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乡村儿童“田野学习”20年!田野里的民俗美育成果展精彩亮相
更新时间:2025-04-04 14:06 浏览量:5
观民俗工坊、探民俗课堂、赏民俗风情、话民俗教育……近日,南京市7所小学老师及教育专家们齐聚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中心小学,“乡村儿童‘田野学习’20年实践探索”成果推广会暨民俗美育浸润课程基地展示活动顺利举行。
田野里上美育课!4堂春日艺术课、民俗秀精彩亮相
活动伊始,与会嘉宾们步入“自然棚”,参观民俗美育浸润基地学校精心打造的民俗艺术工作坊。从“小小农民画”到“泥玩四季”,从“竹文化”到“趣味陶艺”,从“小小绒花”到“面塑百态”,处处展现民俗艺术的魅力。
随后的田野浸润民俗课堂环节,4节春日艺术课在菜花地和自然棚里精彩亮相。金陵中学浦口分校董香琴老师执教的《泥玩春野》课,以春野之声、春野之景和春野之美为主线,将超轻黏土结合自然材料进行艺术实践,表达了儿童视野下的春野生活,引领孩子们将艺术种在课堂、春野和心田里。这场美育浸润让孩子们热爱生活,学会分享。
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的殷莺老师在绒花特色课《春日云苔》上,带领学生赏花、观花,体悟油菜花之美。学生们借助绒花工艺,亲手创作出油菜花作品,在传花互动中分享对油菜花的独特感受,沉浸式领略田野与艺术碰撞的魅力。
六合区程桥中心小学吕金凤老师带来竹文化特色课《趣玩纸鸢》,她围绕纸鸢的发展、习俗、结构、技艺等内容,引导学生研究纸鸢工艺。学生们化身民间“风筝手艺人”,沉浸在传统手工艺的奇妙世界里,不仅掌握了纸鸢制作技艺,更在心底种下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
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中心小学徐长虹老师带来了一节农民画课《花田逐鸢》。在盛开的油菜花田情境中,徐长虹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拼摆人物动态,理解农民画造型隐含的朴素审美情感。学生们尽情地运用形状、色彩和图案创作逐鸢的人物形象。花田逐鸢作品与田园景观融为一体,生活与艺术巧妙结合,师生和现场观课老师共同享受了一场美的教育。
自然棚里话民俗美育!打破校园围墙、联通乡土文化
精彩的民俗展示过后,老师们齐聚自然棚,共话民俗美育。南京市栖霞区教育局副局长吴向忠致辞中高度赞扬了八卦洲中心小学的“田野学习”20年实践探索,生动诠释了乡村教育“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发展哲学。走出了一条“以乡土铸魂、以美育化人、以协同聚力”的乡村教育现代化之路。南京市教科所课题规划研究室邓大龙担任主持并对本场活动高度肯定:“八卦洲中心小学以‘田野’为课堂,以乡土为教材,将民俗艺术与儿童成长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扎根乡村、赋能未来的美育新路径。”
民俗美育浸润课程基地项目负责人朱琍琍从“聚合、契合、融合”3个维度,介绍了两年多来基地的实践经验与成果。江苏省美术特级教师基地名誉顾问傅幼康充分肯定了7家共同体学校在乡村美育中扎实的实践与探索。他认为,4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民俗美育的样态,更是田野生活的生动写照。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朱小琥总结道:“八卦洲中心小学的田野学习成功立项江苏省级重点课题,在教育部重点课题中亦有佳绩,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与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此,朱小琥希望,深化田野学习要进一步理解其内涵,完善田野学习课程以及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这场打破校园围墙、联通乡土文化的教育模式,不仅让乡村儿童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更为新时代‘五育融合’提供了生动范例。”现场与会老师感言。
通讯员周珊 蒋宁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戴明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