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母亲在城里帮我带小孩,一次偶然回老家看望父亲,我们才发现问题

发布时间:2025-04-29 11:50:16  浏览量:1

“爸,最近怎么样?”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

“挺好的,你们忙你们的,别惦记我。”父亲的声音依旧沉稳有力。

“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我放下电话对妻子说,“周末回去看看吧。”

谁也没想到,推开那扇熟悉的木门后,等待我们的会是怎样的场景。

清晨六点,闹钟准时响起。

我迷迷糊糊地摸索着手机,按掉了刺耳的铃声。

身旁的妻子翻了个身,继续沉睡。

这已经是我连续第三天加班到凌晨两点。

项目截止日期迫在眉睫,作为部门主管,我不得不亲自盯着每一个环节。

“小宇,起床啦,该上幼儿园了。”母亲的声音从客厅传来。

我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强迫自己爬起来。

客厅里,母亲已经准备好了早餐。

四岁的儿子小宇正咿咿呀呀地唱着幼儿园学的歌。

“妈,您也坐下来一起吃吧。”我倒了杯热牛奶推给母亲。

母亲摆摆手,“我吃过了,你快点吃,别迟到了。”

她一边说,一边麻利地收拾小宇的书包。

这是母亲来城里帮我们带孩子的第三个年头。

自从小宇出生后,我和妻子忙于工作,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母亲二话没说,收拾简单的行李就从农村老家搬到了城里。

父亲则因为放不下那几亩地,选择留在老家。

“那边的地不能荒着,再说我一辈子都在农村,去了城里也不习惯。”这是父亲的原话。

每次通电话,母亲都会问问父亲的情况。

而父亲总是简短地回答:“挺好的,你们别担心。”

随着工作越来越忙,我与父亲的电话联系也越来越少。

偶尔想起来打个电话,也是简单地问候几句就匆匆挂掉。

“明天的会议资料准备好了吗?”妻子边吃早餐边问我。

她在同一家公司的市场部工作,最近同样忙得脚不沾地。

“差不多了,今天再核对一下数据。”我低头看了眼手表,“糟了,要迟到了!”

匆忙喝完最后一口牛奶,我抓起公文包就往外冲。

“爸爸再见!”儿子在身后奶声奶气地喊道。

我头也不回地挥挥手,赶着去搭地铁。

城市的早高峰,地铁里挤满了同样匆忙的上班族。

我挤在人群中,脑子里全是今天的工作安排。

不知从何时起,我习惯了这种忙碌的节奏。

每天从日出忙到日落,回家后还要处理各种邮件和文件。

母亲总是默默地帮我们照顾好一切家务和孩子。

她从不抱怨,也从不要求什么。

只是偶尔,我能捕捉到她望向窗外时流露出的思念。

那是对远在农村老家的父亲的牵挂。

02

公司的会议室里,投影仪展示着最新的季度报表。

“销售额比上季度增长了15%,但利润率下降了3个百分点。”我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说道。

部门十几个同事都聚精会神地盯着我。

这个项目关系到年底的绩效考核,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会议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连午餐都是在会议室里匆匆解决的。

“周末能不能加个班,把这部分数据重新整理一下?”我对团队成员说。

大家虽然满脸疲惫,但还是点头答应了。

走出会议室,我掏出手机,看到了母亲发来的信息。

“今天小宇在幼儿园表现很好,老师表扬他了。”

还附上了小宇在幼儿园的笑脸照片。

我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扬,回复道:“真棒,晚上我早点回去。”

可现实是,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

小宇早已入睡,母亲在餐桌旁等我。

“吃点东西吧,我给你热着呢。”母亲轻声说道。

桌上是几道可口的家常菜,都是我爱吃的。

“妈,您也太辛苦了,整天照顾小宇还要做这么多家务。”我心生愧疚。

母亲笑了笑,“这有什么辛苦的,看着小宇一天天长大,我高兴着呢。”

她停顿了一下,“就是有点惦记你爸。”

我夹菜的手顿了一下,“爸身体还好吧?”

