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曾是 “书虫” 小孩,长大后却远离书本,问题出在哪?

发布时间:2025-04-10 19:16:24  浏览量:25

书籍对孩子有多重要,大多数家长都明白。然而随着孩子年级升高,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并未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家长们也十分纳闷。幼儿园就带着孩子读书,上小学后老师要求读的书,自己也花钱买回来了,为什么孩子仍然没有建立起阅读的兴趣呢?

在《聪明却混乱的孩子》一书中作者指出,这是孩子的执行能力不足所致。

执行能力,源自神经科学文献,指的是人类在执行任务时,需要大脑所具备的一些技能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既定任务。

比如写作业时,有的孩子中途可能会被桌上的橡皮,水杯吸引,不由自主停下手中作业去把玩。但如果孩子执行能力足够,就能成功抵抗住这些诱惑,继续专注写作业。

习惯是自发、持续做一件事的能力。如果执行能力差,孩子不但做事的效率低,还难以养成习惯。

执行能力涵盖多个方面:

1.抵御外界干扰、诱惑的反应抑制能力;

2.记住关键信息,完成一系列复杂任务的工作记忆;

3.能从失望、焦虑等负面情绪中迅速恢复,保持平和心态的情绪控制能力;

4.专心致志做一件事的专注力;

5.杜绝拖延,立即行动的着手做事能力;

6.为了达成目标,提前制定计划的能力;

7.能够创建维持一套有序方法,清楚东西摆放位置的整理能力;

8.懂得预估工作所需时间,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按时完成任务的时间管理能力;

9.咬定目标不放松的能力;

10.能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计划的灵活性;

11.拥有自我监测、评估能力的元认知。

这些能力相互配合,孩子们才能完成一项又一项任务,建立起有益身心的习惯。

有朋友可能会问,你前边说的孩子不愿意读书,又跟这些有什么关系呢?

孩子不愿意读书,也是因为执行能力不足。具体说来就是因为反应抑制能力、专注力、着手做事能力、制定计划能力、时间管理等能力的不足。

就拿时间管理能力来说吧。孩子越大,每天要学习的知识越多,孩子不懂规划时间,读完一本书会觉得困难。时间久了,他们自然不想主动读书。

那么,如何解决孩子阅读执行能力不足的问题呢?《聪明却混乱的孩子》中也给出了办法:

1. 教会孩子阅读

若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关键在于教会孩子阅读这项技能。

阅读虽然也能通过日常观察、耳濡目染慢慢学会,但通常要等到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掌握。

我们知晓孩子在阅读技能上存在欠缺,主动传授,孩子便能尽早掌握阅读技巧,而非单纯依赖观察或环境熏陶。

毕竟像阅读这种技能,入门看似简单,翻开书读就行,实则要能从文字中品出趣味,孩子才会真心喜欢。

教阅读方法,帮孩子找到读书的乐趣。他才能耐得住初期找不到趣味时的枯燥,坚持读完一本书,有效锻炼阅读能力。

2. 制定阅读计划

读书,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并且《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也指出,习惯的养成需要至少三个月。

这就要求我们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坚持每天读书,让他形成肌肉记忆,从而爱上读书。

如果是平时,每天安排孩子读 10 分钟书即可。每天10分钟,孩子容易找到时间坚持。

寒暑假这种较长的假期,就可以多花些时间陪孩子沉浸式阅读。

3. 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读书时,我们还要设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可以采用接龙读,孩子读一句,家长读一句,让孩子感受到阅读是与家长的互动游戏。

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读,孩子扮演一个角色,家长扮演另一个角色,朗读时尽量表现得夸张一些,如同表演一般,使孩子觉得书的内容妙趣横生,进而不再抗拒阅读。

4. 监督与鼓励

确定了孩子的阅读问题,设计好执行阅读计划,我们还要发挥监督与鼓励的作用。

人都有惰性,孩子更是如此,面对不熟悉又缺乏兴趣的阅读技能,很难像成年人一样自觉坚持。

刚开始,我们每天提醒孩子阅读时间,温和地告知他今天只需读10分钟。

我们还可以采用奖励机制,比如孩子读完一本书,或者完成某个读书小目标,就满足一个小愿望。

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幸运的是,我们不用冥思如何才能解决,因为有前辈也遇到过同样的事。

就像这本书的作者佩格·道森和理查德·奎尔,身为教育学博士和神经生理学家的他们,也遇到了孩子丢三落四,做事拖拉、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等问题。他们把自己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分享了出来,我们学了帮孩子练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