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27条推荐,儿童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专家共识(2025)

更新时间:2025-04-22 14:53  浏览量:3

去骨瓣减压术(DC)后遗留颅骨缺损的患儿进入恢复期后,面临脑保护缺失、美观等问题,其脑结构、脑功能恢复及后续康复也可能受影响。儿童患者的颅骨尚处在生长发育期,头围随着年龄变化,且存在骨质易增生及易吸收等特点,因此儿童患者进行颅骨修补的时机、材料、方式等问题一直困扰临床。近期,《儿童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专家共识(2025版)》发布,共形成27条推荐意见,旨在为儿童DC术后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提供重要参考。

01、手术时机的选择

1.儿童颅骨特点

(1)颅骨生长较快;

(2)较强生长活性和骨膜成骨能力;

(3)2岁以内颅骨缺损的儿童,发生畸形颅骨生长的概率较大。

2.推荐意见

(1)儿童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选择,见表1。修补时机应注重患儿年龄、修补材料、骨窗及刀口愈合情况、是否具有感染危险因素等。

表1 儿童手术时机及方式

(2)影响修补时机因素

修补时机应注重患儿年龄、修补材料、骨窗及刀口愈合情况、是否具有感染危险因素等。对于DC术后存在感染的,可在感染完全控制后6个月以上再行修补,具体时机仍需要个性化分析。同时,切口疤痕及皮瓣状况也是影响手术修补时机的因素。

(3)DC术后观察时间

术后自愈与骨膜完整性、年龄及骨窗大小有关,可于DC术后观察3个月,若超过3个月仍没有明显的成形的骨瓣样新生骨生长,则建议停止观察,进行颅骨修补术;大龄儿童可酌情选择在DC术后1~3个月行颅骨修补。

02、修补材料选择

1.材料特点

表2 修补材料特点总结

2.推荐意见

(1)儿童材料选择

①儿童颅骨缺损修补材料可选择自体骨、PEEK、钛网,尚无材料被证实是颅骨缺损修补的最适合材料。

②通常1~2岁可优先选择覆盖式材料;2岁以上可以选择嵌入式或覆盖式材料;但考虑到儿童颅骨生长的张力及头围的变化,可能会出现修补材料的松脱,一般认为6岁以下患儿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连接片及钛钉数量加强固定,以减少这种可能的影响。

③大龄儿童可选择使用自体骨,但建议使用具有生物活性的骨。低龄儿童慎用自体骨修补,但若其监护人要求使用自体骨,需要充分告知有较大的骨吸收可能。

④覆盖式修补材料一般不需要去除新生的小片状骨性结构;嵌入式修补材料可仅去除部分妨碍修补材料嵌入的骨赘或较薄的骨缘,不妨碍嵌入的小片状骨性结构可以保留,以免过度剥离增加脑脊液漏风险。

(2)自体骨选择特点

①若采取自体骨修补缺损,修复时机不宜延迟过久,最长不要超过DC术后1年,否则骨吸收及感染概率大幅增加。

②若采取自体骨修补缺损,推荐原骨瓣回植,慎用其他部位供骨移植。

③自体骨可采取冷冻保存或腹部皮下保存的方式储存。

④长期脑积水外引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VPS)、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的患儿,自体骨修补需谨慎,因存在较大的骨吸收的可能。

(3)人造移植物特点

新式增材制造(3D打印)PEEK人工颅骨,相较于既往的雕刻塑形方法塑形更好,尤其适合涉及眶、蝶骨、颧弓、枕外隆突等形状复杂部位或者大面积颅骨缺损的修补。

03、术后并发症处理

儿童颅骨缺损修补术后相关并发症包括:颅内血肿、脑脊液漏、感染、积液、皮肤破溃、切口愈合不良、骨吸收、材料断裂、颞肌萎缩、外形差等。

1.风险因素

(1)儿童高危因素包括存在其他颅脑植入物(主要指脑室腹腔分流管)、胃造口术、呼吸机依赖等。

(2)骨吸收的风险因素包括低龄、脑积水外引流术、VPS等。

2.推荐意见

(1)预防感染

①术前及术中皮肤准备,包括清洗、严格消毒、将无菌保护膜与皮肤贴附严密等。

②建议术中必要时更换手套或带两层手套,术中温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创面。

③围手术期遵照规定酌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④皮下放置引流管,引流时间一般不超过3 d。

(2)预防骨吸收

低龄儿或有脑脊液转流装置的患儿慎用自体骨修复。

(3)预防积液及切口愈合不良

①术中分离皮肌瓣时,尽量少用或不用单极电刀,出血处以双极电凝精准止血。

②建议沿解剖界面锐性分离。

③若有脑脊液漏,积极采取措施封闭脑脊液漏,如取筋膜缝合修补漏口、使用人工脑膜及脑膜胶等方法。

④合适的患儿可将硬脑膜多点悬吊于骨瓣。

⑤骨瓣外皮下置引流管。

(4)预防肌肉萎缩

尽量保护肌肉血供,尽可能完整地将肌肉与硬脑膜剥离,将肌肉贴敷于骨瓣外并与帽状腱膜缝合以保持张力。

(5)处理方法

若出现颅骨修补术后骨瓣感染,往往单纯抗生素治疗难以成功,需要及时去除骨瓣并行清创术,待感染完全控制后再择机行修补术。

04、其他问题

1.颅骨固定的方法

(1)建议根据不同年龄段、疾病特点及修补材料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

(2)可使用PEEK连接片、PEEK颅骨锁或可吸收颅骨固定装置等,减少金属植入物。

2.手术皮瓣

(1)儿童更容易出现皮肤缺血、坏死及感染,应当尽可能保护皮瓣血运,减少不必要的电灼,注意帽状腱膜的缝合,以及切口缝合的紧张度、针距适中,避免敷料包扎过紧。

(2)若伤口疤痕严重或皮瓣挛缩严重,可采取带帽状腱膜皮瓣转移技术用以覆盖颅骨修补处;皮瓣覆盖难度更大者,可采用一期帽状腱膜下头皮扩张术,二期再行颅骨缺损修补术。

(3)植入物外形设计不宜过分追求镜像对称和饱满,有增加头皮缺血坏死的风险。

3.颅骨缺损伴脑积水

(1)建议优先选择分期手术,目前尚无研究证明两种手术的最佳间隔时间。

(2)修补术中因颅内压高难以放置骨瓣,可考虑静滴甘露醇、过度换气、局部穿刺脑室释放脑脊液或术前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等方法改善颅内压。

(3)若患儿已行VPS且骨窗明显塌陷者,建议在安全压力值范围内,调高阀门开启压力后再行颅骨修补术。

本文整理自《儿童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专家共识(202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