“他说挺好的,就是电话里总觉得有点喘。”母亲神色有些担忧。

“可能是天气变化,感冒了吧。”我随口安慰道。

“今天我打电话,他说村里办酒席,吃了点酒,说话有点大舌头。”母亲叹了口气。

我心不在焉地点点头,脑子里还在想着明天的工作。

母亲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不在焉,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她起身收拾碗筷,轻声说:“你吃完早点休息,别太累了。”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掏出手机开始回复工作邮件。

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有半年没回老家了。

每次想起父亲,总是安慰自己:老人家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照顾自己没问题的。

电话里父亲总是说“一切都好”,我也就渐渐放下了心。

直到某个周末的早晨,一切都改变了。

03

周五晚上,我终于完成了那个困扰我许久的项目。

回到家时,竟然才八点出头。

小宇还没睡,看到我回来,兴奋地扑到我怀里。

“爸爸,你今天回来好早啊!”

我一把抱起儿子,在他脸上亲了一口,“是啊,爸爸今天工作提前完成了。”

妻子从厨房探出头来,惊讶地看着我,“真难得,大忙人今天这么早就回来了。”

母亲正在客厅收拾小宇的玩具,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家人难得团聚在餐桌旁,气氛轻松而温馨。

“对了,明天周末,有什么安排吗?”妻子问道。

“我约了小李他们打羽毛球。”

“你哪次不是答应了又放鸽子?”妻子白了我一眼。

我讪讪地笑了笑,确实,过去几个月的周末,我不是在公司加班,就是在家处理文件。

突然,一个想法冒出来。

“要不...我们明天回趟老家吧?看看爸。”

这话一出,餐桌上安静了几秒。

母亲的筷子停在半空,眼睛亮了起来。

“真的吗?不用加班了?”

“嗯,大项目告一段落,可以喘口气了。”

“那太好了!”母亲掩饰不住喜悦,“我这就给你爸打电话。”

“别,”我拦住母亲,“给他个惊喜吧,不打招呼直接回去。”

母亲迟疑了一下,“这...会不会打扰他?”

“有什么打扰的,自家人回家看看而已。”我笑着说。

妻子也表示赞同,“难得有空,正好小宇也可以见见爷爷。”

小宇听说要去乡下,高兴得手舞足蹈。

“太好了!爷爷家有小鸡小鸭,上次奶奶给我看照片了!”

就这样,我们决定第二天一早驱车返乡。

母亲忙前忙后,准备了不少城里买的营养品和衣物,打算带回去给父亲。

我注意到她的动作有些急切,似乎很担心父亲的情况。

“妈,爸最近是不是有什么情况?”我忍不住问道。

母亲停下手中的活,犹豫了一下,“没什么,就是...最近打电话,总觉得他话少了,有时候还咳嗽。”

“农村天气干燥,可能是着凉了。”我安慰道。

母亲点点头,但眼神中的忧虑并没有减少。

那晚,我躺在床上,脑海中浮现出父亲佝偻的背影。

上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

去年春节?

我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记不清楚了。

城市生活的快节奏,让我忽略了很多本该重视的事情。

一夜无梦,第二天清晨,全家人早早就起床准备出发。

小宇兴奋得像只小鸟,在家里蹦来跳去。

“快点吃早饭,一会儿要开车了。”母亲催促道。

我看得出来,她比谁都急切想回去。

04

车子驶出城市,高楼大厦渐渐被田野和山川取代。

高速公路上车流不息,但已经没有了城市的拥堵感。

小宇趴在车窗边,好奇地看着外面的景色。

“爸爸,为什么这里的房子都这么矮?”

“因为这是乡村,不像城市里需要那么多人住。”我耐心解释。

妻子在副驾驶上查看导航,“还有两个小时就到了。”

母亲坐在后排,异常安静。

透过后视镜,我看到她目光深远,不知在想些什么。

“妈,您还好吗?”我问道。

母亲回过神来,勉强笑了笑,“没事,就是有点担心你爸。”

“别担心,爸身体一向不错,再说咱们这不是回去看他了吗?”

