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猫,有恃无恐
更新时间:2025-04-03 15:54 浏览量:2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颖宝
“稀里糊涂地被教育焦虑牵着跑,稀里糊涂地付费。”
编程猫,这家面向4-16岁青少儿的编程教育机构,背后站着招银国际、中银国际、中信证券等国资股东,正在被质疑是新型教育营销的资本游戏。
有网友表示,班主任以鼓励孩子们参赛为前提,将家长们拉进了一个几百人的大群,但群里并非发比赛资料,而是没日没夜地推广编程猫的课,内容包括这家机构有多厉害、人工智能有多重要等等。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搜索“编程猫”,广告之外,多数为吐槽性内容——针对退课难的、针对编程对升学加分的靠谱度的、针对老师恶劣态度的、针对与公立学校合作营销的、针对高昂学费的……
尽管“青少儿编程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是否为刚需”多年来被反复争论,网友言论也充斥着对编程猫的不满,但这并没有耽误后者的发展速度,成立第二年学员数就突破了10万,最新累计用户已超过3800万。
狂飙不止的原因,在家长的抱怨中透露出玄机:通过"人工智能进校园"政策对接公立学校,以"白名单赛事"捆绑升学焦虑,用"中科院专家认证"包装课程体系。
这种将国家教育政策、资本运作、家长焦虑进行绑定的商业模式,使得编程猫的扩张路径呈现出明显的政策套利特征,这或许才是家长们无法逃脱的关键原因。
“老师说,别耽误了孩子”
价格是大多数矛盾的源点。
公开资料显示,编程猫的Python、C++等代码编程课程费用约8000-1.2万元/年、专门的竞赛辅导课程费用约1-1.5万元/年。并设有一对一个性辅导课,以小时为单位计费,约200-500元/时。学习编程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家长提到,自家孩子从幼儿园中班就开始学编程,直至上小学前累计花费约2万元。
费用在行业内属于中上水平。《2024少儿编程行业洞察分析报告》显示,一年之中,超6成家长少儿编程教育投入在1000-7000元,近半数区间在1000-5000元。
还有比贵更贵的套路。去年9月,有家长发帖称,给两个孩子都买了同样数量的编程猫课,大宝平均一周解锁一节课、一年多才续费一次,二宝才学了两个月,就被提醒要续费3.3千元了,“原来是课程难度被无故降低了,一周就能解锁两节课,相当于双倍速消耗课程”。
此前,编程猫曾因一次性收取72个课时费用(10580元),被指属于违规收费。教育部早就规定“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以及“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3000元”。
动辄上万元的花销,即便是中产家庭,也不得不考虑性价比问题。
市场上的青少儿编程课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硬件知识为主的机器人编程,包含机械原理、电子电路知识等,另一种是撰写代码设置计算机运算方式的软件编程,编程猫的课属于第二种。
受限于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英文能力,这些课主要是培养逻辑思维,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学写代码,比如全国性少儿编程比赛通常采用的Scratch软件,便是用各种功能的积木模块构成,幼儿通过排列组合模块完成编程。
意味着,多数幼儿编程课不与中学/大学计算机教育接轨。先不提加减法都还没算明白的幼儿能否理解编程逻辑,4岁所接触的计算机知识能否辐射至18岁往后的人生,仍值得玩味。
何况,编程猫针对三年级以下学生教的不是Scratch,而是其自行开发的图形化编程创作工具Kitten。“尽管底层逻辑相似,但Scratch 300+行的代码,Kitten只要7行就写完了。”有网友如此总结两者差异。如果孩子未来想继续参加主流竞赛,还得重新学习Scratch。
教学能力也一度被质疑。2020年,编程猫曾因“无资质”教学,出现在成都市郫都区教育局发布的公示名单中。
一部分认清了性价比的家长决定退坑,但没想到,这才是最大难题。黑猫投诉平台上,2024年1月至今,编程猫共31条投诉,其中有30条是关于退费的——描述之中,又掺杂着忽悠与强行买卖的味道。
有家长表示,最初在客服推销下买了50节课,发现是坑后申请退款剩下的2481元,一直没退成;有的孩子第一批课还没上完,老师就要求家长续费用为3580元的第二批课,家长后续申请退课却等了20多天仍未拿到退款。
可没想到,敷衍已算是好的态度。社交平台上,有家长被老师每天语音轰炸,“啥难听的话都说出来了”;有家长被痛斥耽误孩子前程,“老师把我孩子夸成了天才,似乎我不让他学编程了就是罪人了”。
为了印证这点,老师还给孩子颁发了班级成绩排名前35名的奖状,这让家长们更蒙圈了:“我娃连课都还没上啊。”
接连的吐槽声浪里,一群没娃的年轻人同样感到迷惑:
“现在看起来挺清醒的,当初又是咋想的呢?”
