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揪心了,原来妈妈的一句“对不起”,胜过千万句的“我爱你”
发布时间:2025-05-07 19:16:05 浏览量:5
文/兰妈谈育儿
听过一个特别揪心的故事:
有个男孩,是个学霸,但他从小性格很绵软,因为他背后有一个女强人的妈妈
妈妈呢,平时在家里也特别强势,在名企上班,手底下还管理着几十号员工
在教育方面,妈妈也自信地觉得“几十号员工都管理下来了,管好一个儿子,那还不是轻轻松松”
于是,她用管理员工的那套系统化程度去对付儿子:
•早上起床要打卡,没有按时起床,扣一天零花钱
•早中晚吃饭要打卡,没有按时吃光,第二顿就不做饭,空饿着肚子反思
•学校布置作业要打卡,没有按时完成,就额外加一张卷子
…
就这样,男孩不知道机械化地执行了多久,终于在一次被打击中受不了,和妈妈顶嘴几句
妈妈一时接受不了,就狂躁地撕掉了儿子的作业泄愤
本以为,儿子经历那次后就会乖乖跟她道歉,也会重新回到之前的懂事听话状态
可没想到,男孩直接破罐子破摔起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出门见人,也拒绝去学校读书上学
看到怎么说都无动于衷的孩子,妈妈认输了,她承认不能用上司管教下属的视角看待孩子,也后悔对孩子严打严骂,导致孩子小小年纪就产生了与人沟通的恐惧,也失去了对生活、对童年的色彩和热爱
特别是当妈妈真诚地对儿子说出“对不起”三个字,儿子瞪大双眼,然后感动地回了“没关系”三个字时,兰妈才逐渐明白:对孩子说“我爱你”三个字,谁都会,但能对孩子说“对不起”三个字的家长,就不简单了
01
察觉被孩子厌恶时
“对不起”会打开孩子任督二脉
好的关系起点,决定好的结果终点
如果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我们不能给孩子太多的理解和尊重,和孩子保持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那养育孩子这条路就会变得荆棘丛生
有位妈妈,半夜发朋友吐槽说:
“这孩子真是没法带了!!!说了几句就翻脸,饭不吃、作业不写,为了他,我累弯了腰,熬白了头发,没想到最后竟然养了一个白眼狼,我儿子他竟然说他恨我,这句话让我怎么能受得了呢”
讲真的,同为母亲,兰妈深知一句“我恨你”的杀伤力
特别是对于母亲来说,往往都是不求别的,只求孩子健康、平安、快乐,现在多一些栽培,未来才能过上高质量的生活品质
可现实往往和想象存在很大的偏差,你越费心费力去栽培孩子,孩子越觉得被束缚的感觉太过压抑,忍不住奋力想要逃离
于是,一个拼了命地追、另一个拼了命地跑的情况下,关系又怎么会好得了呢
认识的另外一个妈妈就是如此,在经历了和孩子漫长的对抗、还有针锋相对局面后,看着孩子像个仇人一样相互看不顺眼的对局一幕
妈妈突然想明白了
她说:“卷不动了,不卷了,只要孩子平安健康就行了”
与此同时,为了缓和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她还一改往日的强势、包办、和唠叨,把脑子里和心里想说的千言万语都换成一句话:对不起
很显然,孩子听到这句话后直接不可思议,再看向母亲那为了他累弯的腰、还有不知何时爬满两边鬓角的白发,倔犟的心一瞬间被刺痛了
从此,母子俩没有了争锋相对、关系不再变得剑拔弩张,“对不起”三个字也似乎打开了孩子的任督二脉,曾经唠叨无数遍、批评千万遍都无动于衷的性格,竟然在那一瞬间变得那么的温柔敦厚、平易近人
对此,兰妈想说,这就是“对不起”三个字的魔力:我们做错事不怕道歉,道歉这件事也并不丢人,更不会因此少块肉,相反的是一段紧张关系却因为你的一句“对不起”,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跟孩子说“对不起”三个字也一样,知错就改是成长的好开端,也是父母和孩子之间重新定义关系的起点
学会跟孩子说“对不起”,才能让育儿这件事变得更简单轻松
02
说话伤害到孩子时
“对不起”能及时减少伤害扩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孩子的情绪也好、成绩和习惯也罢,背后所反映的都不过是亲子关系好坏的问题
亲子关系好了,那这些问题也就自然不复存在了
认识一个妈妈,基本上就没有看到她对两个女儿发过脾气
我很好奇,究竟是怎样的性格才能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做到心平气和呢
直到一次去她家做客,正好碰到她女儿因为妈妈给她洗头发洗疼了发脾气
那一幕,要是换作兰妈这个急性子,大概率就会对孩子一番批评责备道:“我给你洗头发,你应该谢谢我,还对我发脾气,有本事你就自己洗呀”
没想到,这位妈妈却一反常态,竟然直接对女儿说:“对不起,不小心扯到你头发,弄疼你了,可是妈妈发现你头上有很多白花花的头皮屑,我是想给你把这些头皮屑洗掉,不然留在头发上会很难看的”
紧接着,妈妈又对女儿说:
“我觉得你刚才对我的说话态度,很暴躁,我听了心里很难受的,为什么妈妈每次和你说话之前都会说对不起呢,就是因为考虑到你心里会难受”
“所以,你就没有什么想对我说的吗”
女儿听后,似乎恍然大悟了,直接对着妈妈说了句“对不起”
于是,本来还一触即发的争吵场景,瞬间就变得和谐稳定了
浴室内还传来了母女俩滔滔不绝的聊天对话,她们从生活、聊到朋友,又从朋友聊到别人的八卦,那愉悦又欢快的声音听上去就格外悦耳
