的发生发展却与遗传因素有关。某些遗传性代谢缺陷及分子病可导致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如肝豆状核变性时,过量铜在肝脏沉积,可致肝硬化。
三
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和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易有肝脏损伤。
1
肥胖与脂肪肝
肥胖是脂肪肝发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腹型肥胖时,从内脏脂肪组织中分泌的活性物质可以促使游离脂肪酸水平增加,从而导致脂毒性及胰岛素的抵抗,最后肝脏发生脂肪变性。
2
高血脂与脂肪肝
高血脂患者的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脂肪在肝脏过渡浸润而发生脂肪性肝脏损伤,而且高血脂患者需要服用药物,也会造成肝脏一定程度的损伤。
3
糖尿病与脂肪肝
糖尿病肝损伤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大多有微血管病变和微循环障碍,导致器官缺血缺氧;缺血缺氧可引起肝细胞内二氧化碳蓄积、酸中毒、供氧减少、氧耗增加,使肝细胞磷酸化能力下降,ALT和AST活性增加,胆红素代谢紊乱,白蛋白生成减少,尤是合并酮症酸中毒时更容易发生肝损害。
4
不良生活习惯与肝损伤
现代人不合理生活方式,例如经常熬夜,长期高脂饮食,嗜烟酒等造成肝脏不断加码代谢,肝脏容易受损。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护肝脏的基本措施。
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注重饮食健康、保持正常体重、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心情愉悦、坚持适量运动),是保护肝脏的基本措施。
肝脏是身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一旦损伤,将会发生多种病症。来源于生活方式的肝脏损伤,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来预防。
1
注重饮食健康
首先要减少对肝脏损害的饮食因素。做到忌烟酒、忌烟熏、烧烤和油腻的食品,少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其次,饮食结构要均衡,多吃有益肝脏的食物,例如胡萝卜、西红柿、黄瓜和各类绿色蔬菜等,以及适量的豆、蛋、奶及其制品等。此外要多喝水,但避免过多摄入饮料。
2
坚持适量运动
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等,不仅消耗脂肪,提升人体免疫力,还对护肝有着重要作用。
3
戒烟限酒
吸烟可能会增加患非酒精脂肪肝病的机会。因此,吸烟的人,不论吸烟多久,都应该戒烟。大量饮酒会引起酒精性脂肪肝病。肝脏代谢大部分酒精,分解它的过程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损害肝细胞,促进炎症,并削弱身体的自然防御。喝的酒精越多,对肝脏的损害就越大。酒精脂肪肝病是酒精相关肝病的早期阶段。下一阶段是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 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4
保持心情愉悦
民间流传“怒气伤肝”。从中医学的角度讲,人体情绪的大起大落或者长期精神抑郁都会致使肝脏的气血失调,肝气郁结。在养肝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五
保持正常的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是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措施。
肥胖的人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风险更大。体重的增加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并增加人体患脂肪肝的风险,而减肥可以减少肝脏中的脂肪、炎症和纤维化,故保持正常的体重才有利于养肝护肝。如果体重已经超重或肥胖,则需制定科学有规律的瘦身减肥计划。体重是否正常取决于进食量与活动量的平衡。食物提供人体能量,运动消耗能量。若进食量大而运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下来,造成超重或肥胖。体重是否正常可用体重指数(BMI)来判断,BMI=体重(kg)/身高(m2)。成人正常体重指数为18.5-23.9kg/m2,体重指数24-27.9kg/m2为超重,体重指数≥28kg/m2为肥胖。腰围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基于我国成年人群特点和健康风险评估,正常腰围定义为 90cm(男性)和> 85cm(女性)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六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可针对其传播途径进行有效预防。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肝炎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我国乙肝和丙肝较为多见。乙肝和丙肝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乙肝和丙肝病程复杂,迁延成慢性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1.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须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3针,其中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除新生儿外,成年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者或注射吸毒者等也应该接种乙肝疫苗。此外,乙肝母婴阻断措施可有效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2. 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丙肝。目前尚无丙肝疫苗,但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丙肝是可以预防的。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可大幅减少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以下行为也可有效预防丙肝: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文身、穿刺等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感染丙肝病毒的妇女如有生育意愿,最好在丙肝治愈后怀孕。
3. 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症状或易感染人群,应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查。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遵从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切忌自行停药或轻信虚假广告。
七
某些化学品或药物可能会导致中毒性肝炎症状的出现,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和保健品。
接触某些化学品或药物可能会导致中毒肝炎症状的出现。症状可能在暴露后不久出现,也可能在几周或几个月内出现。但接触这些物质并不表示会患上中毒性肝炎。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
中毒性肝炎的原因包括:
1. 药物诱导的肝毒性。某些药物或膳食补充剂可能导致这种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包括:草药补充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处方药。
2. 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许多人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来治疗发烧和疼痛。而服用过多的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多数成年人一天内不应该服用超过4000毫克的对乙酰氨基酚,且不可以连续10天以上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已经患有肝病的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3. 维生素A肝毒性。服用过多的维生素A(每天超过40000IU)会导致维生素A肝毒性。
八
出现黄疸、腹部和腿部肿胀、容易瘀伤等症状,应及早检查肝脏。
当一个人有肝脏问题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黄疸。胆红素是肝脏在分解红细胞时会清除的黄色废物。黄疸时,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过多,眼睛皮肤会变黄。高水平的胆红素表明肝脏可能存在问题。其他症状包括腹部和腿部肿胀、容易瘀伤、大便和尿液颜色变化。如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早检查肝脏。
九
定期检查可及早发现肝脏损伤,有益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措施。
从肝脏轻度损伤到肝炎,再到肝硬化甚至发展到肝癌,这个过程可能要有一段时间。只要我们能在这个过程中做到对其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实现肝病的逆转,不至于让肝病对健康造成很大损害。
1
早发现
尽早做体检是发现肝脏损伤的最好办法。定期体检是一种有效预防疾病的方式,能实现对肝脏情况的有效监管。如有异常,则积极重视。
2
早筛查
在日常自己可以通过观察自己有无肝损伤的可能。例如,是否有肝硬化、肝癌的家族史,有无对肝脏损伤的不良生活嗜好,或者不良的生活环境,是否有肝脏部位不适的感觉等。如果有其中一种,则要请医生进行判断,做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