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从医路——回望初心谈感想 | 在生命最初的坐标系上,镌刻永恒的医者誓言
发布时间:2025-05-12 15:51:56 浏览量:3
我是一名奋斗在儿童保健一线7年的儿童保健科护士。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漫过儿保科诊室的窗台,在视力筛查仪的镜片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我轻轻调整着三岁女孩头顶的额带,她攥着卡通贴纸的小手微微发抖,让我想起七年前第一次穿上护士服时,护理部主任将体检手册放在我手中说的那句话:"每一本手册都是生命的成长地图,而我们是指引方向的坐标"。这句话如同暗夜的灯塔,照亮了我七载寒暑中与千万家庭同行的旅程。
01
生命的初章:
在起点处播种希望
第一次参与托幼机构入园体检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三百多名幼儿的哭声在礼堂里交织成海,我在身高体重测量区被焦虑的家长团团围住。当一个小男孩死死抱住滑梯栏杆哭喊"不要打针"时,我蹲下身戴上小兔耳朵听诊器:"我们来玩找心跳的游戏好不好?"看着他挂着泪珠咯咯笑出声,忽然明白儿童保健是需要在白大褂下藏好童话的魔法。
在高危儿管理门诊,早产儿康康的随访档案日渐增厚。从纠正月龄三个月的翻身训练,到一岁半的独走评估,每次他摇摇晃晃扑进我怀里的力度,都像是生命在掌心书写的诗行。当他母亲说出"谢谢你们接住坠落的星星"时,我触摸到了医学最温暖的肌理,那些看似冰冷的生长曲线里,跳动着永不熄灭的希望。
02
暗夜的微光:
在荆棘里守护绽放
艾梅乙随访门诊的采血工作常让我如履薄冰。记得给梅毒暴露婴儿月月抽血时,她外婆突然哭求:"求您轻些,孩子昨天哭哑了嗓子"。我握着孩子温软如棉的脚后跟,用采血针在晨光中完成操作。当血样缓缓充盈试管时,那温度至今灼烫着我的职业信仰。
智力评估室的故事总在颠覆我的认知。四岁的自闭症儿童小宇将积木垒成通天塔的瞬间,他父亲突然掩面痛哭:"原来他不是星星的孩子,是住在象牙塔里的小王子"。我们在评估报告里写下"特殊天赋建议"时,窗外玉兰花开得正好。那些标红的发育商数值背后,何尝不是另一种璀璨的人生图景?
03
晨曦的守望:
在岁月里见证成长
每年九月入园体检季,我总能在队伍里发现曾经护理过的孩子。那个听力筛查未通过的男孩,如今正神气地给小伙伴讲解耳声发射仪像"奥特曼的激光枪";当初在DST发育评估中哭闹的早产宝宝,已经会踮着脚帮妈妈整理体检资料。当他们在视力表前准确指出"小飞机"的方向时,我仿佛看见七年前播下的种子,正在时光里抽枝散叶。
开展婴幼儿常规体检时,新手妈妈小薇的转变让我动容。从最初焦虑地对照手机里的生长标准,到如今能读懂孩子"啊啊"声里的需求,她抱着宝宝做髋关节B超时笑着说:"原来最好的早教藏在每天的抚触里"。这让我愈发坚信:儿童保健的本质是唤醒生命本能的美好。
七年时光在护理记录里叠成泛黄的年轮,诊室墙上褪色的身高尺却刻录着无数生命的拔节之声。从医路上最动人的风景,莫过于看着曾经需要抱在臂弯测量头围的婴儿,某天忽然举着体检单脆生生喊"护士阿姨好"。当我又一次蹲下身与孩子平视,候诊区飘来《小跳蛙》的欢快旋律,恍然惊觉:我们不仅是健康数据的记录者,更是万千生命绽放的见证者。那些在入园体检门口徘徊的忐忑、在高危儿随访中累积的期待、在智力评估室收获的惊喜,终将沉淀为照亮初心的星光—永远敬畏生命最初的模样,永远相信成长本真的力量。
供稿:盘州市妇幼保健院 何露娜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文章主要用于传播正能量,宣传健康资讯和发布六盘水卫生健康系统动态,除注明转载外,均系本单位供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和引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站将根据需要全部转载或部分摘录、引用未作版权声明的文章,以传播优秀资讯。转载文章若有侵权,请相关所有权人及时联系删除。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