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沈阳男子救助中毒秃鹫,三次放生失败赖着不走,比小孩还听话
更新时间:2025-04-28 19:03 浏览量:3
2013年,一只秃鹫因中毒,被紧急送到了沈阳猛禽救助中心。
它的身体被毒药几乎摧毁,几乎无望生还,但工作人员并未放弃,最终,这只秃鹫在救治下恢复了生机。
同时,随着它的复苏,工作人员们也决定放飞他,可三次放飞竟都失败了,秃鹫赖着不走。甚至,表现的比小孩还听话。
那么,秃鹫为何会赖着不走?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2013年,一只羽毛凌乱的秃鹫被送到了猛禽救助中心。
秃鹫是一种强壮、威猛的猛禽,但这只秃鹫却因毒物中毒几乎失去了所有的飞行能力。
它的头部、胸部和翅膀上也留有伤痕,羽毛更是因中毒而掉落,总之生机渺茫。
周海翔,猛禽救助中心的负责人与工作人员们心里明白这一点,但还是展开了紧急治疗,给它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适合的食物,同时为它进行了专业的医疗处理。
幸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秃鹫的伤势开始好转,羽毛逐渐恢复,体力也回升到了正常水平。
与此同时,周海翔也决定在秃鹫完全康复后,尽早进行放飞,让它重返大自然的怀抱,毕竟,猛禽作为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们的回归能够维持自然界的平衡。
于是,放飞的计划开始了,周海翔挑选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作为放飞的时机。
那天,工作人员们小心翼翼地将秃鹫从笼子里放出来,可秃鹫并没有如大家所预期的那样迅速展开翅膀飞向广阔的天空。
它站在那里,四周巡视,似乎对眼前的环境感到困惑,周海翔试图鼓励它飞向远方,但秃鹫依旧没有动作。
工作人员用竹竿轻轻碰触它的背部,试图激发它的飞行欲望,但秃鹫的反应让人感到异常,它仿佛根本不想飞翔,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羽翼微微颤抖。
经过一番努力后,秃鹫终于鼓起勇气扑动了翅膀,几乎没有飞起来,只是摇晃着跳了几下,像是想要起飞,却始终没有离开地面。
工作人员们对此纷纷皱起了眉头,最后周海翔猜测是它的羽毛还没完全恢复,飞不起来。
事实也确实如此,秃鹫的羽毛并没有完全长齐,特别是它的飞行羽毛,已经掉得七零八落,根本无法支撑它飞翔。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工作人员依旧没有放弃对它的关怀和照料,给它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让它在笼舍中恢复体力。
几个月过去了,秃鹫的羽毛逐渐恢复,这让工作人员也开始松了一口气。
而周海翔看着那只在笼子里舒展翅膀的秃鹫,心中更是一片喜悦,这一次,它的飞行羽毛终于长齐,身体状况也恢复得差不多了,他相信,这一次的放飞应该会成功。
但这一次,令所有人吃惊的一幕再次上演了,秃鹫并没有像预期那样舒展翅膀,而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工作人员轻轻推了一下秃鹫的翅膀,希望它能借此获得些许动力,可秃鹫依然没有展翅飞翔,反而跳跃着像是想要跑动起来,却并未真正飞离地面。
周海翔的眉头紧蹙,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秃鹫似乎并不想飞?
工作人员们一边催促,一边试图引导秃鹫起飞,但它依旧顽固地停留在原地。
这时,周海翔终于意识到问题的根源——秃鹫的体重过重,导致它的飞行能力受到了严重限制。
从秃鹫被救助到现在,它经历了长时间的人工喂养,并且因为缺乏飞行锻炼,身体逐渐变得臃肿。
正常的秃鹫体重大约在18到20斤之间,但这只秃鹫已经重达24斤,比正常体重超出了不少。
这一次的放飞,依然失败了,秃鹫只能被重新带回救助站,工作人员们的心情变得沉重。
周海翔深深叹了口气,意识到他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帮助秃鹫减重,才能真正让它回归自然的怀抱。
然而,就在大家还在讨论秃鹫体重问题时,灾难却突然降临了,一天傍晚,救助站附近的马厩发生了火灾。
火焰迅速蔓延,秃鹫所在的区域距离火场并不远,火光和浓烟迅速引发了周围动物的恐慌。
幸运的是,火灾发生得及时,工作人员很快扑灭了火源,避免了更严重的灾难,但秃鹫在火灾中也受到了轻微的惊吓,它显然处于极度的恐慌状态。
之后,尽管危机解除,秃鹫的身体状态却因这场事故变得更加脆弱,它需要更多的时间恢复,而周海翔决定给它更多的关怀。
此时,秃鹫的放飞计划再次被推迟,工作人员们为它提供更加精细的照料,希望能尽快恢复它的体力与健康。
每当它试图展翅飞翔时,工作人员们总是小心翼翼地观察,担心它是否会因体重过重而无法再次成功起飞。
秃鹫在沈阳猛禽救助中心待了更长的时间,它的健康逐渐恢复,与此同时,周海翔决定启动“肥肥”的减肥计划。
