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的原因?复学的卡点?孩子的难,你了解吗?
更新时间:2024-10-15 23:39 浏览量:7
文/陈瑜少年大不同创始人这学期开学至今,我们心理咨询团队一直在做保驾护航的工作。保什么驾、护什么航?就是稳定家长们的情绪,确保家长们的动作不变形,助力孩子们缓解厌学情绪,顺顺利利上学、复学。让我们特别开心的是,很多家庭在咨询师的专业指导下,一直在做调整和改变,孩子们的状态肉眼可见地好起来。有孩子主动让家长帮自己报班,为高考做准备,还有一些休学一两年的孩子也重新走出来,一步步稳扎稳打。前几天,有一位妈妈在群里发布了两段感想,讲述了全家人一年来的改变,尤其是女儿从休学到复学的历程。征得她的同意,分享在此:我一直说,我们张彩云老师真的是“复学专家”了。这些年来,张老师积累了全国各地数百个厌学学生家庭案例,形成了一整套帮助整个家庭调整的方法论。她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将孩子从厌学、休学、复学详细地拆分成了5大阶段:第一阶段:
父母:震惊催盯期
孩子:害怕挣扎期
第二阶段:
父母:焦虑管控期
孩子:抑郁对抗期
第三阶段:
父母:紧张妥协期
孩子:负压疗伤期第
第四阶段:
父母:接纳从容期
孩子:放松修复期
第五阶段:
父母:复学担忧期
孩子:自主复学期。
如果第一阶段处理得好,就能避免孩子走向休学;如果孩子已经处在第二阶段,休学在家,那么我们父母一定要快速调整,尽快进入第四阶段,不要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跟孩子反复拉扯。我们在临床咨询一线发现,很多家长能在第二、第三阶段跟孩子能耗上两年,极大增加了复学的难度。如果孩子终于来到第五阶段,准备复学,这时候家长一定提供稳稳的支持,一旦冒进,很容易退回到第二阶段,所以这是真正检验我们是否发生改变的关键阶段。
考虑到一对一咨询能够服务的家庭毕竟有限,所以张老师将她的“秘籍”整理形成了家长成长营的课程内容,采用在线授课和互动答疑的方式,力图帮助更多的家庭。最新一期由张老师主理的家长成长营正在招募中,欢迎了解、报名。还有两个相关成长营同步招募中,文末有介绍。以下是张彩云老师对于第24期家长成长营的介绍:第24期-家长成长营详解厌学、休学、复学的五大阶段文/张彩云少年大不同签约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我在临床一线接触了全国各地不愿上学的学生及家长,大家将要学习的这门课程《厌学休学亲子关系五阶段》,是我根据临床咨询中与厌学休学家庭工作体会和经验总结而成。这门课程最早是在2023年3月份“少年大不同第9期线下家长营”就讲过,第9期进行时,就有不少上海以外地方的家长询问是否有这个内容的线上课,我们少年大不同团队也一直将线上课程的制作放在心里。大家今天看到的这个课程,实际上已经经过多期线下家长营的打磨,每一期讲过之后,我们都会对内容进行迭代更新,在这个基础上,制作了线上的课程,希望更便利地帮助到全国各地的家长。这个线上课程,我们以后也会不断根据学员反馈进行持续的迭代优化。 最近咨询有个趋势:
往年一般都是上学期的期中考试后,11月左右开始预约上升,但今年从还没有开学就开始了,9、10月就已经是高峰期;
休学2年的孩子开始增多;
休学后复学的稳定性也不如往年,往年复学后基本稳定,但今年很多休学孩子复学后,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稳定下来,所有这些,对既有自己的工作,又需要陪伴厌学休学孩子的家长来说,是极其大的挑战。 我们制作这个线上课程,也是要回应这个挑战。
课程目的
陪伴厌学休学的孩子是非常辛苦、艰难的过程,也是面对无数不确定性的过程:不知道孩子哪一天起不来,哪一天会突然要请假,他说明天去,到了明天他又不去;
已经在家不去学校的孩子,作息不规律日夜颠倒、沉迷手机游戏、躲在房间里不出去、不洗澡、不刷牙、不运动,甚至不跟家长说话。
好不容易复学了,复学去了一天,第二天就起不来床了。
我们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遥遥无期。
绝望、无助、孤立无援,不知道跟谁倾诉、找谁帮忙,可我们同时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非常需要陪伴、理解、支持。“厌学休学亲子关系五阶段”的课程,以经验总结的形式,提供这个艰难过程里的确定性:让我们知道下一步怎样走会更有希望。“厌学休学亲子关系五个阶段”的区分,本身是从几百个家庭走过的路的经验总结,帮助我们知道:我们脚下的路,各个阶段的路况如何,怎样的走法会掉入陷阱,怎样的走法能让我们会少走弯路。课程内容
我的孩子还需要多久才能好?什么时候可以回学校?这是咨询家长经常问到的问题,我在咨询中会从如下4个方面来判断:孩子复学的卡点
孩子自我能量状态
亲子关系的支持度
复学学业的客观难度