也就是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对孩子说“对不起”的重要性
特别是当我们刀子嘴、豆腐心时,一句迟来的“对不起”,甚至需要孩子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兰妈的外婆,就是属于典型的嘴硬心软,母亲早逝后,就剩下一个小姨、和两个舅舅,因为外婆喜欢打击人,他们从小到大一直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打击还有谩骂
用小姨的话来说,她听过最多的话就是:“白眼狼,白把你们养那么大了”
明明小姨也很努力地想尽办法对外婆好,外婆也明白小姨他们的孝顺,可话到嘴边就是说不出让人听了暖心的情话
直到有一次,外婆生病住院,需要转到大医院治疗时,两个舅舅脾气差,外婆不敢联系,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小姨身上
结果,小姨却说了这样一番话:“谁让你小时候不送我读书,认识不到几个字,到了大城市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不认识路、也不认识字,请问我能带你去哪里?”
外婆听后,难受地闭上双眼躺在病床上沉默了几分钟,然后才睁开眼对小姨说:“对不起,我知道错了,那时候也是条件太差了,没办法”
瞬间,小姨直接心软,把瘦弱的老母亲抱在怀里诉苦说:“我不是跟你计较什么,我就是希望你能多看看我,夸夸我,直到现在,每次做梦梦见你骂我没出息,心里面还会难受堵得慌,有时候睡醒了眼角还会挂着眼泪”
...
确实啊,对于子女来说,和父母之间本身就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所有的反抗、抱怨、还有不满,不过是渴望关注和被回应的安全感需求罢了
特别是当你察觉说出的某句话伤害到孩子时,一句“对不起”就可以有效减少伤害的扩散,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这个道理孩子也是明白了
03
做决定忽略孩子时
“对不起”让亲子关系得到缓和
听过一句话:“每个坏小孩的背后,其实都有一段生病的不健康关系,要么是家庭里破碎不合的争争吵吵,要么是倒塌无法沟通的亲子关系”
是呀,好的关系才是决定一切的开始,遇到问题如果不修复关系,只想着去纠正孩子身上的错处和问题,那负面情绪和苛责的语言环境下,和孩子之间又怎会有好的沟通呢
家长会上,有位女性校领导发表讲话时,曾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历
她说:
女儿刚出生的时候,我们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她的爸爸拼了命地在外面挣钱,爷爷奶奶怕她吃苦,更是专门赶来伺候着她
本以为,三代同堂,孩子专门有人照顾后,自己就有充足的时间一门心思去培养孩子了
可没想到,不管我如何努力、如何辅导,女儿的成绩就是提不上去,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语数外三科加起来甚至连200分都不到
这对于我这个教师身份来说,绝对是讽刺
没办法,我只好使用激将法地对女儿说:“如果你再这样下去,你到外面就别说是我的女儿,我觉得丢人,我也懒得教你了,直接去辅导班吧”
女儿听后很生气,直接顶嘴说:“我早都想这么做了,做你的女儿真的太倒霉了,从小到大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要听你的,我自己连做决定的资格都没有,干什么还必须要配得上你教师的身份,我也早都想去辅导班补课了,人家老师讲题的时候会轻言细语,而你呢,除了骂我、就是挑我的毛病,哪怕我已经很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你还是照样看不到”
...
这其实就是家长在做决定时忽略孩子感受,所造成的亲子隔阂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自己的成长,也理应该由自己做决定,如果什么事都必须要听家长的、按照父母的指令去做,那长期以往孩子会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心理上也潜意识地觉得自己很差、不配、不行
所以,当孩子对我们的决定、我们的参与感到不满、反抗时就要学会退出,再把做决定的权利还给孩子了
也许在我们家长看来,孩子还小,经验不足,很容易就做出错误的决定,但那又何妨呢
谁的人生会一帆风顺?在父母身边的时候还能给孩子兜底,可如果孩子离开我们再遇到困难,那独自承担的无助、无人问津可是比现在的经历要更难熬
而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也要比替孩子做决定,帮孩子扫平路线要更重要的多了
当然了,如果我们不幸正处于当前阶段,总是参与孩子的决定,让孩子叛逆反抗了,那就对孩子说一句“对不起,爸爸妈妈不应该没有考虑你的感受”
在这种诚恳又真实的道歉环境下,你会发现孩子的眼里瞬间就有了光
那么,关于妈妈的一句“对不起”可以胜过千万句的“我爱你”这个话题,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