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两个早恋的小孩,一个跳楼了,一个考上985

更新时间:2025-04-01 12:26  浏览量:1

文字 | 刘娜首发公众号 |闲时花开

早恋·伤逝

认识多年的老朋友,和我说起她的外甥女。

也就是她姐姐家的女儿。

小女孩14岁,初二女生,喜欢上班里成绩优异的男孩,在QQ上向人家表白,得到男孩热烈的回应。

这种少男少女暗送秋波的戏码,我们这些爹妈,大都经历过。

但人性的弱点是善忘,为人父母的弱点是“谈早恋色变”。

所以,发现女儿早恋后,朋友的姐姐就全方位地进入战斗状态——

先是和女儿谈心好几次,说什么“女孩子要知廉耻,早恋影响学习”;

又找女儿喜欢的那个男生的妈妈见面,商量对策,没收俩孩子的手机和ipda,不让他们网上瞎聊;

还跑去和学校老师说明此事,把俩孩子座位调得远远的,不给他们制造接触的机会;

最后,这个妈妈还总是偷偷地翻女儿的书包“查找证据”,节假日寸步不离地“看”着女儿,生怕她和男孩子约会……

结果。

小女孩跳楼了。

小女孩跳楼后,和她谈恋爱的那个男生在周围人的指指点点中,成绩一落千丈,后来不得不转学。

这场原本“没什么大事儿,最差的结果不过是俩孩子都考不上重点高中”的早恋,以一个早逝、一个转学而结束。

老朋友还说:

姐姐和姐夫原本都在外务工,为了孩子特意在市里买了学区房,姐姐甚至在孩子读初中后辞工回来带娃,一心扑到孩子身上,对孩子掏心掏肺,结果……

失去孩子的母亲,不应被谴责。

但。

我想再讲一个亲证的故事——

底线·教育

春节和家族里的亲戚们聚餐,聊到孩子。

表哥说到他家刚考上985的儿子,讲了这么一件趣事——

那孩子高二时,和班里一个长得好、学习好的女孩偷偷谈恋爱。

表嫂知道后,也是怕孩子只顾恋爱,不好好学习,有点神经兮兮。

表哥说:“我来和孩子说,但你要配合我。”

逮着一个周末,表哥带儿子去打篮球,打完球后漫不经心地问儿子:

“听说你喜欢你们班XXX?”

儿子没否认。

表哥说:

“你爸我年轻时,也喜欢过女同学,你这一点儿,特别随我。

但儿子,我问你,如果你喜欢的女孩,被坏人强奸了,你怎么做?”

儿子一下愣住了:“那我肯定把那个……坏人……宰了!”

表哥说:

“但如果这个强奸犯,就是你自己呢?

儿子,喜欢一个人很正常,上课总拿眼角瞄人家,下课总想和人家说话,周末总想见人家,这都是爱和在乎的表现。

但如果你和人家女孩子发生性关系,人家父母告你强奸,你已年满16岁,就要去坐牢。

就算人家不告你强奸,你让人家女孩怀孕了,那你也要负责,你俩都不用考大学了,直接回家生孩子吧。

儿子,早恋没什么可耻的,但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是绝对不行的。

你是我儿子,爸爸相信你,做什么都有分寸。

你要真喜欢人家女孩,就不要伤害人家,也不要毁了自己。

今天这话,爸爸只说一次,因为爸爸相信你能处理好,也知道孰轻孰重。

后来,表哥和表嫂都没有再提孩子早恋的事儿,孩子的成绩一直还不错,高考正常发挥考上重本。

他喜欢的那个女孩,去了另一座城市的另一个很好的大学。

俩孩子没有在一起,自然而然分手了。

大人们不清楚他们分手的原因,也没有盘问。

青春期爱情大概就是这样吧,美好与破碎共生。

问题来了——

表哥和文章开头老朋友的姐姐,在处理孩子早恋问题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是:

一个太操心了,用力太猛了,结果却把孩子害了。

一个适时引导,但给孩子放手和信赖,孩子反而变得更好了。

这里面,藏着亲子关系隐秘的真相——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那些孩子有个风吹草动就如临大敌,想法设法替孩子扫除一切障碍,甚至提前为孩子规划好一切的父母,最后往往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那些不是太在意孩子,甚至看起来有点佛系的父母,反而孩子成长得还不错。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有些孩子是来报仇的——父母为他掏心掏肺,他却猛刺父母的后背;

