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县“忆乡情·童画河曲”少儿书画艺术展举行
更新时间:2025-04-06 11:57 浏览量:1
黄河新闻网忻州讯(记者王涛)春日的唐家会村,黄河水润泽的沃土上,一场以童真为笔、乡愁为墨的文化实践正悄然书写乡村振兴的深意。4月5日,河曲县“忆乡情·童画河曲”少儿书画艺术展在唐家会村大唐游乐园圆满落幕。685名少年儿童创作的近700幅书画作品,构筑起一座贯通传统文脉与未来图景的桥梁,为当地文化振兴标注下鲜活的时代注脚。
以童真为镜:乡土记忆的当代转译
在这场以“笔触春光·心向未来”为主题的艺术盛宴中,孩子们的作品超越了简单的技法展示,成为解码河曲文化基因的密钥。从黄河古渡的沧桑剪影到智能温室的科技线条,从“非遗民歌的律动笔触到唐家会游乐园的欢腾色块,稚嫩的笔锋下涌动着对文化根脉的自觉守护。全国著名画家张学聪在颁奖时感慨:“当十岁孩童能用水墨晕染出西口古道的乡愁,便印证了文化传承已深植血脉。”
以美育为桥:乡村振兴的美学突围
现场,一组以“农旅融合”为主题的写生作品引发广泛共鸣。玫瑰园的馥郁、农家乐的烟火、光伏大棚的几何韵律,经孩童视角提炼后,升华为兼具艺术价值与传播效能的乡土符号。西口镇党委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文化振兴不是空中楼阁,需要让美育扎根泥土。镇里已规划将优秀作品转化为乡村旅游文创产品,让童真艺术直接参与产业建构,实现从“文化输血”到“美学造血”的质变。
以薪火为脉:教育创新的河曲答卷
近五年来,河曲创新“是‘非遗’传承人+美育导师”双师制,将河曲民歌、二人台等艺术精髓转化为儿童美育资源,使文化传承从技艺摹习升维至情感认同。此次展览特设特殊教育学员展区,自闭症儿童以色彩构建的内心宇宙震撼观者,印证“艺术平权”理念的实践深度。河曲县青少年书画教育协会主席李永山说:“这些作品是‘慢教育’结出的硕果。”
正如唐家会村党支部书记张永贵所言:“当孩童的蜡笔画与千年黄河并置,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艺术展,更是一个乡镇的文化觉醒。”
据悉,本次获奖作品将在大唐游乐园开启为期3个月的展出,同步启动“小小导览员”培养计划,让文化传承从展厅延伸至田野。河曲县正以这场春日艺术之约,书写着“以童真重启传统,以美学重构乡土”的崭新篇章,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交了一份兼具文化厚度与实践深度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