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无哭声”手术室,助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持续改善医疗服务
更新时间:2025-04-07 17:37 浏览量:6
“广西三月三”假期期间,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收到了两面锦旗,这是来自一位父亲对医院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4月1日上午,唐先生(化名)带着8岁的儿子康康(化名)来到手术室、耳鼻喉科,给这里带给他们温暖的医护人员分别送上了锦旗。
唐先生(化名)带着康康(化名)分别给手术室、耳鼻喉科医护人员送锦旗
“印象里手术室都是很严肃、冷冰冰的,进了手术室才发现,这里的医生护士都特别友善,很有爱,真的,非常有耐心,从病房到进入手术医护人员都非常耐性的跟我们交谈,为了缓解孩子害怕和恐惧的心情,医护人员一直跟孩子聊天,给玩具,分散孩子注意力,让我们做父母的也陪着走进手术室,直到孩子麻醉睡着之后,我们才出来,真的非常感动。”唐先生激动地说到。
充满童趣的手术室
据悉,康康此前因为腺样体肥大,在外院确诊。一周前,康康突然发烧,唐先生带着康康来到我院就诊,耳鼻喉科医生廖志鹏接诊发现康康腺样体肥大合并白细胞升高的感染症状,经过问诊得知,康康一个月前在外面诊室接受治疗时,疑似有一根海绵球断在了鼻腔内。这让廖志鹏心头一紧:“鼻腔内存在异物长达将近一个月?如果是真的,恐怕肉芽都长出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同于其他同龄的孩子,存在一定沟通困难的康康在陌生环境显得更加紧张。面对没办法清晰表述症状和病情且不配合检查的康康,医护人员只能想尽各种办法,除了耐心,还得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各种办法获取康康信任和接受。不管是在病房的治疗环节,还是手术术前谈话环节,医护人员都多次与孩子的亲切玩耍互动,孩子终于放下了戒备心,接受了这些医生“叔叔阿姨”,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来到了手术室。
面对孩子的特殊性,耳鼻喉科主任秦堤及其团队决定在全麻下为其进行鼻内镜检查和腺样体切除术,术中发现孩子的确左侧鼻腔内存在一个肉芽组织粘连包裹的断海绵球,秦堤也一并为孩子解决了困扰其近一个月的鼻腔异物问题。
耳鼻喉科主任秦堤及其团队决定在全麻下为其进行鼻内镜检查和腺样体切除术
“从接诊医生,到科主任,到手术室;从术前沟通,到麻醉,到手术,整个过程我们感受到的都是医护人员满满的暖心之举,他们的温柔和善解人意,大大消除了孩子和我们家长内心的恐惧和顾虑,我们真的非常感激。”唐先生说道。
康康感受到的这份人文关怀,得益于桂林市妇幼保健院从2024年开始打造的“无哭声”手术室。麻醉科(手术室)主任贺松柳介绍,所谓的“无哭声”手术室,是一种特殊的手术室理念和设计,主要是指在儿童手术或者一些特殊的手术场景中,通过一系列人性化的措施,如温馨的手术室环境布置、术前对患者(包括成人)的心理安抚、采用合适的麻醉诱导方式等,来减少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以及手术开始阶段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从而避免或减少患者恐惧的发生,这样有助于手术更顺利地开展,也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
资料图片:自己开汽车进手术室
“以往儿童做手术,都是强行快速地抱入到手术间,以减少患儿哭闹的时间。现在我们是让宝贝们自己开着‘小跑车’开心地进入手术间,哭闹的情况大大减少。此外,我们还准备了各种有趣的玩具。”贺松柳说到,家长陪护是“无哭声”手术室一个很大的亮点,首先,患儿家属更换一次性隔离衣,穿戴无菌手术帽、口罩以及鞋套跟随患儿一同进入手术间内进行陪伴麻醉;手术完成后,患儿在麻醉恢复室的床上甜甜地睡着,患儿家属再一次更换一次性隔离衣,佩戴无菌手术帽、口罩以及鞋套到达恢复室陪伴着患儿苏醒。让其安静地醒来,避免因哭闹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带来的麻醉风险,也可以避免对患儿的心理上造成精神创伤,同时减轻了家长的担忧和焦虑;麻醉苏醒后,患儿可以在医务人员的陪同下坐起或站立,经麻醉医师评估完全苏醒后就可以和家长一起回病房了。