母亲点点头,又陷入沉默。

车窗外,熟悉的乡村景色一一掠过。

金黄的稻田,绿油油的菜地,偶尔还能看到农民在田间劳作的身影。

这景象勾起了我的回忆。

小时候,父亲就是这样,天不亮就下地干活,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

那时候,我总嫌他身上有股泥土的气息,不愿和城里同学说自己的父亲是农民。

现在想来,那份朴实和勤劳,恰是他最珍贵的品质。

“你们小时候,你爸多疼你啊。”母亲突然开口,仿佛看穿了我的思绪。

“记得你上初中那年,家里收成不好,但你爸硬是凑钱给你买了全县最贵的自行车,就为了让你上学方便点。”

我心头一热,那辆蓝色的自行车,我一直骑到高中毕业。

“他就是嘴上不说,但心里比谁都惦记你们。”母亲继续道。

“每次你打电话回来,他都在旁边听着,就是不愿意接电话。”

“电话挂了,他就问东问西,问你工作怎么样,问小宇长高了没有。”

我喉头有些发紧,不知该说什么。

一直以为父亲不善言辞是不关心,原来他只是不善表达。

“对了,妈,您上次回老家是什么时候?”我突然想到这个问题。

母亲掰着手指算了算,“半年前吧,过年后我回去住了两个星期。”

“那时候爸的情况怎么样?”

“还行吧,就是...”母亲犹豫了一下,“感觉他瘦了不少,说是农活累的。”

我点点头,没再多问。

心里却涌起一丝不安。

父亲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了,虽然他一直坚持说自己身体好,但年龄摆在那里。

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谁来照顾他?

车子驶入县道,路面变得颠簸起来。

这条路我再熟悉不过,小时候每天上学都要走上半个小时。

现在开车也就十几分钟就到了。

“快到了吗?我想看小鸡小鸭!”小宇兴奋地问道。

“快了宝贝,再等一下。”妻子轻声安慰。

不知不觉中,车子已经驶入了村口。

映入眼帘的是几排低矮的平房,和记忆中相比,村子萧条了不少。

许多房子明显已经空置,墙面斑驳,门窗紧闭。

“怎么感觉村里人少了很多?”我不由自主地问道。

“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都是些老人。”母亲叹了口气。

车子缓缓驶过村子的主干道,几个老人坐在路边纳凉,好奇地望着我们。

“那不是老陈家的小子吗?回来了?”隐约听到有人这样说道。

我冲他们点点头,继续向家的方向驶去。

父亲的房子在村子的西头,是一栋普通的两层小楼。

那是我上大学那年,父母用多年积蓄建的。

虽然比不上城里的公寓精致,但在村里已经算是不错的住房了。

车子停在院子门口,一切看起来都很平静。

“爸应该在家吧?”我一边下车一边问。

母亲四下张望,“这个点,应该是的。”

