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140年 为女性而生

更新时间:2024-10-21 14:56  浏览量:7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黄浦院区

姜桦教授完成国内首例国产原研单臂单孔腔镜机器人辅助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十九世纪末,华夏大地时局艰难,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西方文化与科技悄然渗透。上海城南西门外,开出了上海首家专为妇女和儿童设立的医院——上海西门妇孺医院。这里不仅治病技术高超,而且施药收费低廉,实为当时民众造福。它红色的屋顶,在周遭的灰暗中显得熠熠生辉,为饱受苦难的贫困妇女儿童点亮了一盏现代医学的明灯,老百姓亲切地唤做“红房子医院”。

公元1884年,是这座医院诞生的年份,也是它书写辉煌历史的起点。岁月流转至今,“红房子”这个名字伴随着医院的发展,成为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深入人心的代称。

历经一百四十载春秋更迭,红房子医院始终坚持追求真理,不断挑战,不仅见证了妇产科领域的无数次革新与进步,更为守护最柔软的群体,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这里的每一砖一瓦,都镌刻着红房子医院对呵护女性健康的承诺;每一段历程,都是红房子医院与时代同行,为健康事业不懈奋斗的见证。

保命为本,保育为进

妇科肿瘤,中国妇科的金字招牌

1884年,24岁的伊丽莎白·罗夫施耐德女士从美国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作为第一位来到中国的女医学传教士,她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诊疗技术和医疗设备,也为当时深陷病痛中的中国女性得到救助,看到生的希望。医院开业半年,罗夫施耐德便成功完成了中国北方第一例卵巢肿瘤切除术。彼时,一位31岁的安徽妇人腹腔内长了肿瘤,走投无路之下来到上海向罗夫施耐德医师求助,经过手术顺利切除了一个重达33磅(约15千克)的肿瘤,不可思议的是,术后11天妇人便可起床。这也是医院历史上第一台有记录、可查实的妇科肿瘤手术,在中国妇科医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那时起,红房子医院在妇科肿瘤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到19世纪末已声名鹊起,20世纪70年代时治疗效果与国际接轨。直至今日,红房子医院成为了中国妇科的金字招牌。

1948年,中国第一位获“庚子赔款”留学的女医师王淑贞,在美国完成学业后,满怀“医学救国”的强烈愿望,毅然放弃美国优渥待遇回到祖国,创建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西医妇科,红房子医院成为中国现代妇科发展的起点。

彼时,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占世界四分之一,面对严峻形势,红房子医院勇挑重担,主持了全国首次宫颈癌普查;在国内首次发表论文科学地论述宫颈癌、宫体癌;初步探明我国妇女宫颈癌癌前病变的规律,填补国内空白;还研制出最早一代的国产阴道镜,为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为守护女性生命健康,红房子不断创新,攻坚克难,开展了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宫颈癌广泛全子宫切除手术。20世纪80年代前,“宫颈癌手术范围越广越好”,是人们对实施宫颈癌手术的传统认识。迎战宫颈癌,红房子在国内率先提出“子宫颈癌的根治手术范围必须根据患者癌灶大小、浸润深度和病理类型等因素决定”,大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进入新世纪,随着微创技术在肿瘤治疗领域广泛应用,红房子在华东地区率先开展宫颈癌微创手术,不仅实现了创伤最小化,更提高了女性生活质量。

为了让更多女性肿瘤患者获益。红房子不断挑战医学难题,将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在保证宫颈癌患者根治手术效果的同时,红房子人一次次向保留膀胱神经、保留子宫宫颈根治、残端宫颈癌广泛切除术、保留宫体、腹腔镜下腹主动脉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等高难度手术发起攻坚战。这些努力不仅保证了患者生存质量,更全方位地考虑到了术后功能恢复和家庭和谐的重要性。2013年,红房子成功实施世界首例中孕期腹腔镜下保留妊娠子宫的广泛宫颈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并成功分娩一女婴。这一创举改写了以往中孕期宫颈癌患者须终止妊娠、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的历史,为无数有着同样遭遇的女性带来了希望。

在一代代医者的耕耘下,除了宫颈癌,红房子妇科肿瘤在子宫内膜癌、输卵管癌、宫颈腺癌、绒癌、子宫肉瘤、外阴癌等方面的研究也紧贴国际前沿。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临床药理学、放射治疗学、材料学和人文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渗入,妇科肿瘤学的内容也日新月异。通过“医学+”驱动,红房子不断引领医学创新,先后成立国内首个子宫内膜病变多学科诊疗团队;完成国内妇产科专科医院首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妇科手术;实施上海首例5G+AI超远程机器人微创手术;实现国产原研单臂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妇科首次临床试用;近5年在妇科肿瘤学领域执笔/参编指南共识22项,其中4项被国际指南引用……妇瘤医疗体量领跑上海,领先全国,其中宫颈癌,内膜癌,滋养细胞肿瘤诊治量上海市第一。

