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堂姐考大学,我妈回娘家借了五万,十年后再相遇,堂姐却装看不见

更新时间:2024-10-10 19:04  浏览量:52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十年前堂姐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放弃了她的大学梦,但是我妈于心不忍回娘家借了五万块钱让她上大学。

当时堂姐感激的痛哭流涕,并且表示一定会还钱的,然而十年过去堂姐的这句话就像石沉大海没有回应。

更让我意外的是十年后,我在城市里偶遇堂姐,她不仅没表现出半点亲近,甚至装作不认识我。

01

母亲是个善良的人,平日里经常帮助街坊邻居。邻居家有了困难,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不求回报。

记得有一次邻居家小孩生病没钱看医生,母亲二话不说拿出家里的积蓄,硬是借给了他们。她常说:“能帮人一把就帮一把,心里踏实。”正因为如此,母亲在村里口碑一直很好。

然而就算母亲再善良,我们家里的日子也并不宽裕。父母都是普通农民,辛苦种地供我上学。

那年我的堂姐丽萍考上了重点大学,全家人都替她高兴。可是学费问题成了大难题,堂姐家里经济状况拮据,父母东拼西凑,还是差了不少钱。

丽萍差点就因此放弃了学业,母亲听说这件事后心里十分难受。“孩子上学的机会不能错过,丽萍那么聪明,考上重点大学不容易,”母亲对我和父亲说。

“不管怎样也得帮她一把。”说完,母亲决定回娘家借钱。虽然当时我和父亲都担心家里的经济压力会更大,但拗不过母亲的坚持。

最终母亲从娘家借来了五万元,给丽萍交了学费。当时堂姐和她父母对母亲感激不尽,说以后有能力了一定会还钱。

丽萍临走时拉着母亲的手,眼含泪水地说道:“姨,真是谢谢您了,要不是您,我就没法上大学了。我一定会记住您的恩情,好好回报。”

那时候丽萍还会时不时地打电话回来,关心我们家的情况,问我学习如何,父母身体怎么样。母亲每次提起她,都满脸笑容,觉得当初的决定没有错。

然而时间久了丽萍的联系渐渐少了。她大学毕业后,听说在大城市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开始忙碌起来。我们也能理解,她有自己的生活,或许顾不上了。

母亲依旧没有主动提起还钱的事情,仿佛这五万元从未存在过。只是每次有人问起,她总会笑着说:“丽萍那孩子懂事得很,忙得很呢,有时间肯定会来看看我们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丽萍的问候越来越稀少,那笔钱的事情也渐渐无人再提。母亲虽然表面上不说什么,但我看得出她心里的失落。

02

十年后我因为工作调动来到了丽萍所在的城市。某天下班时,我在一条商业街上偶然遇见了堂姐。

她穿着得体,打扮时尚,正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说笑,看上去生活得不错。我心中有些激动,毕竟这么多年没有见面了,赶紧上前打招呼:“丽萍姐,是我啊!”

丽萍转过头看到我时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一丝敷衍的笑容:“哦,是你啊,真巧。”

她的语气淡淡的,仿佛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路人。我有些尴尬,但还是努力保持笑容,问道:“这么多年没见,你过得怎么样?姨妈她很惦记你呢。”

丽萍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我试探性地提到当年母亲借钱给她的事情,想看看她会有什么反应。

谁知丽萍脸色微微变了,迅速转移了话题:“这事儿以后再说吧,我还有事,先走了。”说完,她匆匆离去,甚至没有留下一句寒暄。

那一刻我心里既失落又愤怒。十年前,母亲不顾家里的困难去借钱帮助她,可如今,堂姐却装作对往事毫无印象。

她当初的感激、承诺,现在好像变成了空话。回想起母亲每次提起丽萍时的笑容和期盼,我心里更觉得委屈和不甘。

之后的几天里,我又在公司附近几次偶遇丽萍,但她每次都表现得很冷淡,甚至有一次见我从远处走来,还故意绕路离开。

这让我非常困惑,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我决定打电话给外婆,想问问她知不知道堂姐的近况。

外婆听了我的疑惑,叹了口气,说:“丽萍啊,这些年生活条件是好了一些,但心态也变了。当年她刚毕业时,确实想着还你妈的钱。可后来有了好工作,接触的人和事情多了,慢慢就不再愿意提起当年借钱的事儿。你妈也是心宽的人,一直没提这事,但心里还是有些失望的。”

听了外婆的话,我心里一阵酸楚。原来,丽萍不是忘记了,而是不愿意面对过去。她或许觉得那段需要帮助的日子是人生的一种“污点”,所以选择刻意回避。

03

回到家后,我把遇到堂姐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本以为她会生气或是失望,谁知她只是淡淡一笑:“孩子,别想太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丽萍现在过得好就行。恩情这种事儿,没有硬要回报的。”

我不禁问道:“妈,可当年您那么辛苦借来的钱,她难道就真的忘了吗?”

母亲拍了拍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帮人是自己的选择,不用太计较结果。丽萍那孩子虽然变了,但不代表她内心全然无情。或许有一天,她会想起我们。”

尽管母亲这样说,但我心中依旧难以释怀。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丽萍现在在一家大公司工作,薪水不菲。

我心里更加不是滋味,甚至有几分怨恨。母亲却一再劝我放下,说:“我们自己的日子也还好,这钱,权当是投资给她的未来吧。”

时间慢慢过去,我也学会了放下心中的怨气。或许丽萍的冷漠让我失望,但母亲的豁达却让我明白,有些恩情并不需要对方记得才能显得珍贵。

正是因为母亲当年的无私,丽萍才能有如今的成就。而这个选择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满足。

我们一家仍然在平凡的生活中继续着。母亲依旧会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而我也慢慢学会了她的那种豁达。

尽管十年后的重逢并不圆满,但我终于懂得,人生中有些事不必强求,有些恩情不必计较。

有时候我们所付出的善意,可能不会立即得到回报,但它依然会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悄悄滋养着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