院子里杂草丛生,曾经母亲精心打理的花圃已经荒芜。

几株蔬菜无精打采地立在一旁,显然很久没人照料了。

这情景让我心里一沉。

父亲一向是个勤快人,院子里的状况明显不对劲。

“爸!我们回来了!”我朝屋里喊了一声。

没有回应。

我们几个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向屋内走去。

05

我伸手推开那扇熟悉的木门。

吱呀一声,门开了。

我们全都愣在了原地。

只见堂屋的八方桌上,摆着一盘发黄的青菜,以及一罐子霉豆腐。

桌子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灰,显然已经好几天没人收拾了。

屋内一股霉味夹杂着药味扑面而来。

墙角堆着几件脏衣服,沙发上乱七八糟地散落着报纸和药盒。

这与我记忆中父亲爱干净的形象完全不符。

“这......”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

母亲的眼睛立刻红了,她快步走进屋内,环顾四周。

“你爸呢?怎么屋子乱成这样?”她的声音有些颤抖。

小宇被眼前的景象吓到了,躲在妻子身后。

“爷爷家怎么这么脏啊?”他小声问道。

妻子安抚着儿子,对我使了个眼色。

“可能爸出去了,我们先收拾一下吧。”我强作镇定地说。

母亲已经顾不上听我说话,快步走向厨房。

“天哪!”厨房里传来她的惊呼声。

我跟了进去,眼前的景象让我更加震惊。

水池里堆满了没洗的碗筷,灶台上油渍斑斑。

角落里的垃圾桶溢出了许多废弃的速食面盒和饮料瓶。

冰箱门半开着,里面几乎空空如也,只有一小块干硬的老豆腐和半瓶过期的牛奶。

“你爸这是......”母亲声音哽咽,说不下去了。

我扶住母亲的肩膀,“妈,别急,我们先找找爸去哪了。”

这时,妻子在卧室喊道:“快来看,这里有药!”

我们急忙赶过去,只见床头柜上摆满了各种药盒和药瓶。

降压药、降糖药、心脏病药......各种我叫不上名字的药物。

母亲拿起一个药盒,手都在发抖。

“这是治疗什么的?”我问道,医学知识有限的我认不出这些药物的用途。

“降压药......”母亲喃喃道,“你爸什么时候高血压了?他从来没说过啊。”

她又翻看其他药盒,脸色越来越难看。

“肾病......心脏病......天哪,你爸到底怎么了?”

我心里一沉,父亲竟然同时在吃这么多种药?

而且看药盒的日期,有些药已经服用了大半年。

为什么他从来不告诉我们?

电话里总是说“一切都好”,实际情况却是这样?

“我去村里找找,你们在家等着。”我对母亲和妻子说。

母亲摇摇头,“我和你一起去,我认识的人多。”

留下妻子和小宇在家,我和母亲匆匆出门寻找父亲。

村子并不大,主要就一条街,几条小巷。

我们先去了村委会,那里经常有老人聚在一起下棋聊天。

村委会门口坐着几个老人,见我们走近,都有些惊讶。

“这不是老陈家的儿子吗?回来了?”一个花白胡子的老人问道。

“是啊,李大爷,请问您看见我爸了吗?”我急切地问道。

李大爷摇摇头,“今天没见着,不过前两天看他去诊所拿药了。”

“诊所?他生病了?”母亲紧张地问。

“具体不清楚,不过他这大半年常去诊所,”李大爷说,“看起来瘦了不少,走路也慢了。”

听到这话,母亲的脸色更加难看了。

我们又问了几个村民,得到的答案大同小异。

父亲这大半年身体状况明显下滑,但他从不向人诉苦。

“我记得他常去村后的小河边,说是那边空气好。”一个跟父亲关系不错的张叔提醒道。

小河!我突然想起来,小时候父亲常带我去小河边钓鱼。

“妈,我们去河边看看。”

母亲点点头,我们快步向村后的小河走去。

六月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道路两旁的庄稼在阳光下泛着金光。

这本该是一幅和谐的田园风光,但我的心情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小河依旧清澈,微风吹过,水面泛起阵阵涟漪。

远处,一个瘦削的身影坐在河边的石头上。

那佝偻的背影,不正是父亲吗?

06

“爸!”我忍不住喊了一声。

那身影明显一颤,缓缓转过头来。

是父亲!他正坐在河边的石头上,手里拿着一件衣服,似乎在洗。

“你们...怎么来了?”父亲的声音充满惊讶。

我们快步走近,我这才看清父亲的模样。

不过半年多没见,父亲竟然苍老了许多。

头发全白了,脸上的皱纹更深了,整个人瘦得脱了形。

曾经健壮的身躯,现在看起来如此单薄。

“老陈!你怎么成这样了?”母亲冲上前去,眼泪夺眶而出。

父亲有些慌乱地站起来,手中的衣服掉进了河里。

“没事没事,就是最近有点感冒,瘦了点。”他强作镇定地说。

“感冒?那家里为什么有那么多药?高血压药、心脏病药......”我忍不住质问道。

父亲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

“你们进屋了啊......”他的声音低沉下来。

“爸,到底怎么回事?您病了为什么不告诉我们?”我的语气中带着责备。

父亲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母亲,一时语塞。

“回家说吧,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他最终这样说道。

回去的路上,父亲走得很慢,时不时需要停下来休息。

看得出来,他的身体状况确实很差。

这一切让我心如刀绞。

为什么我之前没有发现?