“人生的基石”
“北京中小学要开AI通识课了。”
从看到类似新闻的那一刻起,家长们心头的弦就绷紧了。尽管“将少儿编程扯上升学才是最坑的”已然老生常谈,只是面对集体内卷,个体无力招架。可又是谁在给内卷添火?
国家愈发重视少儿编程思维培训确为事实,但编程猫似乎也在过度解读政策。
比如,教育部在2023年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中提到“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以及在2022年指出“信息科技课程正式纳入义务教育”,但在编程猫的宣传文章里,则被描述成了“当科学教育成为国策,编程就是重中之重”,而文章标题叫《教育政策新变动,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类似的刺激神经的标题,还有《他是编程猫4年学龄小学员,他是小升初“状元”》《12岁女孩学编程5年,拿到多个奖项,决心用代码敲开北大之门》等等。
| 央视曾点名编程猫等青少儿编程教育机构营销焦虑。
对公立学校的渗透,更加重了升学焦虑。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编程猫已合作中小学近7万所。原因除了其官方给出的“惠普编程教育”,更重要的是利用学校的“权威性”来获客。
本文开篇提到的班主任拉家长进推广群,便是侧证的事例之一。在2020年,编程猫也被郑州家长举报,学校班主任在班级群里“摊派课程”,通知每一位三到六年级学生参与编程学习,并完成科技线上大赛的报名。家长按要求扫码后,却跳转进了编程猫相关页面。
如果到这里,家长仍不相信编程课的魔力,编程猫还有另一套“万物皆可的理论”。据网友表述,销售曾向她介绍,编程锻炼的不只是孩子的数学能力,还有英语、语文乃至艺术创造力,“思维逻辑一旦形成,写作文就更有条理,想象力也更加丰富”。言语之间,青少儿编程课仿佛成了人生的基石。
直击家长命门的话术,让理论与现实之间形成矛盾。新华社在报道中指出,学编程并非年纪越小越好,儿童的想象力和对世界的好奇心弥足珍贵,有些编程培训班,教育方式不得当,可能会让孩子形成机械的思维模式。
另有一批家长,将目光投射至更长远的工作阶段。AI浪潮与层出不穷的“程序员月入X万”言论,令他们产生“孩子早点打基础,以后进大厂工资高”的想法。有意思的是,今年3月,一位家长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感到疑惑:
“为何自己是程序员或学计算机的人,反而很少送孩子学编程?”
下面有人反问:“答案不就在题面上吗?”
编程猫也焦虑
被催生的焦虑,堆叠起编程猫的业绩。
据创始人李天驰透露,2019年,编程猫年收入约10亿元,并开启“百城千店”计划,短短一年内就拓展近600家线下合作店。另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20年,编程猫单月营收突破2亿元,三四线城市用户占比接近50%、业务已深入下沉市场。截至目前,编程猫总用户数累计超过3800万。
投资者的态度亦反映出蛋糕之大。2015年成立至今,编程猫已累计获得近30亿元融资。其中在2020年完成13亿元D轮融资,打破了国内少儿编程最高融资记录,同年,其还获得了另一笔金额为2.5亿元的融资。短短一年时间,编程猫就获得超15亿元的资金。最近一次融资事件发生在2021年,编程猫完成D +轮非公开融资。
“国家队”也参与其中。据企查查,编程猫的历年融资事件中,投资方包括了招银国际、中银国际、中信证券等国有背景机构,但这些机构并非单一主体控股,而是通过多轮分散投资参与。另外,还有很多金融机构以小金额跟投。
编程猫所处的股东众多但股权分散局面,映射出,各投资方对这盘生意没有足够的信心。因此,编程猫的商业版图能继续发展,但上市存在问题——制造焦虑者,自己也在焦虑中。
另一方面,编程猫的加盟模式也暴露扩张焦虑。
编程猫于2019年公布市场、品牌、服务、科技、课程五大战略体系的升级内容,并将采取加盟模式,扩大业务布局。但有加盟商曾透露,编程猫未给予加盟商经营指导、技术支持和业务培训,并要求加盟店统一使用平台和账号,以抢夺加盟商的生源。加盟商变相成为了“地推工具”,干起了业务导流的活。
同时,商务部业务系统中没有查到编程猫(深圳点猫科技有限公司)的特许经营备案,被外界质疑是否有违规操作。
细数编程猫商业链的组成群体,玩乐时间被霸占的孩子、被营销话术放大了焦虑的家长、表面光鲜实则遭各方质疑的编程猫、投资行为小心翼翼的资方,所有参与者都沦为系统性困局的注脚,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永恒的焦虑。
参考资料:
品玩《少儿编程,贩卖家长的焦虑》
新浪财经《编程猫等被指过度营销、制造焦虑切莫让少儿编程变奥数》
蓝鲸教育《编程猫,资本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