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十九年前那颗高丽菜,把整个动画圈都吓坏了

更新时间:2025-04-22 23:12  浏览量:1

如果你最近有追四月新番,那你可能已经被一颗“高丽菜”征服了——
由P.A.Works制作的原创新番《岁月流逝饭菜依旧美味》

不仅剧情温柔治愈、作画稳定在线,连“切高丽菜丝”的镜头都能上升到ASMR级别!

是的,官方甚至特意把这段切高丽菜的画面单独剪出来发到X(推特),
直接命名为:“官方高丽菜ASMR”。
有多认真?那高丽菜丝一刀刀下去,切面层次、丝的弹性、菜叶翻卷的物理感,全都细致到令人头皮发麻。

很多人都在感叹:“现在动画连高丽菜都画得这么香了吗?”

但熟悉动画史的老二次元大概已经笑了。因为在日本动画圈,高丽菜从来不是一棵普通的蔬菜。

一、“作画崩坏高丽菜”,到底有多传奇?

要理解为什么大家会对一颗高丽菜如此敏感,我们要先回到2006年。

那一年,名为《夜明前的琉璃色》的动画悄然播出。

其实很多人没看过,剧情没火,角色没火,结果一颗画得像“绿色保龄球”的高丽菜爆红了。

说是高丽菜,但你如果只看画面,可能会以为那是个绿色能量球。
不仅颜色奇怪,结构也完全崩坏,毫无蔬菜应有的脉络、分层、叶片细节。

后来不断有人拿这个说事,就这样,《夜明前的琉璃色》彻底载入“作画崩坏史”
并留下了一个新的动画用语:“高丽菜检定”(キャベツ検定)。

二、高丽菜为何成为“检定神器”?

有人问,不就是颗菜吗,崩了就崩了,干嘛这么认真?

但恰恰是因为“蔬菜不好画”,才成为动画师真实水平的试金石。

我们都知道,打斗、特效、角色表情固然炫技,
静物作画才是真正考验细节把控、质感呈现和场景氛围的地方
尤其是高丽菜——
它有层层叠叠的叶片、有微妙的颜色渐变、有物理的重量感,
切的时候要有“脆断”的感受,炒的时候要有“水汽与油光”的视觉质感。

也正因为如此,每当有动画画到“厨房料理”“餐桌食材”的场景时,
高丽菜就成了众人目光聚焦的第一目标。

于是有了“高丽菜检定”,看你这番够不够认真、作画组稳不稳定,
一刀切下去的高丽菜丝,胜过千言万语的作画自证。

三、那些“通过高丽菜检定”的动画代表

比如这季的《岁月流逝,饭菜依旧美味》——
高丽菜不仅通过了检定,甚至拿了满分,还多送你一份ASMR舒适体验。

再往前看:

《食戟之灵》

《猫物语(白)》第二话

《炎炎消防队》最终回,资深作画监督冨永一仁亲自表示:“我第一次画高丽菜,手都在抖”

这不是开玩笑,是真·压力山大,要是没画好,那将会被钉在动漫史的耻辱柱上。
甚至已经有网友调侃:“现在动画师履历里没有‘高丽菜经验’,都不算资深了。”

四、其实当年的“崩坏高丽菜”,背后也有冤情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当年《夜明前的琉璃色》崩坏的高丽菜,其实还有“内情”。

2016年,恰逢这部动画播出十周年,一位同人编曲家中迫酒菜发文回忆:
当时负责画高丽菜的原画师,其实是他直属上司,一位作画超强的前辈。问题出在赶工、时间不足、制作排期混乱。

决定跳过原画直接先画成球状并附上高丽菜照片交给外包制作。结果途中照片居然遗失了,外包就直接画成球传回来了!(当然日本动画公司没有写好注释,那肯定是有责任的)

当然,这没啥好洗的,毕竟那整部剧全都是作画崩坏。所以这么多年过,动画师自己都还记得那一刀切下的羞耻。

五、结语:不是每颗高丽菜都值得纪念,但每颗都值得尊重

从2006到2024,动画圈走过了十八年,
高丽菜早已不只是高丽菜,而是作画诚意的象征。

一部作品认真不认真,是否在细节上下功夫,
观众也许不会立刻从故事里看出来,但看到那颗高丽菜就知道了。

它是一种“静物中的硬仗”,更是一种“作画团队的自我挑战”。

所以,当你在《岁月流逝,饭菜依旧美味》里看到那段切菜的镜头,
别只是觉得“啊,好吃”。你可以告诉自己:

“这颗高丽菜,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