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让小学生学“开”C919?这样的科学教育很“哇塞”

更新时间:2025-03-24 18:28  浏览量:4

穿上量身定制的飞行服,走进C919模拟驾驶舱,双手搭在操作杆上,在海亮教育湘湖未来学校的航空社团课上,几名不到十岁的小朋友熟练进行着开机、调整方向、起飞等一系列模拟飞行操作,他们的眼神中满是专注与兴奋,仿佛真的置身于蓝天白云之上,驾驶着飞机在广袤天空翱翔。“模拟器上的感觉就像在真的飞机上!”一位小朋友自豪地说道,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此刻,一颗颗探索未知、追求梦想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的心底悄悄种下。

科学的种子埋在当下,长在未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加强科学教育,强化核心素养培育。良好的科学教育能有效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创新性思维。那么,如何在中小学阶段更好地培育这颗科学的种子?学校层面又该如何让科学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近年来,海亮教育积极探索科学教育多种创新模式,打造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场景,构建起立体化的科学素养培育体系,为培养“未来科学家”创造更多可能。


建设高素质科学类课程教师队伍

“学生对现代科技充满好奇,常追问黑洞、相对论、暗物质、星舰、猛禽发动机、可回收火箭等问题,这倒逼我们持续学习并将成果融入教学。”海亮高级中学物理教师、浙江省正高级教师金邦建对此深有体会,“在物理教学中融入前沿科技成果,既能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也对教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科学类课程教师队伍质量直接决定科学教育成效。海亮教育构建起了一支具备2名特级教师、12名金牌教练、一级教师职称及以上教师占比达到33.2%的高素质科学类课程教师队伍,为旗下学校开展高质量的科学教育提供了坚实基础。在“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育人理念引领下,海亮教育持续开展清北引才计划、卓越校长计划、百师计划等,精准定位引进高水平人才;同时通过强师计划、名优特教师梯级培养工程以及名师工作室等形式持续提升科学类课程教师能力素养。仅2024年度,海亮教育科学类课程教师在各级各类教科研评比活动中斩获超过100项荣誉。


探索多样化实验教学

从观察生鲜蔬菜到列举烹饪时产生的物理、化学反应,再到分析各类调味品中的成分比例,一堂“厨房里的科学”实践课上得如火如荼。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与观察分析中,深刻体会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们一起制作一份调味品的使用反馈报告,分析哪些成分可以用对人体健康更有益的材料来替代,并据此给厂家写了一封建议信。“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最现实、最生动和最有效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深化了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更培养了用科学思维服务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海亮高级中学云峰书院科学教师汪铁军介绍道。

为了更好开展实验教学,在配置基本的实验室与实验设备之外,各校还根据自身情况打造了创客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声光电实验室等特色主题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与创新平台。除了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海亮教育还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与优化。老师们精心设计实验项目,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巧妙融入到有趣的实验活动中,如用偏振片带学生解锁“烟花变形记”,演示光波振动方向的原理;用化学实验中的焰色反应在教室里看“极光”……

这种以真实情境为载体的实践教学,精准呼应了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科学观念维度,建立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的系统认知;在科学思维层面,培养假设验证与模型建构能力;通过探究实践环节锻造实验设计与技术创新素养;最终在态度责任维度,铸就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发展的价值自觉。


开辟科学教育新场域

在海亮小学,你可能会目睹这样的场景:锯切声与电钻声齐飞,锤子和钉子共上阵,不时传来阵阵惊呼,宛如大型施工现场;或是所有人都屏气凝神,还时不时对照一下图纸,仿佛工艺美术工作室……不用惊讶,这是由海亮“第二课堂”开发的《少儿工程院》校本课程中很稀松平常的一幕。

为了着力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海亮教育不断构建优质“第二课堂”场景,致力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通过研发丰富系统的科学课程、将科学教育纳入服务项目,进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探索、助力学校打造特色化科学校本课程等方式,发挥科学教育的重要作用。除《少儿工程院》外,还有《科学探索者》、《小小工程师》、《中华工匠》等与现代科技融合的课程,从不同角度激发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哇,这颗种子长得好像鬼脸!”“原来我们这么多人加起来,才跟一头小象一样重!”与走马观花的“景点打卡”不同,海亮研学团队开发的系列研学课程,注重引导科学观察与深度思考,也善于让知识“活”起来,转化为生动的体验。研学过程中,导师不断抓住孩子们提问的契机进行拓展讲解。在这样的科学教育实践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世界的全新认知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培育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素养。


数字赋能构建科学教育新生态

用AR技术讲解立体几何;借助海亮洋葱开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竞赛;将学生科学素养评估标准融入“星未来”平台功能之中,形成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科学素养画像;通过“鸿儒教研”集体备课功能,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帮助教师更快提升教学能力……这些深度融合数字技术的教育场景,正悄然重塑着科学素养的培育范式。

2月28日,海亮科技集团正式宣布接入深度求索(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全面开启AI在学生综合发展、教师教研教学、学校管理场景等核心业务场景的深度应用。海亮教育的科学教育新生态将不断拓展边界,在教学场景通过AI备课助手、作业批改、临界生帮扶等功能,助力科学类课程教师上好每堂课、改好每份作业、帮扶好每位学生;在学习场景通过AI拔尖培优、AI自主学习等功能,精准洞察每一位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辅导策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在评价场景通过AI课堂顾问、学生评价、智能点评等功能,实现对课堂教学环节与师生行为的智能检测与精准把握,为教师提供持续改进的方向和策略建议,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创新引导者,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进化为主动探索者,课堂从封闭空间延伸至无垠宇宙,海亮教育正以系统化、立体化的育人实践回答新时代科学教育命题。近年来,在这样的立体化的培育体系下,海亮教育助力学子在五大学科竞赛中共斩获23金12银4铜,海亮小学成为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首批种子学校、浙江省首届STEAM教育项目培育学校,宿迁市厦门路实验学校荣获“全国科学教育示范校”称号……当教育能够激发每个孩子内心的科学火种,当课堂可以连接人类文明的最前沿,我们正在书写的不仅是教学改革的篇章,更是民族复兴的创新密码。海亮教育愿做科学教育的“摆渡人”,以持续迭代的教育创新,托举起培育未来科学家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