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将实现二级及以上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全覆盖
更新时间:2025-04-10 11:24 浏览量:4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李晓青)近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制定了《自治区儿童健康服务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未来三年目标、任务,全面提升自治区儿童健康服务水平,为儿童健康成长“护航”。
《方案》中明确了五大主要目标,分别为:
2025年,实现二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儿科服务100%全覆盖;到2027年,自治区儿童保健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025年,二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100%开设“家长学校”;到2027年自治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100%开设“家长学校”。
2025年,自治区30%二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开设儿童心理卫生门诊;到2027年,自治区60%二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开设儿童心理卫生门诊。
2025—2027年完成300名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人员培训。
2025年,自治区60%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孤独症筛查服务;到2027年,自治区50%二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具备提供儿童孤独症康复服务的能力。
针对儿科资源不足、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方案》提出要扩大儿科服务供给。各级卫生健康委要督促二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按有关要求设置儿科,配备相应设施设备;结合妇幼保健机构专科基础和儿童就医需求,合理规划儿科门急诊和病房;通过医联体牵头医院派员下沉、对口帮扶、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等形式,帮助妇幼保健机构提供儿科服务,提升儿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在提升儿科服务能力方面,加强儿科医师、护士人员配备。结合辖区内儿童患者就诊需求,支持妇幼保健机构内科、全科等专业医师接受儿科医师转岗培训,经考核合格且符合条件的按规定增加儿科执业范围并上岗服务。针对妇幼保健机构内的儿科、儿童保健科医护人员,以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规范化诊疗、儿科疑难危重症早期识别和转诊等为重点,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儿科专业技术水平。
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二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要优化儿科设施场所和环境布局,从建筑空间、视觉色彩、设施设备、便利化服务等方面加强门诊、病房适儿化改造,落实儿童健康服务友好措施,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就医体验。
《方案》提出,要通过加强儿童保健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儿童保健医师到儿科岗位轮转、建立平急转换机制等方面,持续提升儿童保健服务水平。例如,推进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建设,提升儿童保健服务质量。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加强对辖区儿童保健服务质量管理,要依托“云上妇幼”,开展线上儿童健康评估和指导。推动利用5G技术、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儿童健康监测与管理,创新儿童医疗保健服务模式。
《方案》还要求强化高危新生儿管理。
目前,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已制定印发高危新生儿管理方案,指导辖区妇幼健康系统建立新生儿管理机制,从母亲高危妊娠管理到新生儿管理实现规范化连续管理,对新生儿实行五色标识分类标注,明确高危新生儿人群基数,做好高危新生儿的接诊、治疗、转诊及出院后管理的科学衔接流程,增强医疗保健服务连续性。
儿童、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方案》要求通过增加服务供给、强化心理保健人员培训、拓展儿童孤独症康复服务覆盖面、构建多机构协作的服务模式等措施,呵护重点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