随着妇科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和生育需求的增加,红房子医院的关注焦点拓展至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依托妇科肿瘤优势,联合辅助生殖科、生育力保存中心等多个专业科室,创新地构建了“1+N”模式的妇科肿瘤生育力保护一站式诊疗专科,建立了妇科肿瘤生育力保护一站式诊疗专科,致力于帮助患者在战胜疾病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生育能力,实现“切癌保命”到“切癌保功能、保生育”的双重延续。

观念的更新,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人性化的治疗,作为上海市妇科质控中心的引领者,红房子历经数十载不懈努力,其建立的妇科肿瘤质控标准,不仅成为了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的标杆,更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典范,为促进国内妇科质控的一体化发展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切努力,都只为了呵护更多女性,让健康普照生命中最柔软、最需要的人群。

守护母婴,重在精细

产科安全,开创中国众多先河

19世纪的中国尚处于医疗与卫生的萌芽阶段,彼时一名产妇分娩既无医院可住也无专业人员助产,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随着“红房子医院”的创立,现代分娩技术引入国内,为母婴安全筑起了一道屏障。

与传统家庭接生方式截然不同,现代分娩技术注重严格的消毒程序及针对难产情况的紧急救治措施,产钳助产技术在那时已运用得相当成熟。作为沪上最早的妇儿专科医院,红房子比当时其他教会医院更受社会欢迎。1931年《大陆报》报道记载,红房子医院每月迎接的新生儿数量超过了其他任何一家医院,成为我国最大的产科诊所。不止于此,在那个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医院助产士们凭借卓越的技术和严格的卫生标准,成功消除了导致全球一半盲人失明的“胎毒眼炎症”,为提升中国出生人口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红房子继续挺立前沿,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研究并取得了中国妇女骨盆测量值第一手资料,并从制度建设入手提高产科医疗质量。短短几年间,新生儿死亡率比新中国成立之初下降了5倍。此后,医院开展了全国首例腹膜外剖宫产,首次推出了产科急救危机管理制度、产后出血急救五级预警机制等,开创了中国产科诸多先河,从每一个环节保障母婴安全。

面对一个个威胁母婴生命安全的难题,红房子人不怕难、不怕苦,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医学、产科急救、疑难疾病多学科联合诊治等方面,独具特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变革寻新,创新领航

根植于人民之中,肩负红房子担当

当下,生育环境发生变化,高龄产妇群体不断壮大,孕产期合并症和并发症风险随之攀升。面对生育新局面,红房子正积极发挥高危孕产妇规范化管理特色优势,响应国家人口政策,发力规范化管理与精细化服务。

2021年,红房子构建“出生缺陷一站式防控体系”,组建“红房子出生缺陷联盟”平台,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共83家单位。集中产学研优势,以出生缺陷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促进为目标,探索促进出生缺陷规范化诊疗新路径,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有效防治重大疾病”的国家战略。

医院已启动全链式的孕产妇管理体系,从孕前保健出发,延伸至产后康复,力求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与此同时,规范化MDT(多学科团队协作)管理平台运作顺畅,通过与上海市其他顶尖三甲医院建立紧密合作,与在特定领域具有强大实力的专科形成联合力量,专门针对妊娠合并症进行系统化管理。该平台不仅延长了规范化管理的时间轴,也拓宽了医疗服务范围。

为了促进自然分娩,红房子医院结合医学前沿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开展了臀位外倒转、双胎阴道分娩、无痛分娩等适宜技术,拓宽了顺产适用范围,为那些原本需要剖宫产的孕妇提供了更多顺产机会--人类最自然、对母婴健康最有益的分娩方式。家庭化的LDR产房不仅为产妇提供了更加温馨、舒适的分娩环境,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顺产率。

随着亚专科的日益细化与发展,红房子产科的服务供给更加精细化,以高危妊娠等关键细分领域为着力点,深入推进研究与实践,紧密契合国家十四五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规划要求,不断积淀与提升,满足家庭及社会的需求,为孕产妇和新生儿筑起健康安全屏障,为国家的生育大业和人口健康事业注入更强大的力量。

站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起点上,医院院长姜桦表示:“社会在变革、技术在更迭,但红房子的初心与使命始终未变,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始终积极呼应人民真切期盼。红房子,作为一所根植于人民之中的医院,将奋力走好新时代妇幼健康的‘赶考路’,谱写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大文章’。”

上海,历来就是科技创新的高地。正如医疗技术进步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一样,红房子医院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也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气质不谋而合。姜桦院长透露,红房子正积极响应社会需求与疾病谱变化的新趋势,在变革中探索创新之路,将着力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聚焦重点病种和关键技术,打造一批高水平学科群,在创新中引领前沿,肩负起提高女性健康水平的红房子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