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寒假“电话手表自由”引发家长焦虑

更新时间:2025-02-07 14:17  浏览量:12

寒假中,不少家长选择解禁孩子的电话手表限制,让孩子放松心情,增进和小伙伴的交流。但让家长们没想到,孩子们迅速陷入“全天候社交模式”,聊天刷屏、熬夜斗图、加入陌生群组等,引发了家庭矛盾。本以为是给孩子的一份“福利”,却没想到电话手表竟成了影响亲子关系的“定时炸弹”。

从早到晚盯着电话手表

寒假没开始时,陈枫就未雨绸缪,和六年级的女儿小雅商量好了假期里使用iPad的规则,并保管了女儿的iPad。相安无事一周多,春节假期来了。

“春节这几天,很容易放松。”除夕夜,小雅找陈枫,要求解禁电话手表,和好朋友们聊天。正忙着年夜饭的陈枫没多想,迅速解除了电话手表禁用。

小雅有了电话手表自由后,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好朋友把她拉进了小群,每天聊天,很开心。”刚开始几天,小雅主动和陈枫聊,小姐妹们在群里聊了些啥,除了作业完成了多少,还有去哪里玩了,看了什么电影等等。

“我觉得挺好,寒假里朋友难见面,这样可以保持联系。时代变了,孩子们新的社交方式我也认可。”后来几天,陈枫发现小雅的转述中多了追星的话题,她叮嘱了几句。

“过年这几天,我也没盯娃写作业。全家的作息都不怎么规律,晚上睡得晚。有时候我11点多打算睡觉了,看小雅还在房间里,灯亮着,电话手表也在手上。催她几次,才说去睡了。”陈枫发现,那几天,小雅经常睡到早上10点、11点才起床,起床后还是哈欠连天、一脸疲惫。

“和朋友见面,聊起孩子。她说电话手表可以在家长手机App上看使用时间,我才想到去看。”这一看,陈枫吓了一大跳,“娃真的是‘重度使用’!几乎从早到晚都没停,使用时长每天8小时起步,好几天都聊到凌晨,有一天是凌晨一点半!难怪睡到中午也还是没精神。”

“10后”们各种斗表情包

“一天发了几百个表情包!”聊起儿子寒假用电话手表,林琴也无奈叹气。前几天,林琴带着娃在老家走亲戚,几个孩子一碰头,马上说要“碰一碰”加好友。

林琴好奇地观察“10后”们的社交。“加了好友后,马上狂发表情包。一年级的、三年级的、五年级和初一的都是一样的操作。”林琴看着读初一的儿子给三年级的表弟疯狂输出一堆表情包,“我说儿子太幼稚了,但小孩不爱听,说你们大人不也是各种发表情包?”

看着儿子心情不错,林琴要求看看儿子的小伙伴群会聊些什么。

“都初一了,聊天也没啥‘干货’,除了几行字外,几乎就都是表情包了。‘蘑菇头’、‘熊猫头’等表情包你来我往……”林琴压根没想到,孩子们的群聊竟是“斗图战场”。儿子告诉他,表情包属于新型社交货币,不会斗图会显得“low”。

“他用电话手表和小伙伴们分享假期生活,我觉得这样有助于社交挺好的。但看到娃对着一堆表情包傻笑,就啥想法都没了……”于是,林琴不动声色地重新禁用了儿子的电话手表。

近年来,电话手表在孩子们中很流行,孩子们通过手表建立群聊,讨论作业、游戏邀约或互赠积分。假期通常是孩子使用电话手表进行社交的高峰期,而这段时间,恰恰也是亲子沟通的关键时间。

教育专家表示,家长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亲子沟通环境,为孩子提供更多有意思的活动,为孩子多创造和小伙伴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多带孩子感受有意思的现实生活,那孩子必然不会沉迷在虚拟世界中。同时,家长也需要适当监督、提醒。潮新闻记者 金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