为什么我没有抽时间回来看看?

回到家中,妻子已经简单收拾了一下屋子,看起来整洁了不少。

小宇见到爷爷,兴奋地叫了一声,但很快被父亲憔悴的样子吓住了。

他躲在妻子身后,怯生生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爷爷。

父亲勉强笑了笑,摸了摸小宇的头,“长高了,真好。”

“先坐下歇会儿吧。”我扶父亲坐到沙发上。

母亲已经冲进厨房,开始忙碌起来。

“你们怎么突然回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父亲问道,语气中有些责备。

“就是想给您个惊喜。”我说,“爸,您这身体......”

父亲摆摆手,“没什么大事,就是年纪大了,有点小毛病。”

“小毛病需要吃那么多药?”我不依不饶。

父亲叹了口气,不再掩饰。

“去年体检查出来的,高血压、冠心病,还有轻微的肾功能不全。”

“医生说问题不大,按时吃药就行,不用太担心。”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么多严重的疾病,父亲竟然只字未提!

“为什么不告诉我们?”我的声音有些发抖。

父亲看了我一眼,那目光让我心头一震。

“告诉你们又能怎样?你们工作那么忙,还要照顾小宇,哪有时间管我?”

“再说了,我自己能照顾好自己。”

这话说得倔强,但屋内的狼藉状态已经说明了一切。

“那您怎么......”我环顾四周,欲言又止。

父亲低下头,“最近药吃多了,有点副作用,浑身没劲,家务就没怎么做。”

这时母亲从厨房走出来,眼睛红红的。

“老陈,你怎么这么糊涂!身体这么差还硬撑着?”

“要不是今天我们回来,你还要瞒多久?”

父亲不说话了,只是低着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我去做饭。”母亲擦擦眼泪,又转身回厨房。

我坐到父亲身边,“爸,您为什么不去城里和我们一起住?”

“在那边,您的病也好照顾,医疗条件也好。”

父亲摇摇头,“城里我住不惯,这老房子,我守了一辈子,走不开。”

“再说了,我去了城里,打扰你们小两口生活,多不自在。”

“您是我父亲,哪来的打扰一说!”我有些生气。

父亲拍拍我的肩膀,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疲惫。

“儿子,人各有命,我这辈子就是个农民,土里刨食惯了,去了城里反而不自在。”

“你有出息,在城里买了房子,有了自己的家庭,这就很好了。”

“我在这边挺好的,你们别担心。”

这熟悉的话语,在此刻听来是如此的刺耳。

明明一切都不好,他却一直对我们说“挺好的”。

07

母亲很快做好了一桌菜,都是父亲爱吃的家常菜。

“来,吃饭了。”她招呼我们到餐桌前。

父亲缓缓站起身,走到餐桌前坐下。

“今天是什么日子,这么丰盛。”他笑着说,但笑容中透着疲惫。

小宇坐在父亲旁边,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爷爷。

“爷爷,您为什么这么瘦?”孩子天真地问道。

餐桌上一阵沉默。

“爷爷...最近有点不舒服,吃不下饭。”父亲轻声回答。

我看着父亲夹菜的手,微微发抖,心里一阵刺痛。

“爸,您得好好吃饭,听医生的话按时吃药。”我强忍着哽咽说道。

父亲点点头,却只是象征性地夹了几口菜。

母亲看在眼里,心疼地给他盛了碗汤。

“老陈,这是排骨汤,我刚熬的,你多喝点。”

父亲接过碗,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脸上露出满足的表情。

“还是你煮的汤好喝。”他轻声说道。

饭后,母亲和妻子收拾餐桌,我陪父亲在院子里散步。

六月的傍晚,夕阳将父亲的影子拉得很长。

“爸,您最近到底怎么样?实话实说。”我问道。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老样子,就是腿脚不利索了,干不了重活了。”

“医生怎么说?您的病情严重吗?”

