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盘点!春节八大高发“节日病”解析,看完不踩坑

更新时间:2025-02-02 16:56  浏览量:14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春节是阖家欢乐、走亲访友的喜庆时刻,但每年这时,急诊医生常被“节日病”患者所包围。所谓“节日病”,指在节日期间因生活规律改变、饮食不当、作息紊乱等因素诱发的一系列健康问题的统称。春节常见的节日病有哪些?如何未雨绸缪,做好预防?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蔡江晖逐一解读。

常见“节日病”一:

急性消化道疾病,胡吃海塞小心它找上门

春节期间,餐桌上摆满大鱼大肉,人们在大快朵颐的同时,很有可能会增加胃的负担,再加上酒精对胃肠黏膜的刺激,导致一系列的急性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胃肠炎、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

蔡江晖表示,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食物中毒都十分危险,出现症状后应马上到医院就诊。对于食物中毒者,可能需要保留剩下的食物及呕吐物,必要时送检。春节期间切记勿暴饮暴食,避免油腻和难消化的食物,过度应酬可导致身心疲惫、饮食不当。

常见“节日病”二:

心血管疾病,打麻将、“开黑”都莫激动

冬天易发心血管疾病,寒冷气候使得人体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容易出现收缩和痉挛,易引起体内供血不足,可能导致栓塞。春节期间容易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导致血管内脂质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引起心脏病发作、中风等疾病。

春节期间常有打麻将、玩扑克等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容易让人情绪过于激动,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可能诱发心脏病、中风。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通宵熬夜“开黑”玩游戏、追剧,会导致休息不足,加上应酬多,大量烟、酒摄入,都会使心率增快,血压增高,易诱发心梗、脑溢血。

蔡江晖建议,过年时切莫易激易怒,对于有心血管病史的老人,一定得按时服药,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常见“节日病”三:

酒精中毒,切莫贪杯

春节期间亲友相聚少不了推杯换盏,无节制饮酒是引起酒精中毒的直接原因。每年春节,医院急诊室都有不少人因酒精中毒接受治疗,还有人因为服用了头孢类抗生素,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建议适当饮酒,切莫贪杯,不要酗酒,不要空腹饮酒。

常见“节日病”四:

痛风发作,别“逞一时口快”

节日期间少不了啤酒、精肉、动物内脏、海鲜、蛋奶等美食。有不听劝的痛风患者,往往落下个“吃爽一顿,躺平一周”的结果。对于高尿酸及痛风患者,过节时千万别“逞一时口快”,如果病情、症状比较严重,应及时到医院求治。

常见“节日病”五:

烧伤、鞭炮炸伤、切伤, 欢聚莫忘安全

燃放烟花爆竹易造成炸伤,家人聚餐吃火锅也容易发生烧烫伤。同时,春节期间亲友比平时有更多展示厨艺的机会,切菜时被菜刀切伤的概率也大大提高。

对于烧伤或炸伤, 流动的冷水冲洗烧烫伤部位可以达到降温、止痛作用,还可涂抹一些外用的烧烫伤膏,情况较为严重者需及时就医。对于切伤,可用干净的毛巾或者纱布压住止血,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常见“节日病”六:

异物卡喉,警惕坚果类零食成“致命陷阱”

春节期间,家里准备的年货、零食较多,儿童如果将碎小的食品或玩具零件吸入气道,容易引发窒息、死亡。尤其是幼儿,最好不要给不易咀嚼、容易误吸的食物,如花生、瓜子、开心果、果冻等零食。此外,还要提醒儿童进食时不要嬉笑打闹。如遇异物卡喉的情况,若熟知海姆立克急救法,可立即施救。如果症状未缓解,需立即就近就医。

常见“节日病”七:

动物咬伤,宠物也可能“闹脾气”

不少家庭中喜欢养猫、狗等宠物,过年时人多,宠物易受惊伤人。建议尽量不去激怒或者惊吓宠物。被宠物抓、咬伤后,要立即用大量肥皂水,反复多次地冲洗伤口,尽量减少病毒的侵入,还要尽快注射狂犬疫苗。

常见“节日病”八:

拉伤、扭伤、骨折或车祸外伤,户外出行要谨慎

春节期间,和亲朋好友去室外滑雪场滑雪、爬山、外出旅游成为人们节日休闲的新选择。春节期间天气寒冷,假如有降雨,路面湿滑,容易使车辆的制动性能降低,加上节日期间酒驾、醉驾事件时有发生,极易引发车祸,车祸伤患者在春节期间也会增加。

建议外出活动时注意周边环境,尽量穿舒适的运动鞋。如发生拉伤、扭伤或骨折,不要轻易移动或者矫正患肢,要固定患肢使其保持受伤时的体位。冰袋冷敷患处可减轻水肿和疼痛,在不加剧疼痛的情况下抬高患肢,尽快就近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