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在“脐”中:四川脐血库助力石骨病患儿重获新生
更新时间:2025-02-24 18:39 浏览量:1
12月9日,四川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以下简称“四川脐血库”)将一份冻存四年多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空运至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为一位患有大理石骨病的5个月宝宝带来了康复的希望。这份脐带血与宝宝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达到了6个点位中的5个相合。
这份脐带血2020年6月16日采集于遂宁市中心医院,经过严格的制备程序,并通过检测,确认合格后成功入库。出库时,这份脐带血已在四川脐血库冻存四年多。
所谓脐带血,就是新生儿出生后残留在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原本当作医疗废物处理。后来人们发现脐带血中含有非常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可以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国家限制类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2年版)》,脐带血已应用于白血病、地中海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及其他某些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根据第十一届全国脐带血大会发布的数据,全国公共库的存量已达26万份,脐带血临床应用超4万份。
大理石骨病,又称石骨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发育障碍性疾病。患者的骨骼异常硬化,骨髓腔被钙化的基质充塞,导致造血组织减少,可能引发严重贫血、生长发育迟缓、自发性骨折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在儿童期就会因并发症而夭折。[1]
四川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设置的7家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之一,是四川省依法执业、正规运行的可实施新生儿脐带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检测、制备、冻存且最终供临床使用的专业机构。
四川脐血库分为公共库和自体库两部分。公共库为临床治疗提供合格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资源储备,为科学研究提供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及脐带血来源其他细胞的支持;自体库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专享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存储服务。
参考资料:
[1]雷梅芳,张玉琴.儿童骨硬化病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22):1767-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