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Ta们“第二个家”!
更新时间:2025-03-27 21:24 浏览量:5
在江北区观音桥街道渝北社区,一面贴满彩色卡片的“爱心心愿墙”格外醒目。“我想和妈妈一起做手工”“希望爸爸工作不那么累”……这些稚嫩的字迹背后,饱含着40名流动儿童对城市生活的期待以及对归属感的渴望。
近日,江北区民政局在观音桥街道渝北社区打造的全市首个流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驿站正式投入使用,为辖区内的流动(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充满关爱与温暖的“第二个家”。
作为主城核心区域的流动儿童聚集地,渝北社区常住人口近9000人,其中流动儿童占比显著。如何进一步推进流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让这些城市中的“小候鸟”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江北区民政局积极探索服务阵地的建设、服务机制的完善以及服务氛围的营造。依托党建网格驿站和三级救助服务联合体站点,整合各方资源力量,致力于推动流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实现“三提升”:快速提升社会对流动(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提升关爱服务的覆盖率、提升流动(留守)儿童的城市融入度。
走进渝北社区的流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驿站,这里不仅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乐园,更是呵护他们心灵的温馨港湾。除了承担日常的走访、排查、建档等基础性工作外,驿站内还配备了爱心心愿墙、共享雨伞、共享图书等贴心设施,设置了跳棋、象棋、五子棋等深受儿童喜爱的活动项目。
此外,驿站还依托救助服务联合体服务点,为孩子们提供托管服务,流动(留守)儿童和辖区儿童可以在这里共同完成作业、参加画画、下棋、阅读等活动;每周开设公益课堂,为流动儿童家庭提供育儿交流、国学课堂、手工课堂、阅读分享会等活动,助力他们丰富知识、拓展眼界,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在这个温暖的驿站里,感人的故事不断上演。2024年底,驿站工作人员在摸排过程中发现,流动儿童小莫的家庭因母亲患癌、父亲失业而陷入了困境。
关键时刻,以社区书记任儿童主任,由“网格员+居民小组长+热心党员”组成的流动儿童服务小组,向这个家庭伸出了援手:协助申请低保,为家庭缓解经济压力;对接辖区企业,为父亲提供了工作岗位,解决就业问题;组织专业人员对家庭成员进行心理疏导,给予精神支持;邀请他们参加社区组织的书法夜校和亲子活动,增强家庭凝聚力和孩子的归属感……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这个家庭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这一案例,正是驿站“先问、再听、后分类”服务机制的生动体现。据统计,今年以来,社区对流动儿童开展政策指导、入户走访和电话探访达百余次,惠及辖区全部流动儿童家庭。
江北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大“网格驿站+流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驿站”融合建设力度。以流动(留守)儿童的社会融入、心理健康、思想情感为关爱主线,真正让流动(留守)儿童在江北区感受到家的温暖。
责编:舒 轩
校对:曹倞婧 张 萍
编辑:肖娅楠 卢媛媛
供稿:江北区民政局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