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动难自控?揭开多动症背后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5-05-07 09:40:45 浏览量:2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多动症已成为困扰众多家庭的常见问题。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这些看似“调皮”的表现,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病因。沈阳六一儿童医院的临床数据显示,近年来多动症患儿的就诊数量持续攀升,而科学认识多动症的病因,是有效干预和治疗的关键第一步。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儿童多动症背后的“发病密码”。
遗传因素
遗传学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儿童多动症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科学家们已发现多个与多动症相关的基因位点,这些基因主要参与大脑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与调控。当这些基因出现突变或功能异常时,神经递质的传递就会失衡,导致大脑对注意力、行为控制等方面的调节能力下降。此外,家族中有多动症、精神疾病或神经发育障碍病史的家庭,孩子患多动症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
神经生物学因素
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是多动症发病的关键生物学因素。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多动症患儿大脑存在多个区域发育差异,其中额叶发育迟缓最为典型。作为大脑“指挥官”,额叶主导注意力调控、行为规划与冲动控制等功能,一旦发育不完善,孩子就容易出现坐立不安、注意力涣散等表现。此外,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系统紊乱同样不容忽视,这些“大脑信使”失衡会干扰区域间信息传递,直接诱发多动症症状。
心理创伤与应激事件
儿童时期经历的心理创伤和重大应激事件,也可能增加患多动症的风险。如遭受虐待、校园霸凌、亲人离世等,这些事件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巨大冲击,引发强烈的负面情绪。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孩子的神经系统会持续处于高度紧张,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平衡,进而干扰大脑正常功能。这种影响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定、行为冲动等症状,与多动症的表现相似。即使创伤事件过去,其带来的心理影响仍可能长期存在,成为多动症发病的潜在因素。
其他潜在因素
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与多动症的发生有关。孕期母亲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滥用药物等,会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增加孩子患多动症的风险。此外,孩子出生时若存在早产、低体重、窒息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大脑损伤,进而引发多动症。另外,接触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如铅、农药残留等,同样可能对儿童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干扰神经功能的正常发育。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是多方面、复杂的,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沈阳六一儿童医院提醒各位家长,了解这些病因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认识多动症,也为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如果发现孩子存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帮助孩子克服成长路上的障碍,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