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车企集体‘去智驾化’?小米带头改名,用户安全比噱头更重要!

发布时间:2025-05-04 18:58:34  浏览量:2

“智驾变辅助,销量却狂飙2.8万台!小米SU7的‘低调改名’背后,是行业安全责任的觉醒,还是营销噱头的退潮?真相远比表面更耐人寻味。”

5月4日,小米SU7的订购页面悄然调整,“智驾”标签全面改为“辅助驾驶”。这一改动看似微小,却折射出整个智能驾驶行业的集体转向——从技术狂欢回归安全本质。

但更耐人寻味的是,改名并未影响销量。4月,小米SU7交付量突破2.8万台,继续领跑中高端纯电市场。一边低调调整命名,一边销量狂飙突进,小米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棋?

1. 政策倒逼,车企集体“去魅化”

2024年3月,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安全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L2级系统命名必须包含“辅助”字样,禁用“自动”“智能”等误导性词汇。小米的调整并非孤例,而是行业合规化的必然结果。

2. 用户安全责任前置

小米SU7的电子版用户手册中,智能驾驶章节用12页详解功能限制,甚至设置“典型误用场景”专栏,用3D动画演示系统可能失效的8类情况。这种“先讲风险,再讲功能”的做法,与某些品牌将免责声明藏在附录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3. 技术升级与安全警示同步

尽管命名保守,小米的Xiaomi Pilot 2.0系统却在持续进化——端到端感知决策架构将响应速度压缩至230ms,复杂路口通行成功率接近人类新手水平(89.7%)。**更名不是技术倒退,而是让用户认知回归理性。**

销量狂飙的底层逻辑

1. 性价比+技术普惠的精准卡位

SU7标准版21.59万起,却标配800V高压平台、激光雷达和L2级辅助驾驶,重新定义了20万级纯电轿车的价值标准。62%的用户来自燃油车置换,印证了其“替代者”定位的成功。

2. 生态协同的降维打击

小米“手机+汽车”的生态模式,通过澎湃OS实现多设备无缝互联,这是传统车企难以复制的优势。**用户买的不仅是一辆车,更是一套智能生活解决方案。**

3. 限时权益的短期刺激

5月购车权益中,辅助驾驶终身免费使用权(价值2.6万元)等福利,进一步放大了SU7的吸引力。这种“硬件让利+软件锁客”的策略,精准击中了科技爱好者的痛点。

从营销狂欢到安全共识

小米的更名事件,标志着智能驾驶行业进入新阶段——**当技术命名褪去光环后,真正的竞争将回归用户体验的本质**。

用户教育比技术参数更重要

第三方数据显示,62%的消费者无法准确区分“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等概念,导致15%的ACC功能投诉源于用户误操作。小米推出的AR交互教程(15分钟模拟训练+个性化评估报告),正在树立行业新标准。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

随着监管细化,未来所有L2级系统都可能被要求统一命名为“辅助驾驶”。谁能率先完成用户认知教育,谁就能在下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

从“智驾”到“辅助”,小米SU7的改名绝非认怂,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安全正名”。当行业集体褪去营销浮夸,真正的智能驾驶革命才刚刚开始——不是让机器取代人类,而是让人与机器形成更默契的协作关系。

销量2.8万台的成绩单证明:用户要的不是虚幻的“自动驾驶”承诺,而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体验升级。这场更名风波,或许正是智能驾驶行业走向成熟的成人礼。

“你觉得车企集体更名‘辅助驾驶’是进步还是退步?你会因为‘智驾’标签消失而放弃购买吗?

转发讨论,看看有多少人认为——安全责任,比技术噱头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