彼时,这只秃鹫的名字被工作人员们戏称为“肥肥”,它的体重已经从最初的正常范围迅速上涨,甚至超过了25斤,比正常秃鹫重了整整五斤。
减肥计划正式开始后,工作人员们调整了它的饮食,控制它每日的食量,原本它每天可以吃到9个鸡头,而新的标准则是2个鸡头。
这个变化对于秃鹫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开始明显感到饥饿,常常站在笼子里四处张望,眼巴巴地看着工作人员手中的食物,但只能眼睁睁看着食物远去。
与此同时,周海翔安排了针对“肥肥”的飞行训练,每个清晨,工作人员都会打开笼门,试图引导秃鹫跑动,增强它的体力。
周海翔自己也亲自带头,每天和“肥肥”一起奔跑在空旷的草地上,驱赶它飞行。
有时,他会拿着竹竿在空中挥舞,模拟猎物的运动,鼓励秃鹫展开翅膀。
每一次的奔跑训练,秃鹫总是累得气喘吁吁,嘴里发出低沉的咕噜声,似乎在抱怨这段充满痛苦的减肥过程。
但周海翔心里明白,这个过程是必须的,也是让它重回天空的唯一途径。
渐渐地,秃鹫开始适应了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它的体重也开始有所下降,几周后,周海翔注意到秃鹫的体态变得更加匀称,原本胴体两侧赘肉明显的情形有了明显改善。
尽管如此,秃鹫依旧有些迟缓,习惯性的蹦跳和奔跑让它的动作显得笨拙,但它的健康状况却在逐渐恢复,体力也变得越来越充沛。
经过数周的严格训练,秃鹫的体重成功下降到接近20斤,这是它的理想体重范围。
工作人员们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甚至看到了久违的希望,周海翔微微笑了笑,他知道,第三次放飞的机会终于来临了。
第三次放飞的日子,天气依旧晴朗,工作人员们为秃鹫准备了新的放飞计划。
这一次,周海翔没有选择在原地放飞。他带着“肥肥”来到湿地,选定了一片开阔的地方,准备让它顺利起飞。
放飞的时刻再次来临,工作人员们小心翼翼地将秃鹫从笼子中释放出来,期待着它的翅膀能够再次展开,飞向广阔的天空。
秃鹫似乎感受到周围的气氛,开始扑动翅膀,第一次,它飞了起来!那一刻,工作人员们紧张而兴奋地盯着它。
秃鹫的身影越来越高,逐渐消失在远处的天空中,但它并没有飞得太远,而是绕着湿地的上空盘旋。
工作人员们的心情也逐渐放松,虽然依然担心秃鹫会迷失在这片陌生的环境中,但他们相信,这只秃鹫终于具备了回归大自然的能力。
就在大家松一口气的时候,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秃鹫带着一群乌鸦返回了救助站!
工作人员们惊讶地看着空中,那一群黑点愈来愈近,远远看去,秃鹫仿佛成了乌鸦的领袖,它带着这群小小的黑羽毛伙伴飞回了熟悉的地方。
那一刻,所有人都有些哭笑不得,只能无奈地摇头,“肥肥”又一次成功地完成了“回归”的任务,尽管它是带着一群乌鸦来的。
“肥肥”的第三次放飞再次告失败,但这并不影响工作人员们的心情,而几天后,周海翔决定进行一次更远的放飞。
第四次,为了避免秃鹫再回到救助站,工作人员这次特意选了更远的地方,湿地的另一侧,远离它熟悉的环境。
与此同时,周海翔不放心它第一次飞行会遇到什么,便给它装了一个追踪器。
放飞时,秃鹫依旧有些迟疑,但终于在温暖的阳光下展翅高飞,工作人员们目送着它飞向远方,直到它的身影消失在天际。
这一刻,所有的担忧和不舍都化作了祝福,秃鹫“肥肥”终于归回了自然。
秃鹫飞翔的身影渐行渐远,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们默默地站在原地,心中充满了希望——它们终于让“肥肥”真正回到了属于它的天空。
不过,之后担心它在野外找不到食物,周海翔和工作人员也是几次从追踪器上定位到它的位置,带着食物去看它。
而“肥肥”每次见到他们都非常温顺并且很听话,但这对野生动物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这让他们担忧不已。
幸而,一次,他们发现了“肥肥”猎杀了一只野鸡,此后,工作人员叫它,它也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听话到飞到人身边。
结果,就在大家高兴没多久,周海翔再次接到了一个关于“肥肥”的救助电话。
“肥肥”的左边翅膀断了,双脚粉碎性骨折,伤势很严重,这次,经过做手术也没能让它彻底恢复健康。
与此同时,周海翔也根据情况断定了“肥肥”受伤的原因,是被风力发电机所打伤的。
之后,“肥肥”继续在救助站住了下来,可惜的是,尽管再怎么细心呵护,它的双腿和双脚都愈合不了,也长不出来骨头。
得知这个结果后,周海翔想到了安乐死,毕竟对一直鸟来说,飞不上天空太残酷了,但其实最舍不得“肥肥”的也是周海翔,他照顾“肥肥”最多。
最后,周海翔带着“肥肥”又做了一次手术,这次效果还不错,情况有了好转,而周海翔也是在术后一直帮助它做康复训练,扶着它走路。
而且,周海翔也表示,就算“肥肥”一直上不了天,也会一直照顾它,尽可能的让它恢复到最好,并让它快乐的活下去。
尽管未来仍然充满未知,尽管肥肥也许再也无法自由翱翔,但至少,它还活着,而人与动物的感情,也无法用语言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