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友求助!很多人中招,公立医院却几乎买不到这些药?有也难开?原研药去哪儿了?
更新时间:2024-10-14 19:45 浏览量:9
自从去年秋冬以来
我国出现了新冠、流感、
肺炎支原体感染等
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情况
尤其近日进入秋季
加上开学
已经有多人中招
多地医院也表示
近期流感就诊人次有所增加
而在社交媒体上
不少上海网友发帖求助
“上海哪里能买进口注射阿奇霉素”
很多人称
“太难了”
“近来带孩子去公立三甲医院
每次都被医生告知没有进口阿奇霉素”
不仅是上海
网友表示各地都有这样的情况
“河南郑州急需一瓶阿奇霉素”
“浙江也是”
“江西说全部断货没有了”
不久前
一篇关于进口阿奇霉素难买的文章
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浙江一位6岁儿童的家长发文称,孩子因支原体肺炎去一家大型综合医院就诊,医院只能开出国产阿奇霉素注射液,后来辗转到浙江省儿童医院才用上了进口的阿奇霉素注射液。真的如网友们所说
进口的阿奇霉素
在医院越来越难找到了吗?
如果事实确是如此
原因又是什么呢?
浙江
记者:这里有没有阿奇霉素这类药?
浙江省某县级医院药房工作人员:没有,进口的都没有。
记者:以前不是有吗?
浙江省某县级医院药房工作人员:那是很早很早以前,近两年都没有。
湖南
记者:有进口的阿奇霉素希舒美注射液吗?
湖南省临湘市人民医院便民药房药师 陈林霞:没有进口的,只有国产的。
人们追问的进口阿奇霉素,商品名叫"希舒美"
,其中包括阿奇霉素片、阿奇霉素干混悬剂,以及注射用阿奇霉素等多种剂型。县级医院,目前确实没有进口的阿奇霉素。但是在大部分三甲医院,都有进口的阿奇霉素。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兰:在大部分的公立医疗机构,并不是说没有原研的阿奇霉素,但我们只有原研的阿奇霉素的口服制剂,没有原研的阿奇霉素的注射制剂。因为阿奇霉素的注射制剂,它是供儿童的专科医院使用,从企业的角度可能它的供货量有限,所以它不供应我们这一类的综合医院。
据了解
在一些公立医院
即使有进口的阿奇霉素
但患者也很难开到
因为医院对这类药的销量有所限制
往往是得到医院授权的
个别医生才能开处方
记者调查发现,像进口的阿奇霉素虽然在医院难买到,但除了注射剂以外,其它剂型均可在零售药店和电商平台购买,不过这也给患者在医院就医后使用相关药品带来不便。
事实上
不单是进口的阿奇霉素
这段时间
关于医院难开进口原研药的话题
持续引发公众关注
原研药是指经过长期研究开发,首次上市销售的药品,在专利保护期内,其它厂家不得仿制。这类药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独占市场,对大众来说,也更加熟悉且认可。
仿制药则是指,在原研药的专利权到期之后,由其他企业生产的具有相同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的药品,其价格更低廉。
仿制药与原研药
有没有差异呢?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专利到期后,原研药企业有义务公开药物分子成分,但药物的辅料和生产工艺通常作为核心技术秘密,是不公开的。也就是说成分相同,但辅料和生产工艺有区别。
从售价来说,原研药售价一般较高;而原研药的专利保护到期后,仿制药就会以更低价格进入并占领市场。
生病选择吃进口原研药还是国产仿制药?
在公众关注“医院难开进口药”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些患者对于国产仿制药的不信任。
其实,为保证仿制药的质量,国家医保局一直把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作为仿制药集中带量采购的门槛。然而,在部分患者的观念中,他们对仿制药质量和疗效的疑虑,并没有因为一致性评价被打消。
对于吃进口原研药还是国产仿制药
这一问题大家有不同看法
对于发烧、感染等急性病患者来说,他们急于见效,有"吃贵的比便宜的好"的心态,在心理层面更倾向于进口原研药。成都市居民: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的话,可能还是倾向于进口药。
对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药物本身就有无法根治疾病、难以看到短期效果的特性,且长期服药在经济上考量更多,因此对于仿制药的接受程度相对良好。成都市居民:我父亲他是有慢性病,现在一般都是吃国产药。
医院为什么难以开到进口原研药了呢?
首先是因为原研药价格昂贵。
为了让患者用上更便宜的药,我国从2018年开始对药品实行集中带量采购,核心策略就是“以量换价”,药企通过降低药物价格来争取到中选集采的资格。由于原研药价格昂贵,绝大多数会在集采中落选。
以刚才提到的阿奇霉素为例,去年11月,国家对包括阿奇霉素在内的42种药品开展集中带量采购,按照规则,报价较低的前9名中选。最终,进口原研药阿奇霉素的报价比第9名的报价高出约4.7倍,因此落选。
整体来看,国家医保局统计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我国已开展了9个批次的集采,国产仿制药中选1583个,进口原研药中选70个,仿制药占比超95%。
其次,除了价格问题,进口原研药还存在采购量的压力。
业内人士介绍,医院在申报某集采品种用量时,需按照不低于上年度药品实际使用量的70%左右来进行报量。压力之下,各家医院会想各种办法完成集采任务量,不少医院选择"一刀切"只进集采药,这便造成在公立医院"难开"进口原研药的现象。
记者了解到
进口原研药并没有“消失”
而是在进行结构性优化调整
进口原研药专利到期后
集采中选的仿制药大批替代原研药
通过“腾笼换鸟”
医保省下来的钱
更多用于采购新上市的创新药
据测算,与2019年比较,目前集采仿制药每年可节约经费1600亿元左右,而国家医保谈判纳入的创新药每年增加900亿元左右,也就是说,仿制药集采节约的金额60%腾给了创新药。
顾海 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从国际上来看,仿制药的利润是越来越低,那么大部分的利润主要还是来自创新药,所以外企现在逐步把重心转向药品的创新方面,这也刺激了我们国内的企业在这方面加强竞争。
专家认为
虽然集采的多个政策目标
已经基本实现
但在患者就诊用药的一些具体环节上
仍存在一定优化空间
↓
药监部门应加强对于中选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的长期监测。
药企方面,也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致性评价,应持续提升药品的质量,通过一致性评价只是市场准入的及格线,在这一标准之上还有行业标准,高于行业标准的是优秀企业的内控质量标准。
同时,相关部门要为患者尤其是疑难危重患者提供充分的用药选择空间。比如指定一些定点医院,作为原研进口药的供应保障单位;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对儿科、老年、妇科使用原研药的占比适当放宽,更好地满足特殊人群的用药需求。
同时,专家建议,在医院和零售药店之间建立处方流转制度,这样既不影响医院集采和药占比考核,又能方便患者用药。
顾海 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如果说有医院开的处方,在零售药店能买到而且给予报销的话,是有利于老百姓的医疗需求的,减少老百姓对所谓的好像见不到原研药,或者进口药这方面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