资料图片:家长准备陪同宝宝进入手术室
哭声,历来是儿童在医院最常见的“背景声”。特别是手术室门口声嘶力竭的哭声,不知令多少家长心如刀绞。“无哭声”手术室在我院实施一年来,不仅有效缓解了患儿的术前焦虑和恐惧,还能促进孩子们术后的恢复,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让家长们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大大提升了家长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资料图片:宝宝开心地接过手术室医务人员绘制了卡通图案的“手套气球”
“无哭声”手术室的建设,不仅是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体现,更是医院人文关怀打造儿童友好医院的重要举措,是医院管理者要蹲下身来,站在孩子的“一米视角”看世界,打造便利舒适、趣味多样的就医氛围,使医疗氛围更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增强医院亲和力的具体实践。下一步,医院将进一步以打造儿童友好医院为目标,通过为患儿提供更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提升就医体验。
科普知识多一点: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是就诊于耳鼻喉科的儿童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系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 从而引起鼻堵、张口呼吸、打鼾、中耳炎、呕吐、消化不良、晨起头痛、白天嗜睡等一系列局部及全身症状,对患儿的日常生活甚至成长会产生一定影响。
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后壁交界处,形如半个剥皮橘子,表面不平,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10岁以后逐渐萎缩。
腺样体肥大有哪些危害?
鼻塞、张口呼吸:肥大的腺样体堵塞后鼻孔,导致鼻塞。严重者影响上下颌发育、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如果合并扁桃体肥大、肥胖,则可能导致夜间呼吸暂停, 发生缺氧、发育迟缓等。
鼻窦炎:鼻腔通气差,分泌物潴留,会诱发鼻窦炎。
中耳炎:腺样体肥大导致局部炎症加重,诱发急性中耳炎或分泌性中耳炎。
慢性咳嗽、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患者容易有鼻涕倒流,合并鼻窦炎的患者症状会更加严重。
腺样体面容:孩子长期口呼吸,会导致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上切牙突出、牙列不齐导致咬合不良,下颌下垂、唇厚、上唇上翘、下唇悬挂、鼻唇沟变浅、面部表情呆板,也就是常说的腺样体面容 。
精神不振、反应迟钝:患儿长期用口呼吸、鼻子不通气,易造成头部缺血、缺氧,出现精神萎靡、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现象。
出现以下 4 种情况需尽快就医:
1.频繁出现鼻塞、呼吸粗重:
腺样体肥大最直接影响是呼吸通畅度,当我们观察孩子有鼻塞、呼吸加重,白天、晚上都有,晚上睡着后更重时,就需要及时就诊排查。
2. 口呼吸:
在健康、平静状态下,孩子鼻子也不能顺畅通气,有明显的气流从嘴巴进出。
怎么判断孩子有没有口呼吸?可以用小镜子放在孩子上唇处,镜面朝下对准口部,如果有镜面有雾气,就有口呼吸;还可以舔一下自己的手指,放在孩子口前,如果有气流手指能感觉到凉。
3. 打鼾:
平均 1 周内有超过 3 晚有明显打鼾,调整睡姿后也无法改善,也需要考虑就诊评估。
4.耳闷及听力下降:
睡觉打鼾伴有耳闷及听力下降,特别是耳闷及听力下降超过 1 周,或是反复发生,需要及时就诊。
由于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孩子也可能会出现上面这些症状,明确孩子是否是病理性腺样体肥大,还需要医生结合孩子症状,通过电子鼻咽镜检查或鼻咽侧位片( X 线)检查,进一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