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为何能获百亿票房「从神话裂隙到时代图腾」
更新时间:2025-02-24 19:24 浏览量:1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理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 ———《哪吒之魔童闹海》
前几日,《哪吒2》进入了全球票房榜前10,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前10的亚洲电影。也是中国首部票房超过百亿作品,这其中藏着的是国漫工业化进程中最凶猛的野望。与前作相比,在技术层面,《哪吒2》实现了全方位的升级,其震撼的视觉效果和逼真的画面质感,展现了中国动画在技术领域的飞速进步。
在文本层面,影片在故事架构上也更为宏大,导演构建了一个多角色、多势力交织的世界,并对传统神话进行颠覆,将古老传说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不仅延续了前作反叛的“精神内核”,还展现了更为丰富的故事层次和更加深刻的时代症候,为观众带来了深度的思考与情感共振,并留下了非常多可解读的空间,那么《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何能收获百亿票房、成为国漫崛起的“里程碑”呢?
01.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发首支预告!哪吒直面四海龙王守卫陈塘关
出品人:光线彩条屋影业
首先在技术层面《哪吒2》实现了飞跃式提升,全片镜头超2400个,单特效镜头就超1900个,占比全片镜头的80%,远超《哪吒1》的全片超1800个的镜头量,而《哪吒2》平均每一个镜头的渲染时间在200个小时以上,场景数量多达150个,角色数量翻倍,在妖族和仙族大战的画面中角色数量甚至超过两亿个,与前作几乎相同的制作周期,制作难度却上升了好几倍,从一开始,很多人认为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团队凝聚了国内动画界的“万麟甲”,用踮脚触碰创作的天花板,去推动国产动画工业体系的升级,让我们得以看到电影首支预告中“虚空裂口”之下两军对峙,滚烫熔岩从空中倾泻而下,数万妖兽从空中跃下等震撼的视觉盛宴。
02.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曝IMAX预告,巨幕之上再战巅峰!
出品人:光线彩条屋影业
这背后,是导演及其团队五年来的死磕。例如,在IMAX预告中“陈塘关大战“一场戏中,申公豹打开虚空裂口,海底炼狱中被镇压多年的数百万海底妖兽一涌而出,每个怪兽身上都绑上了一根铁链,这对剧情有关键作用,电脑自动生成的铁链被导演坚决摒弃,”先顶到头,不行再认输。“最终团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每条锁链都是独立运算。实现了要求的”像一根头发丝那样在空中有摇曳感。“最终达到的效果是:当无数根锁链压向银幕时,观众能明显感受到窒息。
03.
喜剧视效巨制《哪吒之魔童闹海》曝第二支预告 哪吒觉醒冲破束缚
出品人:光线彩条屋影业
当然,在特效大片早已泛滥的今天,单靠打造视觉奇观并不能直接吸引观众前来购票。回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制作水墨动画时期,各国学习的辉煌时刻,作为中国动画历史中浓墨重彩的水墨动画,其留白意蕴蕴含的深刻中华文化历年已成为历史瑰宝,然而,制作团队做到了用科技对美学进行赋能,将粒子特效与传统美学深度融合。在第二支预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表现哪吒“三头六臂”神通时,技术团队摒弃了西方机甲风格的硬核机械感,转而从敦煌飞天壁画中汲取灵感,用渐变消散的粒子流营造出“似有还无”的东方玄幻意境。制片人曾表示:“这种‘以虚写实’的粒子应用,本质上是对中国画‘留白’美学的数字化转译。
04.
《哪吒之魔童闹海》发布正片片尾MV,水墨书写少年意气!
出品人:光线彩条屋影业
“如果说粒子特效构建了《哪吒2》的筋骨,那么’动态水墨渲染引擎‘则为其注入了灵魂。”制片人介绍。当敖丙的冰戟划过银幕,这个长度仅0.8秒的画面,却耗费了制作团队9个月的时间进行攻坚。也正是这个画面,催生了全球首个”动态水墨渲染引擎“,为角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它使得角色的肌肤、服饰、毛发、等细微之处,都流露出水墨画独有的雅致韵味,也让我们看到制作团队对于中国动画工业美学和东方影像美学的精进,同时影片也采用了水墨风作为片尾曲,以水墨书写少年意气!
05.
今日上映!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曝角色曲mv 做永不妥协的“哪吒”
出品人:光线彩条屋影业
回到文本层面,《哪吒2》能够一再突破国产电影票房的关键,在于其创作团队对于传统神话叙事的颠覆,并且很巧妙地注入了现代性隐喻和社会思考,它触碰了当下社会青年集体的精神困境,即被定义的焦虑和对自由的渴望。其中天元鼎吞噬万物的场景,暗喻社会标准化机制对个体生命力的碾压;申公豹这一角色被赋予“寒门修士”的当代隐喻,其挣扎与黑化直指资源分配不公与阶层固化之痛。”而海底妖兽们拔出定海神针的壮举,实则是当代群体意识对主流规训机制,即象征秩序的集体觉醒与精神突围。这种以卵击石的抗争本质上是无数被压抑个体的精神共振,就像这支MV中的歌词写的那样:“我要将伤与泪汇成力、化作拳,在顷刻间,击穿那无尽的夜。让所有不屈的生命能书写自由诗篇。也正如导演饺子所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哪吒。”
06. 《哪吒》导演饺子第一部作品《打,打个大西瓜》
“中国动漫最大的弱点不是投资人急功近利,不是产业链未形成,也不是盗版猖獗,而是‘不好看’。”说这话的人,并非动画专业科班出身,但他为了成为一名原创漫画家,却做过一件了不起的事——花了3年半的时间做了一支16分钟的动画,这个人便是最近口碑爆棚的国漫《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导演饺子。十几年前,他的这部《打,打个大西瓜》就被网友一致称为是“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没有之一”,短片用扑克牌表现战争,画风十分西化,内核却是东方释家思想,片名取自《鹿鼎记》一典故,片尾致敬了一大波名人。动画豆瓣8.8的高分,强烈推荐~
由于早期成为成为外国动画公司的技术加工地,许多动画人才在学得先进技术的同时被束缚了创造力和想象力。“2015年前,内地的特效公司还比较少,很多物业会发展到韩国等地。“负责”哪吒撕裂重生“等场景特效镜头的制作团队总监刑明礼表示,“但近些年情况完全反转,我们不再需要迷信好莱坞团队了。”最关键的是文化差异,很多对中国特效师一说就懂的中国古典意象与内涵,给海外制作团队需要解释很久。
而《哪吒2》上了片尾字幕的142佳动画公司中,仅4家来自海外。国漫复兴现象出现的背后正是中国崛起的当代现实,作为其在大众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国漫更应在既有成绩下,坚持用“中国风”讲述“中国故事”,在不断培养原创人才,挖掘民族文化,融合时代内涵中,实现其复兴的伟大征程。
新片场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