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没?身边这5种本来很便宜的东西,已经贵到不值得再买了
发布时间:2025-05-14 15:06:42 浏览量:1
文 | 不似少溓游
编辑 | 不似少溓游
物美价廉在消费者眼里一直是最完美的产品标准,价格实惠又好用谁会不喜欢呢?
但是随着近些年来经济的发展,似乎很难再看到兼具质量和价格的好产品了。
甚至,很多原本价格低廉的商品,现在标价就跟坐火箭一样夸张。
让人仅仅看到数字就望而生畏,更别提消费欲望了。
提起文具,大多数人的反应都不会觉得太贵。
毕竟一个本子一支笔顶多几块钱,早些年有一款名为“小豆芽”的圆珠笔,一支只需要五角钱。
但是最近这些年,学生孩子们的钱越来越好赚了。
各种辅导资料,还有线上课程卖的热火朝天,文具的价格也在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
有一位网友在视频网站上分享了自己在文具店的经历。
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刚开始还很高兴,可是一看价格,吓得说不出话来。
一个平平无奇的笔袋,标价是90元。
一小卷胶带28元。
而生活中很常见的那种小剪刀,超市里卖几块钱的。
在文具店里都要68元。
再来看笔,正常情况下一支笔的价格绝不会超过十块。
可是在文具店里,别说笔,就连三根笔芯都要三十几块。
而到了上海,文具的价格又翻了好几番。
很多文具店都打着进口的牌子,随随便便一个本子都要好几百块钱。
就连普普通通的橡皮,明码标价2000。
实在是天方夜谭,不知道是金子做的还是镶了钻石。
比文具涨价更过分的还是食品方面,因为文具不是所有人都用到,但是每个人都离不开吃。
从水果到零食再到调料,全方面都在涨价,最为显著的就是年轻人爱喝的奶茶。
以前的奶茶大多都是饭店或者个体户自己交经营,没有什么复杂的口味,一杯也只要几块钱。
但是现在的奶茶市场已经完全被加盟店占领,古茗、霸王茶姬、沪上阿姨……
一个个奶茶品牌走进市场,而且价格标的昂贵至极。
在奶茶店里,几乎看不到10块钱以下的奶茶,随便一杯就要十几块,甚至二三十。
为了圈钱,这些奶茶店费尽心思,研究出了许多看上去高大上的名目。
像什么鸭屎香柠檬茶、雨林茉莉柠檬茶等。
光一个柠檬茶都能搞出这么多花样,可是味道又能差的了多少呢?
最怕的就是奶茶店搞噱头,不管什么口味,只要前缀加了一个特色,价格马上飞涨。
有的店一杯奶茶居然都被炒到了上百元。
每次一到炎热的夏天,孩子们总是喜欢去小卖部买上一根雪糕。
以前的雪糕价格都很便宜,五角、一块的,最多不超过3块。
很多孩子爱吃五角一袋的雪莲,还能和朋友们分享。
可是现在到超市的冰柜一看,价格能把人的眼睛晃瞎。
密密麻麻的摆放着,不管口味如何,包装做的很高贵。
有的是用精致的盒子,有的则是直接和什么动漫或者游戏搞联名。
像可爱多之前就有一款联名日漫的雪糕,价格一根要好几十,味道还和普通的没什么区别。
纯粹是包装盒联名的费用,给受众粉丝看的。
前些年有一款号称“雪糕刺客”的钟薛高。
因为价格贵还上了热搜。
据说有人做实验,火都烧不化,这还能吃嘛?
卖这么贵是把消费者当傻子。
老一辈的人说甜品,可能想到的是糖糕、桃酥之类的,年轻人就是蛋糕、蛋挞各种西点。
虽然口味不同,但是这些甜品的价格都默契的上涨。
在很多咖啡店、奶茶店里为了配合咖啡,都会推出一些甜点。
而这些甜点往往价格甚至比咖啡都要贵,一块小蛋糕就要好几百,而一个蛋挞也要几十块钱。
最近还有一款比较火的甜点叫做“玉米蛋挞”,价格足足要50元。
那么这东西是怎么做的呢?
就是把半边玉米烤熟,再覆盖在蛋挞上面,就这样简单的两步,价格翻了好几番。
当然,还有更离谱的。
在上海一家人均消费4000块的生态融合料理餐厅,他们家有一款特色甜品“鲜花插在香粪上”。
也许以为这是隐喻,实则不然,这道菜完全是字面意思。
就是把大象的粑粑消毒烘干之后再碾碎,上面点缀一些花。
就这样一道菜能卖上千块,不是把人当傻子耍嘛?
以前大家用的牙膏很多都是国产,像冷酸灵之类的,一支价格不过十来块,
而且还能用好久都用不完,口感和去污效果也都不错。
但是现在再到超市去看,已经很难找到20块以下的牙膏了。
如今很多商家已经不满足于去污,而是把牙膏吹得天花乱坠,甚至能做仙药了。
有一款售价高达80多元的牙膏,它的描述是牙龈护理和牙龈止血。
还有一款50块左右的牙膏,则是打着强效美白配方的旗号。
如果再加上进口二字,价格又不同了。
换一个精致的包装,上面全用英文描述,价格马上涨到好几百,这些牙膏真的有那么神奇嘛?
最可恶的是,连儿童牙膏都在涨价。
本来儿童牙膏几乎都是小包装,份量没有多少,但是现在价格也动不动要好几十。
就是吃准了大多数家长的心理。
有些东西的涨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合理的,比如什么升级换代的数码产品。
内核得到了更新,价格上涨消费者也能理解。
但是上述提到的这些日用品,涨价就完全是欺骗消费者了。
试问一下,几千块的本子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是写的字能好看很多还是提高正确率呢?
那些联名的产品,仅仅换个包装就想要涨价,难道消费者买产品只是为了好看的包装盒嘛?
还有进口的商品,真的是从国外进货嘛?
前段时间央视就曝光了好多利用皮包公司制造“假进口”的保健品。
与其靠这些歪门邪道来涨价,不如把产品做好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