父亲摆摆手,“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年纪大了,器官都不中用了。”

“医生说,按时吃药,注意休息,不要干重活,应该问题不大。”

我点点头,心里却明白,父亲的情况恐怕比他说的要严重得多。

“那您为什么不告诉我们?”我再次追问。

父亲停下脚步,看了我一眼。

“你们在城里生活得好好的,何必为我担心?”

“再说了,你妈来城里帮你们带小宇已经够辛苦了。”

“我这把老骨头,自己照顾自己就行了。”

我心中一酸,父亲这是在为我们着想。

“可是您看看家里,乱成什么样子了。”我指着屋内说道。

父亲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这不是前两天感冒了,没精神收拾嘛。”

我不再多说,扶着父亲回到屋内。

母亲已经将客厅收拾得干干净净,妻子正带着小宇在看电视。

“老陈,你的药是不是该吃了?”母亲问道。

父亲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几粒药丸。

“我去倒水。”母亲说着就往厨房走。

“算了,我自己来吧。”父亲拦住了她。

然而就在他站起身的一瞬间,身子一晃,差点摔倒。

我急忙扶住他,“爸,您没事吧?”

父亲脸色苍白,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

“没事,就是有点头晕,可能是今天太兴奋了。”他勉强笑道。

母亲心疼地看着他,“你先坐下,我去给你倒水。”

父亲不再推辞,虚弱地靠在沙发上。

我和妻子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担忧。

小宇感受到了气氛的凝重,乖巧地靠在妻子身边,不再吵闹。

晚上,我们决定留宿在老家。

妻子和小宇住在我以前的房间,我和母亲则照顾父亲。

临睡前,父亲坚持要自己洗漱,拒绝了我们的帮助。

“我还没老到这个地步。”他固执地说。

我们没有勉强,只是站在一旁随时准备帮忙。

看着父亲蹒跚的背影,我心中五味杂陈。

这个曾经在我眼中无所不能的父亲,如今竟然如此虚弱。

我默默发誓,无论如何,一定要让父亲得到更好的治疗和照顾。

夜深了,我起身查看父亲的情况。

他已经睡着了,呼吸有些沉重。

母亲靠在他身边,眼睛红红的,显然刚哭过。

“妈,您也休息吧,明天还要早起呢。”我轻声说道。

母亲摇摇头,“你先睡吧,我看着他。”

我知道劝不动母亲,只好回到自己的临时床铺上。

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起身去厨房倒水,无意中发现了父亲放在角落里的一个小箱子。

出于好奇,我打开了它。

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一叠医院检查单和药方。

翻看之下,我惊讶地发现,父亲的病情比他告诉我们的要严重得多。

高血压、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甚至还有轻微的脑梗塞迹象。

更令我吃惊的是,这些检查单下面,还压着一叠存折和收据。

仔细一看,那是母亲这些年寄回来的钱的收据。

几乎每一笔都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没有花出去多少。

这是什么意思?

我有些不解,继续翻找,在箱子底部发现了一本存折。

上面的存款数目,让我大吃一惊。

竟然有十几万元!

而母亲每个月寄回来的钱,据我所知,也不过几千元。

父亲平时生活极其简朴,几乎没有什么开销。

难道他一直在省吃俭用,把钱都存起来了?

为什么?

08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起床,发现父亲已经在院子里浇花。

看到我走出来,他有些惊讶,“这么早就起来了?”

我点点头,走到他身边,直接开门见山地问道:“爸,您存了这么多钱是要做什么?”

父亲明显一愣,随即苦笑道:“你翻了我的箱子?”

