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北京小孩儿是怎样长大的?

更新时间:2025-04-25 08:00  浏览量:2

▌张颐雯

在周敏的长篇新作《胡同也有小时候》的开篇,小学生侯森森坐在北京银锭桥边看夕阳。他家就在离这里不远的鸦儿胡同,那被称为小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对他也不过是寻常生活。故事围绕着周边的南锣鼓巷、钟鼓楼、广化寺和老字号会贤堂旧址展开,这些地方统称为什刹海,是留存着最多旧京城痕迹的地方,也是老舍先生的出生之地。与远处那些宏大的开阔的北京新城相比,这片地方至今尚存野生小动物黄鼠狼,要当网红的北京表哥,身怀绝技的老师傅刀爷,令森森情窦初开的姑娘小叶子。这些人和事都是与被叫做国际大都市的新北京有些不一样的存在。

小说为我们解答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北京小孩儿是怎样长大的?

在以往的北京题材儿童文学作品中,地域属性多数体现在题材上,很多故事虽然发生在北京,但北京仅仅作为一座中国的大城市出现,故事的核心一般与北京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性格气质并无太大关系。但在《胡同也有小时候》里,一众老少在北京的胡同繁衍生息,胡同里的人与北京的胡同是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的,胡同里的人也在影响着成就着胡同外的新世界。或许这也是春风文艺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愿意强强联合,共同推出这部力作的深意所在。

小说的第一部分,是小动物们陪着侯森森长大的。主角黄鼠狼阿郎,还有八哥宝玉,黄白二猫和老母鸡玫瑰,在今天的北京还能见到的不多的几种活物,都在森森的故事里完整鲜活的存在,成了温暖的动物世界。在北京城已经被崭新的世界深深影响的时候,侯森森的动物世界难免遇到新世界带入的恩恩怨怨,显得格格不入,伤了特殊朋友阿郞的心。好在他的周围有那些北京的大爷大妈,他们虽然已经没有了旧风俗和旧腔调,但却保留着北京人的生活做派和纯朴气质,他们让森森找回了自己的善良,拯救了与阿郞的友谊。侯森森长成了一个顽皮、随性又有些憨憨的小学生,这是典型的北京小孩儿的性格,是北京塑造了他。

可老北京也遇到了新形势。之后的几段故事里,虽然北京的大爷大妈和小动物们还保留着传统的皇城风范。但森森住的皇城根却是京城的喧嚣之处,已经成了网红打卡之地。侯森森的生活也被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困扰着,悠闲不再了。有志青年表哥带着有才华的森森投入他的商业计划,跟上时代的步伐制作起短视频;神秘的刀哥让森森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和他拜师学艺的时候,森森还看到了北京老头儿的传奇过往和今天的生活;小叶子为他延展出一个与以前不同的空间,女孩子那“如雪山湖水一般清澈的大眼睛”让他“整个人都轻松起来”。

小说为这个时代老北京城的功能作了新的定位。旧城还在,胡同依旧,虽然它在外来者眼里不过是老北京的地标,代表北京的传统和历史,但这里显然已经不是老舍和林海音时代的胡同了。在北京人的生活里,老北京若隐若现,某些时候,它成了已经被现今的时代重新编码的一个新的地方。作品巧妙地写出了时代变化之下,国际大都市的北京对传统北京人生活和观念深刻的影响。在这里,表哥是北京的也成了世界的,不单是“童工”森森,帅气的浩哥和神秘的老刀大叔也都调整了自己的生活方向,放弃某些精神追求和神秘感,被他组织了起来推动建设了“鼓楼大表哥”工作室,发展不错。什刹海,这个现在最有老北京传统文化特色的地方,与都市的现代生活方式甚至生产方式之间发生的碰撞,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与此同时,老北京人用自身独有的魅力和方式展现着自己在这个新的北京的位置,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今天的北京。不但表哥的生意依托着这个老北京,森森年纪虽小,却也延续了这里的精神气质。他和同学之间的吵吵闹闹,和小叶子之间的来来往往,特别是制作小盒子的周折,既有小男孩儿的友谊和纯洁的情感,也是在用北京人特有的真诚和智慧建立起自己的小世界,寻找并建构了他的自我。

北京正在改写文学,文学也在留存北京。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只是老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分量正在式微,成为这座城市不太引人注目的一角,文学作品中从老舍一脉延续下来的老北京人形象也正在逐渐淡出文学领域。京味文学常常外化成一种表演、一个形式,成了我们对旧时代的一种抒情性的挽歌。但历史的积淀却不会消失,它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现代的、巨大的都市后面,它的情感又从过去的时代延伸过来。它最终内化成了一种思维,一副语调。《胡同也有小时候》正是如此,这里的孩子们并没有被现代世界的生存方式彻底同化,在北京的中心地带,在都市的缝隙之间,这座古都的力量通过它的孩子们留了下来,融汇到现代城市的生存法则之中。这是只有这个时代才会产生的京味文学,它正在倒逼着我们重新回到熟悉的地方,看这里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