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有后劲的A娃,背后往往站着这4种父母!
更新时间:2025-04-02 09:35 浏览量:4
养育A娃,对不少父母来说,确实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
ADHD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多动冲动,情绪变化大,难以管束,精力过剩,过度活跃,需要父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照料,但有时候A娃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注意力分散、丢三落四、永远释放不完的能量、健忘……作为一名A娃父母,经常会体验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沮丧感。
“我在我家A娃身上,完全看不到希望”
“Ta能否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生活?”
“Ta能不能克服这些问题,变得更好?”
大部分家长在得知孩子确诊ADHD后,会焦虑、茫然、不知所措。不少A娃父母常感到心力交瘁,力不从心,为孩子的未来担心焦虑和不安?
01
养育ADHD孩子,父母面临哪些挑战?
养育A娃的过程,挑战性十足。
ADHD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发展障碍,它的存在,确实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重重的困难和挑战。
学业上的困难
ADHD孩子很难集中注意力,随时会处在“神游”状态。
环境中的外在干扰、脑子里接连不断出现的各种想法,都会轻易地把他们的注意力拉走。
对普娃来说,他们有足够的抑制能力来抑制掉大脑里冒出来的想法和环境中存在的干扰,但对缺乏抑制能力的A娃来说,却是一件难以做到的事。
课堂上,A娃可能因为注意力难以集中,常常无法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作业和考试成绩,往往一塌糊涂。
他们可能因此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产生厌学情绪。
社交中频频受挫
A娃情绪波动大,常常因为微不足道的事情就大发脾气。容易出现情绪爆发,如愤怒、攻击性,或者过度兴奋。
因为冲动行为或情绪问题,ADHD孩子的社交之路,往往充满坎坷。
他们难以融入集体生活,社交中的挫折,让他们感到孤独和被排斥,进一步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研究发现:
半数以上的ADHD儿童不受同龄人喜欢,56%的ADHD儿童没有朋友。也就是说,对于ADHD儿童来说,结交朋友和维持友谊是困难的。
低自尊和自我怀疑
同龄孩子轻而易举完成的学习任务,对A娃而言,总感觉力不从心,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和无法胜任的挫败感。
A娃因为学业问题,容易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久而久之,自尊心变弱,做事更加没信心,遇到困难也开始变得退缩。
研究结果表明:
到12岁时,患有ADHD的孩子,比其他神经正常发育儿童听到的纠正或批评信息多20000条,这可能是患有多动症的人容易自卑的原因之一。
负面标签和评价,几乎构成了A娃自我认知的基础,周围人的评价,让他们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孩子,从而丧失自信心。
02
长大后有后劲的A娃,背后往往站着这4种父母
如果人生是一款游戏,那么ADHD意味着“玩家”选择了“困难模式”——更具挑战性。
这也意味着,A娃父母需要花更多精力和时间在孩子身上。
一项追踪研究表明:
儿童的多动症症状,会广泛地降低父母对积极教养方式的使用,而且进一步在儿童的多动症ADHD症状和父母的愤怒之间发现了双向的关系,也就是儿童出现更多的多动症ADHD症状,就会导致父母更多的愤怒。
消极的教养方式和儿童的多动症ADHD症状,更像是一种互相加重的“恶性循环”。不仅会导致家庭冲突不断、孩子ADHD症状的加重和行为问题的加剧。
而那些长大后有后劲的A娃,背后往往站着这4类父母。
01情绪稳定型父母
ADHD孩子更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并难以调节控制,各种情绪爆发、问题行为,几乎每天都会在家里“上演”。
当ADHD孩子的成长不尽人意,父母那些坏情绪,对ADHD症状的心灰意冷、焦虑不安,就像一把刀,能轻易磨掉A娃身上所有的热情和希望。
作为A娃父母,接受孩子的多动症特质,客观看待孩子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照顾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以孩子的成败,作为衡量父母成功的价值标准。
孩子需要一个稳定的依靠,而不是一个情绪化的榜样。
A娃父母要学会在情绪波动时,深呼吸、暂时离开现场等策略,以更冷静和理性的方式去应对。
根据Barkley博士等研究:家长的情绪稳定性,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能够自我调节的家长,更有可能培养出自信、有韧性的孩子。
02构建同理心的父母
Dacey和Barkley的研究表明:同理心可以增强亲子关系,提高孩子的社会技能和自尊心。
当孩子感到挫败和沮丧时,试着问问自己:“此刻,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的感受。
定期进行家庭会议,让孩子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讨论,同时让ADHD孩子树立起规则意识,知道有些事情可以进行沟通和协商的方式解决。
03给与孩子支持,并保持一致的父母
就像我们熟悉的手表定律一样:
当一个人只戴一只手表时,他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当他戴着两块或更多的手表时,却很难确定准确的时间,同时也失去了对准确把握的信心。
这个定律告诉父母,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有一个默契,两人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和标准,不随便拆台。
ADHD孩子需要父母清晰一致的指导。
当父母给予孩子适当的支架,比如一起制定规则、设定目标,并保持一致性时,孩子们就能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成长。
Pelham和Fabiano的研究发现:一致性可以减少ADHD孩子的行为问题,提高他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04多关注积极结果,给多动症孩子正向激励
许多A娃家长,总盯着孩子不足的地方,却忽视了孩子身上的积极行为。
研究发现:ADHD大脑更喜欢即时奖励。
大多数情况下,积极强化是比惩罚更有效的方式。
ADHD孩子的父母,通过鼓励和赞扬来激发孩子的积极行为。当孩子取得进步或做出好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即使这些进步看起来微不足道。比如写字时没有出格,上完厕所想起来冲厕所……这些小小的鼓励,是构建孩子自信的基石。
Dweck的成长心态理论: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
这场长跑中,家长不仅是ADHD孩子的坚强后盾,更是他们的指路明灯和并肩作战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