“是的,我想知道您的病情到底怎么样。”我坦言。

父亲叹了口气,放下水壶,在石凳上坐下。

“那些钱,是给小宇上学用的。”他平静地说。

“什么?”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妈每个月寄钱回来,说是让我买些营养品,改善生活。”

“但我这老胳膊老腿的,也花不了多少钱。”

“想着你们在城里不容易,小宇以后上学也要花很多钱,就都存下来了。”

我心头一热,眼眶湿润了。

“爸,您......”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

父亲拍拍我的肩膀,“做父母的,都是这样。不求孩子回报,只希望他们过得好。”

这时,母亲走了出来,看到我们父子俩坐在一起,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聊什么呢,这么认真?”她问道。

我看了父亲一眼,他冲我微微摇头。

“没什么,就是说说我小时候的事。”我随口编了个理由。

母亲似乎并不完全相信,但也没有追问。

“早饭做好了,进来吃吧。”她说道。

早饭后,父亲去村医那里拿药,我主动陪同。

路上,我忍不住问道:“爸,您真的不考虑去城里和我们一起住吗?”

父亲思索了一会儿,“儿子,农村是我的根,我离不开这里。”

“再说了,我这病也不是什么大病,吃吃药就行了。”

“你们有自己的生活,我不想打扰。”

我急了,“什么打扰不打扰的,您是我父亲啊!”

“再说了,您的病需要更好的医疗条件,村里这条件,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

父亲沉默了,似乎在认真考虑我的话。

村医看到我们来了,热情地打招呼:“小陈回来了?你爸这些天又不按时吃药了。”

我一惊,看向父亲,他有些尴尬地低下了头。

“怎么回事?”我问村医。

“你爸嫌药苦,经常不按时吃,”村医叹了口气,“上次我去看他,发现他血压高得吓人,差点送医院。”

我转向父亲,“爸,您怎么能这样?”

父亲不说话,像个犯错的孩子。

村医见状,拍拍我的肩膀,“其实最好还是去城里大医院看看,村里条件有限。”

回去的路上,父亲一直沉默。

我心中又气又心疼,但最终还是软了下来。

“爸,我知道您舍不得这里,但您的健康更重要。”

“不如这样,先去城里住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如何?”

“如果真的不习惯,再回来也不迟。”

父亲抬头看了我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动摇。

“真的可以再回来?”

“当然!”我急忙说道,“随时可以回来。”

父亲沉思片刻,终于点了点头。

“那...试试吧。”

我心中一喜,赶紧扶着父亲加快脚步回家。

刚进院子,就听到屋内传来母亲的哭声。

我和父亲对视一眼,急忙冲进屋内。

只见母亲坐在沙发上,手中拿着一本存折,泪流满面。

妻子在一旁安慰她,看到我们进来,给了我一个无奈的眼神。

“妈,怎么了?”我急忙问道。

母亲抬起头,眼中满是心疼和责备。

“老陈,你这个糊涂虫!”她哽咽着说,“你把我寄回来的钱都存起来干什么?”

“自己病成这样还舍不得花钱看病?”

父亲愣在那里,一时不知如何回应。

“我...我不是想着,给孙子留着上学用......”他支支吾吾地说。

“什么上学用?小宇的学费我们自己能负担!”我有些激动。

“爸,您把自己的健康都不管了,这钱有什么用?”

父亲被我们说得哑口无言,只能低头不语。

母亲擦干眼泪,走到父亲面前。

“老陈,我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晚年过得好一点吗?”

“你这样子......”她说不下去了,又哭了起来。

父亲慢慢抬起头,眼中也泛起了泪光。

“我...我只是不想给你们添麻烦......”

“我这辈子没出息,也没给你们留下什么。”

“至少这点钱,能帮上一点忙......”

听到这话,我和母亲都红了眼眶。

“爸,您辛苦了一辈子,为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怎么会没出息?”

