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江阳张坝幼儿园:三项举措构建自然育人生态 赋能儿童自然生长
更新时间:2025-04-21 16:33 浏览量:4
泸州市江阳区张坝幼儿园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托幼一体幼儿园,地处国家森林公园张坝桂圆林旁,毗邻东岩公园和生态体育公园。自2014年创办以来,始终秉持“自然即教育”的理念,通过“破界重构、价值捕捉、资源迭代”三大路径,构建开放、动态的自然育人生态,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生长环境。历经十年发展,该园从单一园区扩展至三址联动,以环境为基、课程为脉,赋能儿童在自然中自由探索、自主成长。
破界重构:以无界空间激活儿童探索力
江阳区张坝幼儿园以“无边界教育”为核心理念,打破传统壁垒,将静态场域转化为动态探索网络。通过巧移灌木丛,整合户外绿地,创设沙水泥池、户外厨房、种植地等多元功能区,让自然元素与儿童活动的深度交融。
户外空间,小山坡、木屋、滑索、荡桥、攀爬架构建“勇气挑战区”,幼儿在攀爬、滑行中锻炼肢体协调与冒险精神;沙水泥池转型“创意工坊”,孩子们引水筑渠、塑形泥雕,在游戏中感知物质特性;种植地与户外厨房串联成“生命实践链”,从播种到烹饪,体验完整的劳动循环。
公共区域,操场变身“滴滴城”,幼儿搭建洗车场、收费站、高速服务区等真实社会场景,扮演司机、营业员,在角色互动中理解协作规则;楼道打造“自然知识长廊”,悬挂植物生长图、中草药标本、大树结构图,每一步皆是沉浸式学习;平台搭建“木工创客空间”,提供安全工具与木料,幼儿锯切、打磨、拼接,将创意转化为立体作品。
价值捕捉:让自然资源成为学习载体
在江阳区张坝幼儿园,一草一木皆可对话,一叶一石皆是课堂。园所通过挖掘自然“边角料”的隐性价值,将其转化为儿童认识世界、探索自然的课程资源。
园艺工修剪下的树枝落叶,被孩子们收集、分类,或制成“自然精灵”,或拼搭成树枝小屋、帐篷,或创作自然故事拼贴画;幼儿园剩余的果皮菜叶,经记录、统计、清洗后制作成酵素肥,浇灌种植园蔬菜,体验资源循环的完整链条;田间废弃的稻草、玉米芯、麦秆、松针,经捆扎、编织,加工成稻草娃娃、鸟窝、昆虫旅馆等,每一件作品都凝结着探究的智慧。在“计划——实践——反思”中,“木屋搭建之旅”“瓜棚变形记”“剥玉米比赛”等游戏应运而生,孩子们在操作、探索中感知自然规律,每日上演充满惊喜的“哇时刻”!
资源迭代:分级构建动态自然材料库
江阳区张坝幼儿园依据《评估指南》的要求,以安全性、多样性为核心,从三个层级构建迭代型自然材料资源库,并通过家园合作、师幼共构实现材料动态持续更新。
第一层级:每个班级建立一个或多个自然诱导区材料库,以满足本班孩子对自然材料的探究兴趣和课程需求。如各班在开展“秋天的秘密”主题课程时,班级自然诱导区可配备枫叶、银杏叶、果实、种子、粮食等自然材料,诱导孩子直观感知秋天的自然特征,激发其深入探究自然奥秘的热情。
第二层级:室内外公共场域建立N个主题自然材料库,以拓展幼儿的游戏与学习空间,丰富其自然体验的维度。室内,利用楼道、走廊创设“大树、玉米、竹子、中草药”等主题自然博物馆,馆内投放与该主题相关的丰富多样的自然材料,还配备相应的工具,展示幼儿作品,为幼儿在操作中丰富自然认知经验提供保障。户外,围绕沙水池、种植园、木工坊、小山坡等游戏区域建立主题自然材料库。如木工坊提供微型锯床、砂纸,幼儿设计并制作鸟窝、风铃,培养工程思维;种植地划分“责任田”,小组协作松土、除草、收获,体悟生命教育与团队精神。
第三层级:由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共同构成整个幼儿园的迭代型综合自然材料库,以满足全园幼儿的游戏和学习需求。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转化、相互共享。建立过程中有预设也有生成,在材料的具体内容和游戏玩法上有重合也有区别。
从空间的破界重构到资源的迭代更新,张坝幼儿园将每一寸土地化为探索的舞台,让每一刻时光镌刻成长的印记。未来,园所将继续深耕自然教育沃土,在桂圆林的绿荫下、东岩公园的蝉鸣中,守护儿童自由呼吸、自主生长,用自然的力量书写生命的无限可能!(李贵春)
供图:泸州市江阳区张坝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