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儿童鼻炎根源在肺寒,一碗米汤暖脾肺,阳气足了鼻涕自然收!

更新时间:2025-04-28 11:06  浏览量:3

春夏之交,儿科诊室里总挤着不少“小鼻涕虫”——有的孩子晨起喷嚏打个不停,鼻头擦得通红;有的睡觉张着嘴呼吸,呼噜声像小猫打呼;还有的挂着两行清鼻涕,纸巾一会儿就用掉半包。

这些看似普通的鼻炎症状,说到底,是寒气悄悄钻进了孩子娇嫩的脾肺

中医常说“形寒饮冷伤于肺”,现在三件事最伤孩子阳气:天天从幼儿园回来就闹着吃冰激凌,空调房里光着脚跑来跑去,家长追着喂水果补充维生素。这些寒湿之气堆积在肺里,就像在鼻腔里冻了个小冰块,阳气化不开,鼻涕自然关不住闸门。

想要根治这种鼻炎,得学学古人“温阳化饮”的法子。

张仲景《金匮要略》里有个温肺散寒的经典方,苓甘五味姜辛汤(茯苓、甘草、五味子、干姜、细辛),但咱们给孩子用可不能照搬原方。

把辛烈的干姜换成炒麦芽,细辛换成紫苏叶,再加点怀山药护着脾胃,就成了专治小儿鼻炎的“五味暖阳饮”:

取炒麦芽、怀山药、紫苏叶、茯苓、炙甘草,配上两把小米,药材提前泡半小时,和小米一起熬成米油汤。

晨起喝上半碗暖脾胃,睡前温服三勺助安眠,3岁以下的孩子减半量,加点桂花蜜更好入口。

这碗汤里藏着五员“护阳大将”:炒麦芽像个小暖炉,专门化解冷饮积在胃里的寒气;紫苏叶好比防寒披风,能把钻进鼻腔的冷空气赶出去;怀山药最会修补被鼻涕泡软的脾肺城墙;茯苓带着甘草疏通“黏液沼泽”,引着湿气从尿尿排出去。

上个月有个5岁男孩来看诊,鼻头结着血痂,书包侧兜塞满湿纸巾。妈妈说孩子每天早起要打十几个喷嚏,饭量比麻雀还小,舌头像块褪色地图。

让喝五味饮的同时,教他妈妈每天早晨捏着孩子后背的皮肉从下往上捋五遍,晚上用生姜花椒煮水泡脚,再把晚餐换成陈皮糙米粥。

十天后复诊,孩子书包里纸巾少了多半,最惊喜的是开始主动要加饭了。

有些家长心急,看孩子鼻涕收住了就停药,这就像敌人刚撤退就拆城墙。症状稳住后得用“四神甜汤”守城:茯苓、莲子、山药、芡实,加个苹果切片煮水,每周喝三天歇四天,连喝三个月。

这汤温和得像米粥,既能扫清残余寒湿,还能助长个子——门诊里好多孩子调理后,半年都能蹿高两三公分

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要是鼻涕变黄还带着血丝,说明寒气化热了,得往汤里添鱼腥草;若是眼圈发青、半夜总踢被子,那是阳气太虚了,每天吃两颗烤核桃仁,睡前用掌心搓热敷敷肚脐眼。

平常养护记住三件事:孩子喝的水摸起来要比体温稍高,吃饭的碗捧在手心要觉得暖和,水果挑着蒸苹果、煮梨子这些温热的吃。早晨洗漱时用热毛巾熏熏鼻子,顺手按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比吃多少补药都管用。

说到底,孩子的鼻炎不是洪水猛兽,跟着节气用老祖宗的智慧慢慢调,小鼻子总能重新畅快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