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哥”走红,为何需要家长们警惕起来?
更新时间:2025-03-29 13:30 浏览量:3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真的很爱看和孩子们相关的内容!
孩子的活力和笑声充满治愈的力量,还有他们独特的“整活”本领,让世界免于枯燥无聊。
01.成年人午夜心碎,小孩哥整顿社会
最近,“10后”已以一种令人震惊的形象,悄然登上网络舞台。
当代年轻人用“小孩哥/小孩姐”,表达对那些年纪不大,却有过人本领的小朋友们的尊敬。
咱们成年人半辈子都解不开的人情难题和精神内耗,小孩哥、小孩姐们早已经游刃有余。
不信你看👇
第一局 如何面对恶评
一个嘴坏的同龄人,对小孩姐恶语相向:“你的发夹我不喜欢,没我的好看。”
小孩姐白眼一翻:“我的东西,为什么要你喜欢?”
以逻辑碾压逻辑,谁听了都要说一句“绝”。
第二局 如何面对冲突
一位小孩哥在学校乖乖排着队,突然被插队的同学冲上来贴脸辱骂。
这放在一般人身上,肯定是要据理力争,以理服人的。
但小孩哥表示自己不在乎:
“他遇到事情只会骂人,做人水平这么低。我遇到事情会解决问题,我水平比他高多了。”
本成年人学到了,谢谢小孩哥。
第三局 关于社交
小孩哥注意到大学生在一旁看人打排球不敢加入,就主动邀请,帮大学生社交破冰。
把网友感动到高呼“小孩哥是天使,这世界不能没有小孩哥!”
最后一局 大家自己品品
小孩姐邀请妈妈一起吃东西,妈妈故意跟女儿:“妈妈舍不得吃,你吃吧,你吃剩我再吃。”(90后的爸爸妈妈应该都对这句话不陌生吧)
但10后的小孩姐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我剩不了。”
妈妈不死心:“你看你现在多好,我小时候都没吃过。”
小孩姐:“你小时候不喜欢吃啊?”
妈妈最后挣扎:“好好学习啊,好好学习以后天天吃。”
小孩姐结束话题:“那不得吃腻了啊?我可不天天吃。”
“亲情塌方”,说的就是这种吧🤔
至此,小孩哥、小孩姐把一众成年人迷得死死的,
他们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成了成年人的“最佳嘴替”和“勇气榜样”。
02.是活的通透,还是童年的消失?
不过世界永远是挑剔的,小孩哥、小孩姐到底是“活得通透”还是“自私冷漠”,成了网友们热衷讨论的话题。
就像刚刚在上文提到的,女儿对妈妈的“苦情戏”不买单的另一面,是冷漠。
完全不把家长的管教放在眼里,是目无尊长。
那位全网爆火的敬酒小孩子哥,在给长辈敬酒时是“孩子没有孩子样,满脸的人情世故。”
还有些孩子迅速适应了网络世界,甚至成为博主从而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他们身上,很难找到一丝孩童的气息。
一位网友妈妈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毕竟,在我们和这些孩子一样大的时候,童年是无数个守着电视机观看少儿频道的闷热夏日,在聒噪的蝉鸣声里和玩伴们去小路边摘野果,在乡间漫步,在放学路上用衣服和空书包扑蝴蝶“狩猎”,在我看来,仍要保持儿童与成人世界的界限。”
现在的孩子,躯壳里仿佛自出生那天起就装着一个成人的灵魂。
这难道不是童年的消失吗?
03.童年和小孩到底该是什么样?
其实西瓜对这种现象抱着比较乐观的态度,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
无忧无虑是童年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在这段珍贵的时光里,孩子也在探索世界,把知识和外界的信息视为成长的养料。
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和独立思考、聪明这些特质,是可以同时出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
当然,无论是哪一代的童年,都需要平台、法律、家长老师的多重监管与引导。
剩下的,不妨试试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找到快乐的方法和适应社会的方式。
🍉西瓜也想听听各位爸爸妈妈的看法,
各位爸爸妈妈是如何看待“小孩哥、小孩姐”这种说法?
孩子有没有某个时刻,让你觉得很有“小孩哥、小孩姐”的感觉?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呀,您的故事也可以帮助更多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世界,体会同时养娃家庭的心声。
我也会选取3位热心分享的留言,赠送惊喜礼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