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熊孩子”!多动症的几大典型表现,家长必知
发布时间:2025-05-13 08:57:52 浏览量:1
当孩子在课堂上扭来扭去、小动作不断,写作业时频繁走神、粗心大意,或是说话做事冲动急躁,很多家长误以为这只是“调皮”“精力旺盛”。事实上,这些行为可能是儿童多动症的典型表现。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多动症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更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正确认识与科学干预。接下来,让我们从多个维度解析多动症的核心症状,揭开这种疾病的真实面貌。
注意力涣散
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动症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在课堂上很难保持专注,常常东张西望、发呆走神,对老师的讲解“左耳进右耳出”。即使是感兴趣的内容,也难以持续关注超过5-10分钟,容易被外界细微的声音或动作吸引。
在日常生活中,这类孩子往往丢三落四,经常忘记带书本、文具,甚至记不住家长交代的简单任务。完成作业时,他们可能反复涂改、漏写题目,或是因频繁被其他事物吸引而拖延至深夜。这种注意力的“碎片化”,并非孩子主观意愿,而是大脑对注意力的调控出现了功能障碍。
多动行为
多动症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过度的活动与不安。学龄前儿童可能表现为坐不住、不停地跑来跑去,甚至在安静的场合(如图书馆、电影院)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肢体动作;学龄期孩子则在座位上扭来扭去,手脚小动作不断,或是频繁起身离开座位。
有些孩子还会出现“无意识多动”,例如转笔、抖腿、啃指甲等习惯性动作。这种多动并非因精力过剩,而是大脑无法有效抑制不必要的运动冲动,导致身体处于持续的“活跃状态”。
冲动行事
冲动行为是多动症患儿的第三个核心症状。他们往往不假思索就行动,例如在课堂上未经允许就抢答问题,打断他人说话;与同伴玩耍时容易争抢玩具、发生冲突,难以等待轮流。面对情绪时,他们也更易激动,可能因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事后又后悔不已。
此外,多动症孩子在做决策时缺乏计划性,例如未经思考就购买不需要的物品,或是贸然参与危险活动。这种冲动特质不仅影响人际交往,还可能给自身安全带来隐患。
共病与个体化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约70%的多动症患儿会同时伴有其他疾病,如学习困难、对立违抗障碍、焦虑症等,这些共病会进一步加重症状的复杂性。此外,每个孩子的表现也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以注意力缺陷为主,有的则以多动冲动为主,还有部分孩子同时具备两种类型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并非简单的“调皮捣蛋”,而是大脑神经发育异常的外在体现。沈阳六一儿童医院提醒家长,当发现孩子出现持续6个月以上、且明显影响日常生活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或冲动行为时,应及时寻求专业评估。早期识别与干预,能帮助孩子有效改善症状,重拾自信,在成长道路上健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