有的孩子是来报恩的——父母没有怎么管他,他却最后一鸣惊人。

还有。

我们这些70后80后90后,小时候天天撒着脚丫子奔跑在田间地头,作业写完没写完父母也不看,结果最后不管考上了大学还是技校,都侥幸健康长大,混得还不错。

而现在不少小孩,生下来就被父母精心呵护,一言一行都牵动父母的神经,结果动不动还抑郁自杀。

这中间,当然有“时代变了,孩子也变了”的因素。

我们小时候,父母没有时间和精力过度在意我们,我们就不得不自我体验、自我负责。

一路犯错,一路纠错,一路摔跤,一路长大。

而现在的小孩,活在父母过度在意和过度观测里——各种防备,各种说教,各种补课班,各种攀比,各种被过度控制和过度规划。

就像被养在温室里的花朵,失去了风刮日晒的考验,也就丧失了生机勃勃的能量。

斯坦福大学有个悖论实验,说的是:

父母预先设计的规划再完美,都抵不过孩子成长中的不确定性。

教育唯一的真相是:

当你放下对孩子过度规划的一瞬间,属于孩子的奇迹才真正开始。

就像生命的真相是:

当你烧毁预先设计的剧本后,神明才开始降临。

焦虑·分别

★第二,过度焦虑,加重了孩子遇到的问题。

我们都爱说“焦虑”。

但焦虑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是分别心。

是你陷入“二元对立”的分别心后,只想要“好的”“完美的”“优秀的”小孩,而拒绝“不好的”“糟糕的”“出现意外”的小孩,你才会如此焦虑恐慌。

如果你能如实如是接受孩子的全部,真心认为“一切发生都是帮小孩找到成长礼物的契机”,你就不会焦虑。

老朋友姐姐犯的最大错,就是视早恋为猛兽,动员周围一切力量围剿早恋的孩子,最后拆散了早恋,也失去了孩子。

而表哥的英明,是从最坏的结果出发,帮孩子找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钥匙。

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

要在适度放松中,把一切当作礼物,并帮孩子找到最爱的那盒巧克力。

没有哪个父母,能一辈子守着孩子不犯错。

但所有父母,都要留给孩子的礼物是:

从问题中学会自我教育,借助每件麻烦培育强壮自己“爱己利他”的价值观。

观测·诅咒

★第三,过度观测,是对孩子命运的诅咒。

量子力学里有个非常著名的“双缝实验”:

观察者的意识,会影响物质的运动。

什么意思?

意思是——你在观察周围人事物时所倾注的念头和心量,最后会坍缩成他们的命运。

亲子关系中,父母就是“观测者”,孩子就是“被观测者”。

你对你的孩子每一次过度观测,都是对他的诅咒。

这也是“你越害怕什么,孩子就会发生什么”的真相。

很多朋友可能说:

“娜姐,我怎么会诅咒我的孩子,我都是盼着他好啊。”

不。

当你不厌其烦地说教孩子时,给孩子贴上“不听话,不好好学习”的标签,恐惧孩子考试考砸时,给孩子房间安装监控监视他一举一动,认定孩子早恋就是不正经,吓唬孩子学习不好就是一事无成时,你看似是为他好,其实都是在诅咒他“不好”。

你散发的这些怨念和审判,最终都会变成现实世界中夺走你孩子好运的暗黑能量。

暗黑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命运黑洞”,把你的孩子拖进深渊。

这是宇宙的能量法则:

你给宇宙投射什么能量,宇宙就会馈赠你什么命运。

对孩子真正的爱,不是过度观测。

而是让孩子在亲证开悟中,找到不完美但够有劲儿的自己。

那,怎么才能给孩子真正的爱呢?

三个走出“过度观测,拥抱真爱”的心法—

真爱·祝愿

〇第一,扩大心量。

父母心量越大,活得越自我,越自在,越平和,越沉实,孩子幸运的概率就越高。

当我们心量足够大时,才会把足够的正念正能传递给我们的小孩。

才会真心爱我们的小孩,才会发自内心相信我们的小孩好。

〇第二,适时引导。

“适时”不是“时时”。

“适时”的意思是,孩子需要我们出手的关键时刻,我们才挺身而出,陪孩子从更高维找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安放问题的方法。

同时对最后结果,没有执念,持开放态度。

就像上文表哥说的,如果他和儿子沟通后,儿子依然沉迷恋爱,荒废学业,甚至伤害人家姑娘,那这是儿子自己的命运。

对于命运,必须臣服。

〇第三,信赖祝福。

发自内心地相信孩子,而不是口是心非。

真心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好,而不是言行不一;

真诚祝愿自己的孩子健康、智慧、好运,而不是坐卧不安、诚惶诚恐、过分忧虑。

我爱你。

我做好了自己。

我用光明的能量守护你。

我真心觉得你是宇宙中最好的小孩。

你果然成为了健康、善良、自信、智慧、好运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