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小学招生人数差距:22年1701万,23年1877万,24年令人意外
发布时间:2025-05-12 15:52:20 浏览量:2
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大家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吧?一个国家未来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有多少孩子能接受优质教育,教育是国之根本,而小学作为国民教育的起点,每年有多少小豆丁背着书包走进小学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但要知道,影响小学入学人数的因素是非常多样的,首当其冲的便是五六年前的生育率,以及在这期间的政策调整,甚至社会突发事件的连锁反应,近三年的小学招生人数就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差距,2022年1701万,2023年1877万,但是到了2024年,全国小学的招生人数却发生了大变。
2022年小学招生1701万人,比前一年少了81万,结合背景看,这下降其实有迹可循。
全国小学比前一年少了5162所,差不多每天关门14所,别紧张,这倒不是教育缩水,而是城镇化推进的结果,农村人口进城,村小合并,资源集中化,校舍面积反而增加了1800多万平方米,音乐、美术器材达标率全在96%以上,说明硬件质量在提升。
而这批孩子主要对应2016年出生的猴宝宝,虽然当年新生儿有1786万,但我们得先搞清楚一个基本规则,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每年9月1日前满6周岁的儿童才能入学。
那些在9月至12月出生的孩子,虽然和同年1-8月出生的孩子是同龄人,却要晚一年上学,这样算来,实际能入学的孩子自然比出生数少一截。
再加上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刚落地,虽引发了短暂的生育小高峰,但效果还没完全释放,这些政策催生的二孩们,很多都赶在了下半年甚至是第二年出生,招生人数下滑也算合理。
还有2020年的疫情,持续时间不短,影响也比较广泛,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不少家长出于安全考虑,选择让孩子推迟入学,而且这样想的家长也不算少。
不过这样一来,大班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56人以上拥挤的班级只剩0.48%,比前一年少了一半多。
2023年小学招生人数达到1877万,比2022年猛增176万,增长率高达10.37%。
这个数字乍看有些反常,因为按入学年龄推算,这批孩子主要对应2017年的新生儿,而2017年出生人口其实比2016年还少了60多万,理论上入学人数应该减少才对。那为什么数据反而大涨?
2016年放开二胎,但怀孕得时间吧?大部分二宝实际出生在2017年9月后,而按照入学规定,9月1日之后出生的孩子要延迟一年入学,所以这批2017年9-12月出生的孩子,全都挤到了2023年才上学。
2022年又因为疫情还没结束,不少家长出于健康考虑,选择让孩子晚一年入学,这样一来,本该在2022年和2023年分批入学的孩子,最后全集中在2023年涌入校园,2023年囤积的适龄儿童集体爆发,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2023年会成为家长们口中的最难入学年了。
到了2024年招生人数直接跌到1616万,比2023年少了261万,甚至比2022年还低,这个断崖式下跌并不意外,因为对应的是2018年出生人口仅有1523万,比2017年锐减200万。尽管每年都有部分孩子因生日原因延迟入学,但也抵不过新生儿基数的萎缩。
更关键的是,2018年后出生人口一路下滑,2023年已跌破900万。这意味着未来几年的小学招生人数很可能会持续走低,学校可能面临生源荒。
不过也有亮点,虽然学生变少了,但教育资源却在优化,如今78%的小学教师拥有本科以上学历,音乐、美术、实验器材几乎成了学校标配,班级规模缩小,大班额问题基本解决,生均资源更加充裕,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是少而精的新常态了。
除了上述的影响因素以外,城镇化也在对小学招生的数据推波助澜,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越来越多的适龄儿童进入城镇教育体系,城市小学扩招,乡村小学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出生率下降带来的影响,为城市小学招生人数提供了额外支撑。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学前教育的普及,过去,偏远地区或流动人口子女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延迟入学,但随着幼儿园覆盖率的提高和教育政策的完善,“到龄即入学”正在成为新常态。
这就好比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让更多孩子能够准时出现在招生统计的数字中,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持续攀升,这一变化在招生人数上得到了直接体现。
校舍和师资的改善也在无形中影响着招生数字,随着大班额问题的逐步解决和教育投入的增加,学校接纳能力有所提升。
2022年至2023年,虽然学校总数减少了,但生均校舍面积和教师质量都有所提高,这种提质减量的结构调整为应对入学高峰提供了物质基础。
当我们把这三年的招生数字放在人口变化的大背景下观察,一个不容乐观的趋势逐渐清晰,就比如2024年的招生人数,正对应着2018年的出生人口,那一年,我国新生儿数量较2017年减少了200万,直接导致了2024年小学招生人数跳水。
这种滞后反应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国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人口拐点在教育领域已经显现端倪。
更值得关注的是总和生育率的持续低迷,国际上认为2.1的总和生育率是维持代际更替的基本条件,而我国自2016年起就一直徘徊在1.7左右,越来越多的人不愿生,这种社会心态与经济发展、育儿成本、婚育观念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对小学招生人数的波动产生了影响。
三年间,政策调整、突发事件、人口迁徙、观念变革……所有这些因素都在小学招生数据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面对2024年的意下滑,我们既不必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
教育是百年大计,人口是国之根本,我们需要的是更加系统、长远的应对之策,换个角度看,小班教学、高学历教师普及,未必不是教育升级的契机,毕竟教育的质量从来不只靠人数堆砌,少年强的关键,从来是强的质量,而不只是多的数量。
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央广网2023-07-05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25/02/28
教育部:2023年全国小学招生1877.88万人 比上年增加176.5万人——封面新闻202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