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教师”学习心得//改变从觉察自己的心理年龄开始
更新时间:2025-04-11 06:38 浏览量:3
我们把心理年龄划分为四个阶段: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父母期。其中,儿童期与青春期属于孩子阶段,成年期和父母期属于成人阶段。心理年龄在每个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特点。
儿童期心理年龄的人,缺少自己的主见,内心力量不足,常常充满无力感。他们以心中的权威和规条作为判断标准,对于自己内心所认可的权威,他们会无条件地盲目顺从;遇到可能引起冲突的强大力量时,他们会选择忍受、屈从或逃避。
青春期是比儿童期更高的心理年龄阶段。儿童期心理年龄的人冲动、对抗,表面上充满力量,实际上内心力量不足。因为他只懂得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却忽视了调动环境中力量的重要性。
成年期的心理年龄是一个质的飞跃。面对外部世界的人和事,他不再根据权威,不再停留在用是非对错的两分法来看待世界,而是根据事物本身进行判断,在处理问题时很容易有多个选择。
父母期心理年龄是一种内心的境界和智慧,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心理年龄到了父母期这个阶段,就可以做孩子的称职父母、做部属的优秀上司、做年轻一辈的人生导师了。
在黄志猛老师的《升级心理年龄》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在工作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听话的员工没能力,有能力的员工不听话。”原因在于:儿童期心理年龄的人才会听话,但他们没有主见,当然不太可能独当一面解决问题;青春期的人虽然可能独当一面,但在做事独立的同时也很可能存在着人际方面的对抗和冲突。作为管理者,如果自己的心理年龄没能达到成年期甚至父母期,他们怎么可能带领好青春期的部属?
想到昨天晚上在心教师群里听到的红江老师的分享,我意识到前些年心理年龄一直处于青春期,也庆幸自己现在正从青春期走向成年期。今天早上吃饭的时候,我又听了一遍红江老师老师的辅导课,认识到提升心理年龄的重要性。
红江老师在群里回复了自我觉察的方法:
觉察,是改变的第一步
老师们在践行中,可以觉察自己,梳理一下
发生了什么?(事件)
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想法)
我感受到了什么?(情绪)
我在心理年龄的哪个阶段?
接下来,那就先从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