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林州老家农村,让从城市回去的小孩最无法忍受的一件事
更新时间:2025-04-26 09:13 浏览量:3
回到老家农村,让儿子最无法忍受的一件事是什么呢?大家不用天马行空的猜测,其实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每天都需要做的一件事——上厕所。
我们林州农村的厕所过去都是旱厕,虽然现在新盖的房子有些比较先进,房间里面有冲水马桶,但院子里还要建造一个旱厕。其实经常用的还是院子里的旱厕。
而我家的房子是90年代盖的房子,自然没有那么先进,厕所还是院子西南角的旱厕。
儿子每次回老家,最无法忍受的一件事就是上厕所。
小时候他的解决方法很简单,需要尿尿了了就去门口随便一个墙根就地解决,要是拉屎,大人就带着他跑到离家不远的庄稼地边,蹲地上解决,大人用铁锹铲些土埋起来就行。家里老人经常说,省劲儿了,还给麦地施肥了。
稍微大一点六七岁了,也有了羞耻心,说啥也不愿去野地里大小便了。说来也是我这妈妈不负责任,有一次从老家回到郑州,儿子回家就往卫生间跑,在马桶上坐了半天不出来,我敲门问一问,拉不下来,用了开塞露才解决事。
原来在老家三天,儿子不愿意去厕所,憋了三天。你看这事,要在家待得时间再长一点,还真憋出来毛病。
后来每次回老家,有了上一次的经历,我特别关注他如厕问题,劝他将就着去老家的厕所,他说啥也去不了。
他说不仅是嫌弃脏,还害怕掉进去。
其实老家现在的厕所比起我们小时候的厕所已经好太多了。
村里一般盖房子就是堂屋为主,那么西南角必定是厕所,挖一个坑,坑里面四周墙体和地面砖砌、水泥抹面,防止溢漏。厕口一般都用水泥做成的,厕口不大不小,带有斜坡,两脚踩上去安全可靠。
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简单粗暴,就是在上面用两块石板棚顶,中间留下适当的厕口就完事。
说实话,我小时候上厕所也是比较害怕的。我家的厕所厕口还比较窄一点,记得有一次去走亲戚,亲戚家的厕所厕口特别宽,我胆战心惊的踩住两侧的石板,战战兢兢,生怕掉下去。
长大后经常做梦梦到急着去厕所,结果到厕所后厕口太大,吓得不敢踩上去;或者就是厕口的石板一踩上去就折了,差点掉茅坑。不过每次的梦也很奇怪,最后都是没有掉进厕所,也没有解决问题,然后憋醒了。
农村卫生条件差,特别夏天的时候,厕所会有密密麻麻的蛆虫从粪坑里爬上来。
很多人家在夏天会在厕所撒上一层厚厚的石灰用来杀死蛆虫,也能除臭。
现在的卫生条件虽然好了,但老家的旱厕还是没法和城市里的马桶比。
老家不能不回,儿子的如厕问题也得解决。所以有时候早上早点回去,晚上不管多晚都赶回来郑州。如果需要多待两天就只好住到县城里的宾馆。
去年有一次回家,正好与同在外地的亲戚住到一个宾馆里了。交流之后得知,儿子上不了老家的厕所并不是个例,亲戚家一儿一女,回到老家也去不了厕所。这都成了孩子们最不能忍受的一件事了。
不知道该不该说这一代的孩子矫情呢?也许年龄越小承受能力越小,适应能力没有成人强吧。
我在年轻的的时候也有过儿子类似的苦恼,不过我那时候毕竟上了大学,比起现在年幼的儿子适应能力强一些。
记得97年,我的大学室友带我去她家玩,她家是滑县某农村的,现在还记得最深刻的两个印象,第一印象就是那儿的房子绝对没有我们林州农村的房子盖的好,比我们林州的房子低矮、简陋一些。
关于第二印象,就有点类似如今儿子回老家的表现了,她家的厕所真是让我难以接受。
到她家想上厕所了,她指给我方向我自己就去了,结果,真是让我难以下脚。院子的一个角落里,一堆垃圾旁边挖了一个小土坑,小土坑里放了一只塑料黑桶,就这就是厕所了。
在她家两天,我无比怀念我们林州的厕所,觉得那真是正经厕所,而同学家的厕所,咋看咋像林州人说的糊弄事儿。
然而还有比我滑县同学家的厕所更不像厕所的地方。
98年冬天,我一个情同姐妹的学姐结婚,我应邀前去参加婚礼。
她婆家是范县的,下了公共车步行了一段一脚深的土面儿路,来到一个村庄。不用说,村庄的房子肯定没有我们林州房子建设的好,关键是到她家急着上厕所,她也是指着院子里的一个角落,我进去一看,这哪是厕所呀,分明是一堆垃圾。
左看右看,也没有找到哪怕是像滑县那个同学家的那一只黑塑料桶。无奈出来又偷偷地问我的好姐妹,她带着我一起走进那个角落,指着垃圾堆说,就在这儿就行。我愣住了,还能这样?
无奈人有三急,顾不得那么多了,就当在野地里解决了。
其实后来还经历过更无法忍受的如厕事件,有一次去安阳市区西边,具体忘了是什么地方了。一个属于半个村的公厕,每个茅坑就是刨一个小坑,里面放着一只黑色塑料桶,一溜五六个桶,每个桶两边是一块儿砖头用来脚踩。
你们能想象出来吗,每个塑料桶里满满的溢得满地污物,真是无法下脚。
那次真是憋住没有去,后来一直有个疑问,不知道当地的人每天怎么去厕所的。
郑重声明:以上所列举九十年代滑县、范县、安阳的厕所仅为个案,我也没有调查更多户人家的情况,仅为叙述,不做评论。
如今过去快三十年了,人们的生活都好起来了,农村厕所问题应该都得到改善了吧。
扯远了扯远了,马上回来。
也许儿子这代人长大以后再回老家,去老家的厕所也不是什么难事了,毕竟人长大了承受能力也强了。
(图片来自网络)—END—感谢您看到这里,您的喜欢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还请顺手点个或【❤️】,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