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是去过度纠正孩子
更新时间:2025-04-24 07:56 浏览量:3
文丨鱼爸 图来源美素图库
1
最近,看到“纠错型”父母这个词。
真的感觉额头冒汗。
因为小小鱼小升初的缘故,我对自己的状态感到有点厌烦了。
特别是参加了几次校园开放日,跟其他的爸妈一交流。
心情就好像在坐过山车。
有的妈妈说孩子一定要多管,这样才能听话。
有的妈妈说没关系的,不要太管孩子。
有的说中学读了重点班才有希望。
有的说读普通班,也有前途。
当然,关键还是看孩子。
说来说去,让人心头绷着的弦更紧了。
回头一看孩子的测试成绩,真的是一言难尽。
简单的字写错,这是为什么?
明明会的题,把题目看错了,为什么?
看到这些问题,我就想发脾气。
但看到最近比我还累的儿子,我告诉自己,别太着急了。
这种时候我还是很羡慕老婆。
她就算心里急,但话不多,不会打击伤害到孩子。
2
幸运的是,我们还没有成为那种过度纠错的父母。
比如鞋子没摆放好,要数落一顿。
回家没洗手,说教一番。
孩子吃青菜你说他怎么不吃肉。
孩子在家里待着你说他怎么不出门。
出门了又怪他怎么不回家做事。
……
潜意识里就是告诉孩子,你需要时刻被提醒和纠正,你就是做不好。
可是,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想爸妈说的。
我就是这样的无能,我的学习就是不行。
总是被纠错的孩子,容易陷入自我怀疑。
孩子的信心会被打击,变得越来越自卑,也不想跟父母交流。
心理学调查发现,很多抑郁的孩子,跟“过度纠错型父母”有关。
因为这样的父母往往营造了一种紧张、甚至让人窒息的家庭氛围。
3
那有人会说了,难得孩子不能管了吗?
当然,孩子的成长,肯定需要父母管的。
所以,我提醒大家:别总是去过度纠正孩子。
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
正常的纠错,是必须的,过度了就不好了。
比如谁会看着孩子一直错下去呢。
比如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或者网络小说,时间都花在这上面,导致作业也不做,学习也不搞,近视越来越严重。
管不管?当然得管。
那怎么办?给点小建议:
允许犯错,多点鼓励和耐心
孩子的成长更需要父母耐心等待和鼓励,而不是不停地纠错。
就拿弟弟独立吃饭这件事来说。
刚开始,他喜欢拿勺子玩,我们就会很严肃地批评他,不能这样。
后来又把饭弄得到处都是,也会被我们数落。
他干脆就不自己吃了,因为这样总是挨批评。
我就换个方法,拿着他的碗和勺子给他示范,然后鼓励他一点点做。
关键是鼓励,而不是批评。
哪怕他做得不好,也别着急去批评。
而他能好好吃上一口,那就要及时表扬。
这样做了之后,他至少不再反感自己吃饭这件事。
然后过了几个月,他又长大了一些,手指的控制能力加强了。
这个时候,他胃口好的时候,能自己独立吃一顿饭,我们只要在旁边照看一下就行。
降低期待
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给他们太大的压力真的没必要。比如有的孩子,他就是语文好,有的是数学好,你非要求他全科优秀,冲进班上前几名,读好中学,读重点高中。可大部分的孩子就是普普通通的,我们要找到孩子的闪光点,也要看到孩子的不足,不要太高期待。在目前能力的基础上,设定一个适当拔高的目标,然后一起努力,会更切实际,也更被孩子接纳。
给孩子选择,跟孩子商量
尊重孩子的想法,关于孩子的一些事,听听他们真实地想法。
比如手机怎么利用,能够跟孩子坐下来商量,更有利于沟通和解决。父母用自己的权威去逼着孩子听话,他们往往会在背后悄悄反抗。
适当闭嘴,找方法
看到孩子做得不好的小事,可以睁只眼闭只眼,真没有必要一定要念叨个没完没了。
面对孩子的测试成绩,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孩子一起找原因,抓错题,而不是去责备他为什么丢分。
责备没有任何用,下次遇到了,还是会错。
不如找到原因,下次就能搞定,多好的事。
最近我发现这个方法很管用。
面对大量的小升初复习和测试,我们控制住脾气,跟小小鱼一起查漏补缺,进步很大。
4
其实,每个孩子都不喜欢总是被父母纠错。
因为成长本来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
自己错了,也会想着改,而不需要你那么凶巴巴或者很啰嗦地去纠正他。
对大一点的孩子,更是如此。
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可孩子却悄然间长大了。
小小鱼今年也马上要读中学了。
我觉得除了多关注他面临的青春期烦恼和要适应中学生活外。
我们如何适应他的变化,如何跟他相处、沟通,也显得格外重要。
只有父母真正成长了,才能更好地追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你好,我是二胎奶爸,家有“恐龙专家”小小鱼和“车车迷”小小谦,很幸运与你相遇。鱼爸曾是童书编辑,非常喜欢孩子这个神奇的群体,后来回家全职带娃。
每天用心带娃的同时,陪娃读了上千本绘本,也在公众号分享自己真实的育儿及亲子阅读的感受。平日好读书和创作,累计发布了800多篇原创分享,得到了几十万爸妈的关注。
这里没有条条框框的理论,只有真诚地分享。新书《真希望我爸爸读过这本书》热售中。靠近我,用心和文字温暖你……
118:千万不能错过孩子阅读的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