“您给了我们最好的教育和爱,这比什么都重要。”

父亲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哭。

我走上前,紧紧抱住了这个倔强的老人。

他的身体如此瘦弱,却承载了如此多的爱与牺牲。

09

母亲决定留在老家收拾东西,准备带父亲去城里住一段时间。

我和妻子带着小宇回城里先做准备,安排好父亲的住处和后续的医疗检查。

临行前,我再次来到父亲的房间。

他正坐在床边,看着窗外的田野发呆。

“爸,我们先回去了,下周来接您和妈。”我说道。

父亲点点头,欲言又止。

“有话就说吧,爸。”

父亲犹豫了一下,终于开口。

“儿子,我...我怕给你们添麻烦。”

“城里房子小,多我一个老头子......”

我打断了他,“爸,您永远都不会是麻烦。”

“您是我父亲,是小宇的爷爷,是我们家庭的一部分。”

“家人之间,哪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

父亲眼圈又红了,他轻轻拍了拍我的手。

“好...好,那就听你的。”

回城的路上,妻子问我:“父亲同意来城里住了?”

我点点头,眼眶有些湿润。

“他怕给我们添麻烦,一直硬撑着,也不肯花钱看病。”

妻子叹了口气,“其实很多老人都这样,总是为子女着想,却忽略了自己。”

“回去后,我们得好好安排一下,让父母都住得舒服。”

我感激地看了她一眼,“谢谢你。”

妻子笑了笑,“别这么生分,我们是一家人。”

小宇在后座插话:“爷爷会和我们一起住吗?”

“是的,宝贝,爷爷和奶奶都会来。”我回答。

“太好了!爷爷可以教我钓鱼!”小宇兴奋地说。

一周后,我再次驱车回到老家,接父母去城里。

推开家门,惊讶地发现屋子已经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母亲正在厨房忙碌,看到我回来,笑着说:“快看看,你爸这两天胃口好多了。”

父亲坐在客厅看电视,气色比上周好了不少。

见我进来,他有些局促地站起身。

“都收拾好了?”我问道。

父亲点点头,指了指角落里的两个小行李箱。

“东西不多,主要是些换洗衣服和药。”

我看了看四周,“家里的东西呢?”

“暂时留着吧,”父亲说,“万一...万一我在城里住不习惯,还能回来。”

我心中一酸,明白父亲还是有些不安和担忧。

“没问题,爸,家里的一切都不会变,您随时可以回来。”

临走前,父亲站在院子里,深深地看了一眼这个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

“走吧,爸,我们回家。”我轻声说道。

父亲点点头,跟着我走向车子。

回城的路上,父亲一直看着窗外的景色,不发一言。

母亲则兴致勃勃地跟我讲着小宇的趣事,似乎为即将团聚的日子感到期待。

我不时通过后视镜观察父亲的表情,心中既欣慰又担忧。

欣慰的是父亲终于同意去城里治病,担忧的是他能否适应城市的生活。

到家时,已是傍晚。

妻子和小宇早早地在门口等候。

“爷爷奶奶来了!”小宇兴奋地跑过来,扑到母亲怀里。

父亲看着这一幕,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家里早已准备好了父母的房间,虽然不大,但温馨舒适。

妻子特意买了一张适合老人的床,还在卫生间装了扶手。

父亲看到这些细心的准备,眼中闪过一丝感动。

“太麻烦你们了......”他低声说道。

“爸,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妻子温柔地回答。

第二天一早,我把父亲送到医院做全面检查。

结果出来后,医生把我叫到办公室。

“您父亲的情况比较复杂,高血压、冠心病、肾功能不全,还有轻微的脑梗塞迹象。”

“需要综合治疗,但好在发现得还不算太晚。”

“只要按时吃药,定期检查,控制饮食,是可以稳定的。”

听到这里,我长舒一口气。

“谢谢医生,我们一定会严格按照您的建议来。”

回家后,我把情况告诉了母亲和妻子,但隐瞒了一些严重的部分,以免她们太过担心。

父亲很配合治疗,每天按时吃药,还坚持适量的运动。

小宇成了他最好的伙伴,每天缠着爷爷讲农村的故事。

渐渐地,父亲的脸上有了笑容,身体状况也稳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