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到手刀”、少儿医疗保险!都是套路
更新时间:2025-03-18 07:04 浏览量:11
“到手刀”是网络二手交易中的专有名词,原本指买家在收到购买的二手商品后,以各种理由砍价,拒绝按照已经协商好的价格付款,进而引发买卖纠纷。而如今,“到手刀”却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成为实施诈骗的手段。
出售二手电子产品 交易过程遭遇“到手刀”
前段时间,家住河南商丘的王先生,在某二手交易平台销售自用的数码相机。由于产品较新,标价又不贵,很快,一位来自山东菏泽单县的买家,便以四千多元的价格,买走了他的相机。因为价值较高,王先生在邮寄快递时,还特意对包裹进行了严实的包装和保护。他本以为快递签收后,就可以收到货款,但没想要等来的不是货款,而是买家的维权投诉。
报警人 王先生:当时这个买家,在平台上给我留言,说我卖的相机有故障,维修费要两千多块钱,我当时有点接受不了,因为这台相机我没用多长时间,用的时候也很爱惜,卖之前我还特意检查了一遍,并没有啥问题。
随后,王先生便与买家进行协商,买家称只要王先生承担相机的维修费用,他可以不追责、不投诉。
报警人 王先生:买家特意发来了一张维修相机的清单,上面确实写着维修费要两千多块钱,因为我经常在这个平台上出售自己闲置的东西,我怕他投诉我,影响我账号的信誉度,然后就抱着自认倒霉的态度,把钱转给他了。
事后,王先生越想越气愤,于是向买家收货地的公安机关报案。
利用卖家心理弱点 催促卖家转账或退款
办案民警分析发现,诈骗分子善于抓住卖家的心理弱点,利用卖家信誉度相威胁,让卖家不敢不进行赔偿。一些受害人之所以没有选择报警,大部分都是一种自认倒霉的心态,也正因如此,这些犯罪嫌疑人才愈发猖狂。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交易频繁的卖家,十分在意账号的信誉度,这将直接影响他们转卖自己的其他闲置物品,犯罪嫌疑人抓住的正是卖家这种心理弱点。
除此之外,一些卖家缺乏防骗意识和经验,对诈骗手段了解不足,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容易慌乱,从而陷入犯罪嫌疑人的圈套。警方介绍,二手交易遇到“售后纠纷”时,务必要求对方通过正规平台申诉,并提供正规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切不可因一时慌乱,就选择私了退款或者转账。
据警方介绍,二手平台基本都是个人对个人的闲置物品交易,因此,消费者在交易时一定要多留一个心眼,警惕陷入其他类型的诈骗陷阱。
如果在交易过程中权益受到损害,消费者应收集相关证据,向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反映。如果感觉自己遇到诈骗问题,一定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求助。
少儿医疗保险套路:既不给赔也不给退 真是太坑了
由于儿童抵抗力较弱、易患病,加上担心孩子成长过程中发生意外,为减轻今后可能的医疗负担,很多家庭都购买了少儿医疗保险,而由于一些保险存在条款规定模糊、虚假宣传诱导购买、增值服务承诺兑现打折扣等问题,饱受家长诟病,大家呼吁进一步规范这一市场。
保险条款暗藏玄机
“没有免赔额,门诊、住院1元起赔,至少80%比例赔付;麻疹、手足口等40种少儿常见病均可理赔;不仅孩子住院有保障,像被宠物咬伤、烫伤烧伤、高处跌落等意外同样涵盖;不仅小病赔得到,对大病保障也很到位,针对100多种特定重大疾病;赔付比例100%,还能申请特需医院VIP免费医疗,每年累计赔付总额400万元……”
正是看到这样的宣传,来自广东的徐女士才给自己一岁多的孩子购买了这款少儿长期医疗保险,“没想到这款保险的隐含条款那么多,孩子两次肺炎治疗,都没有得到理赔”。
像这样保险条款未作提醒、模糊不清、存在争议的情况还有不少。
虚假宣传诱导购买
“100%赔付”“全范围覆盖”“0免赔额”“高端儿童体检套餐”……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少儿医疗保险的宣传很“美好”,种种承诺也让家长们心动不已。
湖北的刘女士在浏览某保险公司网站时,被一款少儿医疗保险的宣传页面吸引。页面上醒目地写着“全方位少儿健康保障,重大疾病保额高达百万,涵盖多种常见疾病”。刘女士立即拨打了页面上的客服电话进一步咨询。
客服人员在电话中同样强调了保险的高额保障和全面覆盖,对刘女士提出的疑问也都给予了肯定答复。于是,刘女士毫不犹豫地为女儿投保。一年后,女儿因病住院,治疗费用较高,刘女士按照流程提交理赔申请。然而保险公司经过审核后告知,其女儿所患的这种病并不在保险合同的保障范围内。
刘女士将当时的沟通记录截图发给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质问为何与当初宣传的不一样,“对方称,宣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保障范围以合同条款为准”。
“这不就是虚假宣传吗?”刘女士说,目前她还在和保险公司协商,并考虑通过诉讼方式维权。
增值服务名不副实
据了解,不少家长购买少儿医疗保险,不仅看中了理赔,更看中了保险中“高端儿童体检套餐”“专业的儿童健康咨询”等增值服务。然而,一些受访者表示,这些增值服务名不副实。
孩子所患疾病不在理赔范围内,不赔;刚过起赔点,只能赔一小部分;只赔住院费用,门诊费用不报……多名受访者说,买前“全能赔”“病种、意外全覆盖”的承诺令人心动,买后却发现自己掉进了各种条条框框的陷阱里,买来的保险成了“这不能赔那不能报”的摆设。
“到底什么时候少儿医疗保险能‘所见即所得’?”这是很多家长受访时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