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世界激素日|关注儿童激素健康,规范防治激素缺乏
更新时间:2025-04-24 21:45 浏览量:1
世界激素日
今天是2025年4月24日,全球迎来首个“世界激素日”,这一纪念日由欧洲内分泌学会(ESE)和欧洲激素与代谢基金会(ESE基金会)联合发起,旨在提高公众对良好激素与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并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内分泌健康。激素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控制着人体生长、发育、代谢、生育和认知等关键过程。此外,激素还在许多常见和罕见的慢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癌症等。ESE的首席执行官Helen Gregson表示:“世界激素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将激素健康的重要性置于公众关注的中心。”激素作为人体内“无声的指挥家”,调控着从基础代谢到青春期发育的每一个环节,儿童时期激素稳态失衡可能导致多种疾病,例如矮小症、性早熟(PP)、糖尿病、低血糖、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例如,儿童身材矮小问题给我国数百万儿童带来了困扰。最新报告显示我国儿童矮小症的发病率约为3%,中国矮小症儿童约有760万人,但得到规范化诊疗的比例不到5%[2]。尽早识别矮身材,并根据病因给予适当的治疗干预,能为改善儿童临床结局争取最大机会。儿童身材矮小的病因
引起儿童身材矮小的病因众多,包括生理性的(如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家族性矮小),以及病理性的(如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宫内发育迟缓、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骨骼畸形及各种全身性慢性疾病等)。不同地区引起身材矮小的病因均以特发性矮身材(ISS)及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最常见。
身材矮小对患儿的影响
身材矮小不仅会影响患儿身高,降低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矮身材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同龄正常身高儿童,90%以上的矮身材儿童有较强烈的自卑心理,缺乏自尊,表现有焦虑、抑郁、内向、意志消沉甚至悲观绝望等。矮身材儿童在整个成长过程中会面临严重的社交和学习困难,相比正常身高儿童经历更多的内化问题,表现为社交退缩、交往不良、自我封闭,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除此之外,儿童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也将增加。
再如,中枢性性早熟(CPP)患儿群体,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功能提前启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增加,导致性腺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的内分泌疾病。CPP在国内外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封闭环境中,上升趋势更为明显。
CPP对患儿的影响
CPP可导致骨骼成熟加快,女童早初潮、乳房早发育,男童睾丸发育异常等。而骨龄超过实际年龄导致骨骺提前愈合,从而影响患儿的最终身高。同时,由于第二性征过早发育及性成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或社会行为的异常。此外,过早CPP造成患儿激素分泌提前,可能加大肿瘤等疾病发生风险。
ESE提出“良好激素健康”的10项建议
“良好激素健康建议(Recommendations for Good Hormone Health)"指的是一系列旨在帮助人们维护和改善激素健康的指导建议。包括以下10项内容[1]:健康的生活方式
1.进行体育活动:每周至少1.5-2.5小时的锻炼有助于身体产生激素。
2.健康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尽量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
3.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7小时不间断的睡眠,有助于保持精力充沛。
预防可避免的激素缺乏
4.维持维生素D摄入:食用油性鱼类(如鲑鱼和沙丁鱼),秋冬季节日照不足时考虑补充维生素D(如鳕鱼肝油)。
5.摄入富含碘的食物:食用海鲜、海藻、鸡蛋和乳制品,有助于维持碘水平。
6.摄入富含钙的食物:食用酸奶、杏仁、豆类和深绿色蔬菜,有助于保护骨骼和牙齿。
减少内分泌干扰物的暴露
7.避免塑料包装:使用玻璃或不锈钢容器代替塑料容器和瓶子,饮用过滤自来水而非瓶装水,避免微波塑料。
8.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定期吸尘、除尘和通风,减少灰尘颗粒的存在。
9.谨慎选择护理产品和化妆品:检查成分,避免购买含有内分泌干扰化学物质的产品,如邻苯二甲酸盐、对羟基苯甲酸酯和三氯生。
注意内分泌疾病的早期迹象和症状
10.准确诊断: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请咨询医生:
➤不明原因的体重增加/减少
➤对寒冷敏感
➤食欲变化
➤头发和指甲脆弱
➤疲劳
➤皮肤干燥和鳞屑
➤抑郁发作
➤过度口渴
➤青春期提前或延迟(正常:女孩8-13岁,男孩9-14岁)
➤成人特有的症状:性欲减退、月经紊乱、不孕。
参考文献:
[1]https://www.ese-hormones.org/what-we-do/outreach/world-hormone-day/
[2]王琳.高度重视儿童矮身材的科学评估[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3,25(11):1095-1100.
[3]欧阳力雪,杨凡.关注矮身材儿童心理健康[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4,26(04):331-336.
[4]陈伟伟,刘焕欣,刘晶,等.儿童身材矮小的病因分析及遗传学诊断[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4):381-386. DOI:10.7499/j.issn.1008-8830.2019.04.015.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J].中华儿科杂志,2023,61(1):16-22. DOI:10.3760/cma.j.cn112140-20220802-00693.
[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15)[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6):412-418. 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5.06.004.
[7]王成龙,武书丽,贾富华.中枢性性早熟的病因及相关因素的作用机制[J].中国性科学,2024,33(6):151-156. DOI:10.3969/j.issn.1672-1993.2024.06.037.
[8]朱薇,孟庆杰,孙雅军.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的特征及其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2022,42(8):34-36. DOI:10.19528/j.issn.1003-3548.2022.08.012.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