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哪吒2》在香港被恶意打低分:票房冠军为何遭遇评分狙击?

更新时间:2025-02-24 22:53  浏览量:1

2025年2月22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在中国香港及澳门地区上映,首日票房突破600万港元,创下港澳动画电影开画纪录。然而,与票房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片在香港本地评分平台Wmoov上仅获4.7分,大量0.5分差评集中涌现,引发关于"恶意打低分"的舆论风暴。

在香港Wmoov平台,超40%的评分集中在0.5-2分区间,典型差评包括:

"剧情像闯关游戏,打败大BOSS就结束";"画质粗糙,特效不如十年前的迪士尼";"文化入侵工具,摧毁香港本土价值观"。

这与全球主流平台形成巨大反差:该片IMDb评分8.3、豆瓣8.5,烂番茄新鲜度91&。更耐人寻味的是,同期上映的《美国队长4》在Wmoov获6.7分,而其在IMDb仅6.1分,凸显评分体系偏差。

深挖差评账号发现三大异常:

集中行动轨迹:2月22日19:00-23:00间,新增差评占比达72%,且IP段高度集中;商业黑产介入:某论坛流出"50港元打分指南",要求评论必须包含"文化入侵""价值观输出"等关键词;双重标准暴露:差评账号对《冰雪奇缘》《复仇者联盟》等好莱坞影片始终保持五星好评。

尽管网络评分低迷,线下观影却呈现另一番景象:

排片碾压:全港56家影院中52家上映,首日排片520场,是《美国队长4》的8倍;上座率破纪录:UA太古城影院黄金场次上座率98%,多家影院临时加开午夜场;明星自发应援:周星驰cos哪吒造型力挺,杨受成宣布旗下影院永久增加国漫排片。审美代际裂痕:年轻观众盛赞"敖丙递包子"的东方温情,而部分年长群体难以接受"朋克风太乙真人";身份认同焦虑:差评中"内地电影""红色资本"等标签化表述,暴露对文化融合的抗拒;产业竞争投射:香港本土动画近五年无千万级票房作品,《哪吒2》的强势登陆触动行业危机感。民间互动破冰:发起"寻找香港小哪吒"活动,征集100个打破偏见的故事;二次创作反哺:授权油麻地街头艺术家改编哪吒形象,融入维港、叮叮车等本地元素;数据透明化:公布未剪辑版观众调研,显示78%现场观众给出4星以上评价。

这场评分争议恰似当代文化碰撞的缩影——当票房神话遭遇意识形态狙击,中国IP出海正经历从"硬输出"到"软对话"的转型阵痛。正如深水埗茶餐厅老板将哪吒海报与丝袜奶茶并列时所悟:"文化自信不在于强迫所有人喝同一杯茶,而是让每杯茶都能品出不同滋味。"(完)

标签: 香港 票房 哪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