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清理让我深刻共鸣“断舍离”的生活理念
更新时间:2025-02-07 20:14 浏览量:12
起因:为了将长期不住的房子出租,避免资源闲置,决定将长期不住的房子出租。因此,需要对房子进行清理,便于更好的成功出租。由于正处于春节大年期间,时间匆忙,来不及叫钟点工,只好自己亲自上阵,也请了一个朋友帮忙。幸亏是有这个朋友帮忙,否则这些任务不可能在两天内完成。清理任务既包括丢掉一些用不上的东西,也包括重新放置用得上的东西。整个清理工作相当于将所有的物件都“接触”、“触摸”一遍,性质类似于“搬家”,所以繁重无比。
具体的清理任务包括:旧衣服(包括孩子小时候的衣服)、书籍(包括孩子小时候的课本与作业本)、床上用品、厨房里的瓶瓶罐罐、大量过时的儿童玩具、磁带和vcd、cd碟片......重要物品的重新存放......事无巨细,无比繁琐。我们两个人花了整整一天半的时间才基本完成任务。清理过程中基本上没有休息,非常专注。
纸上得来终觉浅。事非经过不知难。
感悟:以前阅读过“断舍离”这本书,也知道“断舍离”的生活观念,大意就是将可有可无的东西都需要清理干净。经过这次清理工作,我更加认同这个观点。清理工作过程中,发现的确有很多东西早就应该当做垃圾一样丢弃。
以衣服为例: 作为出身低微的我,生活观念上多多少少存在“节俭”的观念,受老一辈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观念的影响,很多衣服都舍不得丢掉,总觉得以后还有机会再穿(也有一层怀旧的心理因素)。然而,事实上,三年内不穿的衣服基本上以后更不可能穿。衣服应该穿新的,因为旧衣服不仅会变形走样不美观、而且可能不利于身体健康。俗话说,时移世易。观念应该及时更新与时俱进。如今的生活条件变好了,不能还像老一辈人一样崇尚“节俭”、甚至过度节俭。此外,“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如果只是增添不断舍离,那么家里的空间将必然变得拥挤不堪。各种存放物件的橱柜都会拥挤,以至于放在里面的东西就必然被“无视”而无“用武之机会”。这次清理衣服时发现了很多N年前的,其实早就该丢弃。
再以书籍为例。很多书,哪怕是专业书,实际上以后再阅读的可能性不大。如今电子阅读占主流,电子阅读非常便捷和方便。书籍也有过时贬值的性质,过时的书更不可能用得上。所以我这次顺便彻底丢掉了很多书。书的价值在于内容。如果内容过时了,这本书就失去使用价值了。并且旧书还容易生虫发霉。所以对于书籍,也应坚决的采取“断舍离”观念。
最后以儿童玩具为例,儿童小时候的玩具既然用不上了,自然就应该坚决丢弃。玩具应该与年龄相适应,应该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发育。所以,过时的玩具不仅不能促进反而会阻碍儿童身心发展。这样的玩具同样需要坚决丢弃。不能以怀旧的心态保存这些玩具。同样,不要以怀旧纪念的心态保存孩子小时候的东西,包括衣服、书籍以及其他生活用品。
从更哲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件物品都有生命周期,当使用价值贬值趋于零的时候,物品就变成垃圾。既然是垃圾,自然需要“弃之而后快”。这就是断舍离观念背后的理论依据。
总之,生活应该定期清理、审视一下物品,及时将用不上的东西坚决删除!生活空间不要被垃圾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