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哪吒和《封神演义》
更新时间:2025-02-17 19:30 浏览量:1
哪吒2
《哪吒2》确乎是🔥了,甚至带动了动画片《哪吒传奇》的热播,让人惊叹小时候我们竟然吃过这样的细糠。《哪吒传奇》我小时候确乎看过并且记忆深刻,不过,今天我想聊一聊的却是《封神演义》原著里的哪吒。
大概是从小学四年级接触《封神演义》原著的,当时其实还不能完全看懂,但也能看个大概。只觉得情节很有意思,所以翻来覆去地看。有时候跟伙伴一起出去玩,也在看这玩意。至今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老头看我如此沉迷小说,当下便断言我肯定考不上大学,因为他小时候就是被这些“闲书”害得没念成书。我听后其实没什么感觉,毕竟他是他,我是我。我还是个好学生。至于能不能考上大学,老天说了算,别人都扯淡。
后来便也有些刻意疏远一些众人皆知的“闲书”,比如琼瑶,比如金庸。其实现在想想,那时候还怪讨厌琼瑶的,因为我前桌的同学特别迷恋这个玩意,看了这玩意也变得有些“疯疯癫癫”起来。但是对于金庸,我其实是有些好奇的,但又怕自己真的沉迷,于是便也忍着没有在同桌看金庸的时候开口。这一下子,便也错过了。
继续说到《封神演义》,一度时期我是真沉迷。初中以后依然如此。尤其喜欢看哪吒这段,看着李靖被踏着风火轮的哪吒追的狼狈不堪,满世界跑,心里那真叫一个爽。
当然我不是不知道原著中的哪吒是有点跋扈的,从理性角度分析也许能把哪吒分析成另一个孙小果。但内心观感其实不然,毕竟哪吒并非存心作恶,而且他犯错的时候也只是一个七岁的孩童。他的“惹事”,就像姜子牙择业不成一样,带有“天意”。就拿他杀巡海夜叉来说,那玩意儿本就长得跟鬼一样,还上来就骂他,他要不是厉害,换个一般孩子早就丢命了。龙太子被抽筋也是活该,原理同上。哪吒惹事归惹事,但你李靖又是怎么做的?“养不教父之过”,他却畏畏缩缩要把哪吒推出去挡灾,未免也太自私了。直到哪吒以极其惨烈的方式还其骨肉,才算了事。
电影中的龙三太子
后来哪吒也不是一下子就莲藕化身的,而是托梦给他母亲让她为自己私底下塑一金身,早晚接受些香火,三年后他也就能还魂了。可是李靖呢,偏偏在哪吒即将大功告成之际,亲手毁了他的金身。没奈何,太乙真人只好让哪吒莲花化身。于是就有了满世界追杀李靖的戏码。只能说李靖,活该!
其实哪吒每次的“闯祸”,不乏师父太乙真人的怂恿和蛊惑,而且每次哪吒惹出天大的祸,都有太乙真人擦屁股。石矶娘娘和她的弟子便是如此。关键是每次哪吒闯了祸,太乙真人收拾的时候都会说一句“天命如此”,这可真是太气人了。
电影中的太乙真人
给出的理由非常牵强,美其名曰“磨杀性”。大抵哪吒是太乙手中的一把刀(毕竟它本来就是灵珠子转世),注定要在武王伐纣中大放异彩的,所以需要提前实战演练一下。多么荒谬!支持正义的事业,要靠不正义且不光彩的前期来铺路。不得不说这与儒家思想大相径庭。然而世界上大抵很多事都是如此,我倒不必一一解释了。
据说“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所以才有了这封神榜。可看到最后,阐教弟子也没死几个,十二金仙虽然曾经遭遇一些厄运,但依然坚挺,只是有些需要重新修炼。如此看来,这“杀罚”大概就是要他们不停杀人。而这被杀的对象,就是殷商部下以及截教中人。怪不得早前通天教主的碧游宫上就有两句:
紧闭洞门,静诵黄庭叁两卷;
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
《封神演义》这说明,有些事情通天教主其实是知情的。奈何后期自己的弟子快要折损干净了,通天教主也就撑不住了,只好亲自下场。然而,通天教主虽然深受鸿钧老祖喜欢,却也并不“通天”,最后只好无奈地跟着两位师兄一起受罚离去。
在这里面有一个人的作用不得不提,那就是申公豹。要不是他的怂恿,估计一半以上的截教弟子不会下山。他先是阐教中人,后来才投的截教,不知道这是不是跟元始天尊的偏心姜子牙有关。总之,申公豹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将大多数截教弟子忽悠下山,最终自己也难逃宿命。可怜的棋子。我宁愿相信他是贪图人间富贵,而不是像妲己被女娲忽悠一样被元始天尊忽悠。毕竟,截教弟子的下山,除了报仇,多数还是与贪慕荣华富贵有关。毕竟殷商那么强大,神仙哪会愿意帮明显弱小的那一个呢?可惜天道不会这么想,所以说“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谁”。阐教不过也是老天的棋子罢了。
电影中的申公豹
如此而言,谁又能逃离“天意”呢?强大者不会,弱小者更不会。但是,上天要让谁灭亡,必先让其疯狂。纣王对女娲的非分之想,早已潜藏着让其灭亡的端倪。这跟李隆基霸占儿媳不理朝政而导致“安史之乱”的原理是一样的。正因如此,古代的明君才会让天灾人祸之际率先“罪己”而不是“罪人”。比如尧帝就会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而不是对小民说:“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为什么他不打别人,就打你?”“为什么他不骗别人,就骗你?”
记住一件事,凡是让无过错方(弱者)反省自己的,都是狗屁。凡是让弱者向当权者顶礼膜拜的,都是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