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爱奇艺动漫”的时间不多了
更新时间:2025-04-25 16:07 浏览量:2
爱奇艺动漫给为期两天的2025爱奇艺世界大会画上了一个不怎么圆满的句号。
相比往年各家平台动画发布会给人一种值得期待的感受,看过爱奇艺动漫今年39部的动画片单,我们只有三个问号:这IP有什么可做的?这饼真能做得出来吗?这玩意做出来有人看?
爱奇艺的动漫业务,可以说在内不如可以时常领跑产业的影剧综业务,在外不如腾讯视频、bilibili、优酷动漫,近年在产业内存在感越来越低。除了日漫引进片,国产动画方面可以说既没有行业热门的扛鼎大作,也几乎没有小而美的出圈口碑片,这块业务能坚持至今还有这么多饼画,已经算是奇迹了。
东施效颦
为什么爱奇艺动漫,尤其是其国产动画业务总是搞不好?分析其近年整体制播策略,可以概括为:似有故人之姿,却总是姗姗来迟。
今年爱奇艺动漫片单最重磅的内容,是推出了7部年番动画企划。放眼整个国产动画行业,腾讯视频的首部年番《斗罗大陆》上线时间为2018,B站首部年番《凡人修仙传》的上线时间为2020,优酷动漫的首部年番《沧元图》上线时间为2023。各家平台年番激烈竞争的时间在2022-2023年,2024-2025年几乎只有季番播的好且产能允许的条件下,作品才会进行年番转化,比如《牧神记》《师兄啊师兄》《仙逆》。
而爱奇艺动漫的第一部年番《大主宰年番》2023年开播一年后停更,再无其他质量相对较高的年番作品。2025年,别的平台早已试错完成进入新阶段,爱奇艺动漫才刚这样大张旗鼓的立项年番,而且除了已经播过一轮豆瓣评分仅6.3的《大主宰年番》、2023年播过一季的《逆天邪神》,爱奇艺本次还把曾在腾讯视频播出第一季几乎没什么水花的《元尊》抬成年番,另有多部没播过的全新项目。这样做年番的成本和风险,爱奇艺动漫想过吗?
这些项目两年内能不能上暂且不说,从当下整个国产动画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年番失灵”现象已经凸显,受制作周期限制,年番的质量并不能得到保证,还会产生饭圈化的高入坑门槛。部分平台的年番动画已经出现成绩一般,热度上不及精品季番的问题。年番早就不是S+的代名词,爱奇艺动漫此时入场,确实是勇气之举。
从具体的项目选择上,我们还在片单中看到很多其他平台成功动画项目的影子。比如腾讯视频有《斗破苍穹》,爱奇艺选择了同小说作者同制作公司的《大主宰》和《元尊》;比如前有《斩神之凡尘神域》火出圈,爱奇艺今年的片单中有同为三九音域的小说改编《超能复刻镜》;比如其他平台有《完美世界》《神墓》,爱奇艺选择了辰东的《夜无疆》并直接抬年番。
从制作公司上来看,过去几年爱奇艺动漫的合作方集中在兴艺凯晨、声影动漫、中影年年、若鸿文化、索以科技几家,另有部分合作频率较低的公司。今年引入了多家在其他平台有成功作品的合作方,如玄机科技、神漫文化、万维猫动画、若森数字等。制作公司格局的变化,引发的是整个平台项目风格的变化。
虽然在公开信息中显示,爱奇艺动漫的主要PR方向为以女性向作品走差异化路线,但嘴上说着女频,身体却很诚实地转向对市场主流的“玄幻、男频、小说改”,以及多为男频的奇幻/科幻项目的投入。
主推作品风格的大比例调整,基本意味着差异化尝试未达预期,女频作品市场反馈一般。但在2025年这个时间点才开始做男频小说改,进入国产动画最红海的市场,那要面对的将是与各家平台的顶级年番竞争、同质化市场观众的审美疲劳、难以争取制作方最优产能等的诸多问题。
总是追在其他平台和市场的后面跑,暴露出爱奇艺动漫在市场认知和战略决策上的被动。不仅没有自己的思路,还总是慢半拍,始终无法形成平台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导致了爱奇艺动漫多年来几乎没孵化出市场和产业公认的热门作品,更别谈动画IP化开发,也基本没有扶持能抗平台大旗且深度绑定的优质产能,对产业贡献不多。
说到战略,当然要提一下爱奇艺动漫的“一鱼多吃”,即动画和电视剧相近档期播放。那么问题来了,有电视剧观众为什么要看动画?如果动画业务只能做影剧的附庸,靠影剧导流,浪费钱做动画的意义是什么?动画业务本身又怎么起的来?
还能行吗?
实际上,在模仿中找到自己的舒适区不失为良策。业内也有其他平台用这种方式实现弯道超车并快速发展。但爱奇艺动漫最大的问题是团队综合能力差,策略落实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
为什么别的平台的扛把子,到了爱奇艺合作项目就不行呢?比如同样是幻维数码,在别的平台是《斗破苍穹》,在爱奇艺是《大主宰》;比如同样是中影年年,在别的平台是《少年歌行》,在爱奇艺是《金吾卫》和《神澜奇域无双珠》;是IP选择问题,预算制片问题,还是运营推广问题呢?
差异明显
为什么有那么多看名字就火不了,看了好几遍名字也记不住的项目值得动画化?为什么有那么多从美术到制作都一塌糊涂,片子最好的地方是海报的作品不停地做不停地播?为什么别的平台能做很多长线开发的IP,但爱奇艺动漫近三年开播作品90%以上都是新作?
IP持续开发率低、再开发率低、可开发率低,赶不上动漫行业做游戏做影视做谷子的热潮,在站内与其他业务联动开发的案例也很少。很多作品悄悄地播出悄悄地完结,最后只能作为跟其他平台互换时长的工具。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爱奇艺动漫制片团队能力堪忧,对IP的判断力多凭个人喜好,不幸自己审美欠缺、专业度低,在与制作团队对接时沟通协调低效,对项目质量的可控性差。
那么在2025年,各家平台动漫业务降本增效,立项更严谨的产业背景下;在2024年爱奇艺净利润同比暴跌60%,Q4甚至出现净亏损,终结了此前连续盈利纪录的企业背景下;在长视频内容吸引力下降用户付费意愿疲软、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在演讲中提出“短”是内容领域2025年唯一关键词的世界大会新举措的背景下。
爱奇艺动漫这个商业模式不清晰的业务的延续还有多大价值?爱奇艺还能继续为此投入多少资金资源,能否支持其从没怎么做过年番到一下子抬7部年番的预算激增?爱奇艺动漫团队原班人马的多年深耕是否还有机会改天换日?结果很明显了。
不过我们还是对爱奇艺动漫的未来抱以期待,比如会有比爱奇艺动漫公众号改名项目官微更“逆天”的操作吗?比如“大主宰”能主宰动漫业务的命运吗?比如业务越做越在产业里静音,还“有药”可救吗?比如八大工作室一年才产出20个项目,没个能出圈撑场面的,真是“成何体统”!留给爱奇艺动漫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