我们来看下面几段对话:孩子:妈妈,我不想去学校,我找不到学习的意义。妈妈:学习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你现在的年龄段就是学习阶段,所以无法避免。孩子:老师总是喜欢骂人,我很害怕,不敢去学校。爸爸:老师骂你了吗?孩子:没骂我,但骂同学很吓人。爸爸:那你有什么好怕的?学校还是要去的。孩子:我在学校没有朋友,好孤单,妈妈我真的不想去学校了。妈妈:那你就更要去学校了,多跟同学相处,就有朋友了。找不到学习的意义、老师骂人很可怕、没有朋友好孤单……就是孩子继续上学的卡点,孩子的自我能量状态无力应对这些卡点时,就需要父母的自我功能能出借自己的能量给孩子,帮助孩子来疏通卡点。而上面对话中父母回复呈现的亲子沟通模式,无法有效帮助到孩子,孩子的能量继续被消耗,就会走向厌学、休学。课程通过把孩子厌学休学区分为五个可识别阶段,讲述每一个阶段卡点的特点,以及家长在这个阶段如何结合孩子的自我能量状态,提供阶段性匹配的亲子关系支持,来帮助孩子穿越卡点,回归学校。第一、复学的卡点孩子什么时候能复学或正常上学呢?那就是:孩子复学的卡点得到解决,或者正在解决的路上。大家听这个课程时留意:五个阶段,我会讲到复学卡点的萌芽、表达、沉寂、复苏,以及在各阶段如何跟进卡点的解决。这里面也会包括:什么时候能谈学习的话题,什么时候能跟孩子讨论是否要休学,以及怎样谈等等。第二、五阶段影响复学卡点解决的亲子关系陷阱这个课程是厌学休学亲子关系五阶段,不是师生关系五阶段、同学关系五阶段,也不是厌学期间夫妻关系五阶段,主要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只有亲子关系好,孩子才会将自己的各种困扰跟父母交谈。每一个阶段,已经走过这条路的爸爸妈妈们,走过怎样的弯路,有过怎样的教训,课程里都会总结出来,并提供更有效的应对策略。第三、五阶段父母和孩子状态的特点,以及应对策略上面的几段对话是第一阶段的一些常见亲子对话:孩子们开始害怕去学校,开始断断续续请假,开始作业拖延,开始晚上睡不着,他们同时会提出一些很重要的话题(比如人生的意义、学习的意义),也会跟父母表达自己的困扰和痛苦,但常常被父母3秒答复就给收拾了。孩子就只有继续靠自己消化,得不到及时的理解和有效的支持,时间一长,能量耗尽,自我功能不足以应对学习和生活环境,只能退回家中进入第二阶段:避门不出、网络依赖、日夜颠倒,孩子们好像回到了子宫里,不愿意踏足这个现实世界。父母在这个阶段最容易踩的坑是:催起床、催睡觉、指责,严重的发生电子产品争夺大战,发生肢体冲突。这样的父母自我功能状态和亲子关系质量,是无法在孩子自我能量和自我功能不足以应对卡点时,去帮助到孩子的。不仅帮不到,还会雪上加霜。我们的课程要告诉您:这样的做法持续越久,孩子们后续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就更长。当孩子进入到第二阶段,我也把这个阶段定义为“子宫期”:人生江湖行走艰难,孩子们退隐江湖,回到子宫里一般,与世隔绝。在这个超低能量状态,父母需要做的是阶段性的顺其自然、同时调整亲子关系,成为孩子充电的摇篮,助其能量恢复,有力量重新去面对江湖艰难,也就是清除了复学的卡点。父母越快进入第四阶段亲子关系状态,孩子们恢复所需时间就越短。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逐一拆解,提示陷阱,梳理应对。第四、每阶段一些共性问题的应对比如:孩子问学习的意义、活着的意义,家长如何倾听和跟进。孩子说我好累好累,可是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累,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探索自己、寻找解决之道。这部分共性问题的应对:一部分在每个阶段的语音课里,一部分在每天晚上答疑的共性问题回复时间里讲解,还有一部分在家长课后作业中结合孩子的情况针对性回复。
课程形式
成长营一共有6天,将由我来主讲以及答疑。 11月4日-11月8日(周一 ~ 周五)8:00-8:20,发布课程录音。我会详细讲解孩子厌学、休学五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父母:震惊催盯期、孩子:害怕挣扎期
第二阶段:父母:焦虑管控期、孩子:抑郁对抗期
第三阶段:父母:紧张妥协期、孩子:负压疗伤期第
第四阶段:父母:接纳从容期、孩子:放松修复期
第五阶段:父母:复学担忧期、孩子:自主复学期。
因为是录音课程,所以您可以随时听、反复听。
8:20,发布作业。这里我对大家有一个期待:希望大家除了听语音课程以外,还要积极地参与课后作业。这些作业是我们“少年大不同团队”的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您的作业参与、提问参与,会极其有助于您深入理解和消化课程内容,会极其有助于经验挖掘及经验共享,还会极其有助于我们团队不断靠近您的需求,得以更好地应对问题、解决问题。整个白天,我会看大家的每份作业和每个提问。19:30~21:00,直播,点评作业和答疑。我会就当天作业做点评,并且回复大家个性化的提问。11月9日(周六)19:30~21:00,直播结业。做整体课程的回顾、答疑和结业。我们的学员群不会解散,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少年大不同”愿意做您的后盾。 最后,谢谢大家对“少年大不同”的信任和支持,我们会精益求精地持续迭代课程以及开发新的课程。让我们在课程里一起探索,陪伴我们的孩子。
导师介绍
张彩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少年大不同签约咨询师,擅长青少年厌学休学、青少年人际关系、家庭亲子教育、父母自我成长与发展、婚恋情感原生家庭探索。【相关家长成长营,招募中】第23期:了解孩子厌学、休学、复学的五大阶段之前,首先需要找到孩子不愿上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