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对亲戚家的小孩太好!
更新时间:2025-02-02 16:17 浏览量:16
永远不要对亲戚家的小孩太好!70岁老人的经历令人心痛,快都看看。
回溯往昔,“家族同气连枝” 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家族仿若紧密交织的参天巨树,根根相连,枝枝相绕。即便时至今日,“血缘纽带” 的力量依旧不容小觑,七大姑、八大姨等亲属关系,仿佛天然的羁绊,让大家默认彼此是 “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人,生来便置身于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长久以来,许多人笃定 “亲缘至上” 的铁律。曾几何时,家族就是坚实的后盾,亲属更是彼此扶持的关键力量。然而,时过境迁,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与生活模式的全新蜕变,人们愈发追求个体的独立。渐渐地,不少人惊觉,有些亲属关系,并非越近越好,一旦处理不当,满心热忱换来的可能只有寒心彻骨。
毋庸置疑,中华民族向来以重情重义闻名于世。
赡养双亲需尽孝,手足之间应互助,亲戚往来更要以诚相待、和睦共处,这些皆是心照不宣的准则。
但请务必牢记一点:
莫要对兄弟姐妹的子女过度宠溺,毕竟只是亲戚关系。
常言说得好,“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其意浅显易懂,他人身处困境之际,施以援手,点滴之恩便能收获感激;可倘若倾尽全力帮扶,反而可能招致怨恨。
兄弟姐妹的孩子,亦是如此。
就拿老友的侄子来说,因学业缘故,在老友家借住了整整两年。这期间,老友对他关怀备至,衣食住行皆精心安排,甚至比对自家孩子还要上心几分,只为让侄子安心求学,也不让兄弟姊妹多操心。
可谁能料到,过年阖家团聚之时,老友满心欢喜去兄弟家拜年,侄子见了他,却仿若陌生人一般,眼神冷漠,连句问候都吝于出口。
老友彻夜难眠,反复思量,怎么也想不通问题究竟出在哪。
那两年,为了侄子能专心学业,老友操碎了心,精神时刻紧绷,生怕稍有差池。好在侄子争气,顺利考入理想学府,两家人还为此热热闹闹地摆了庆功宴。
本以为皆大欢喜,然而自那之后,侄子再未主动联系过老友,这般薄情,让老友如坠冰窟,寒心不已。
显而易见,侄子从未珍视这份情谊,说不定还因老友某些无意之举,暗自心生怨怼。
的确,毫无保留地给予,极易养出忘恩负义之人。
老友后来也想通了,侄子终归是兄弟的孩子,自己问心无愧便罢,没必要拿热脸去贴冷屁股。
在社会学领域,存在一种人际关系层级理论:
除去最为亲密的核心圈层,依据生活关联的紧密程度,向外依次划分出生活关联层、人脉拓展层以及社交互动层。
对于兄弟姐妹家的子女而言,他们大概率处于生活关联层,有些疏远些的,或许直接归属于更外围。
没错,人与人之间,适度的距离不可或缺,并非越亲昵就越好。
我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经历。表妹家的小辉,打从出生起,我便对他格外喜爱。小家伙虎头虎脑,眼睛亮晶晶的,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萌态十足,我一眼就心软得一塌糊涂。此后,我几乎把所有的闲暇时光都花在了他身上,陪他玩耍、教他识字,但凡觅得新奇有趣的好物,第一个念头便是留给小辉。哪怕后来家中添了新丁,我对小辉的偏爱也未曾削减半分。在他成长岁月里,我全程参与,正因如此,小时候的小辉与我极为亲昵,常挂在嘴边的便是 “小姨最好啦”。
然而,世事难料。待我成家生子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小辉嘟囔:“小姨现在有了自己的宝宝,都不怎么理我了,以前那些好玩的、好吃的,也很少给我了。要不是看在小姨偶尔还能给点好处的份上,我才懒得陪这个小不点儿玩呢。” 那一刻,我只觉五雷轰顶,满心的爱意与付出,竟被如此轻易地践踏。更让我痛心疾首的是,后来我发现小辉还时常趁着大人不注意,欺负我年幼的孩子。
说实话,听闻自己从小疼到大的孩子说出这般伤人的话,做出这般过分的事,我心如刀绞,失望透顶。往昔种种付出,此刻看来,尽是错付,也不禁反思,实在不该对亲戚家孩子毫无保留。
还有位网友,对此感悟颇深。她与姐姐自幼感情深厚,姐妹俩结婚、生子的时间线近乎重合,两家孩子自小便是形影不离的玩伴,情谊胜似亲兄妹。
姐姐一家住在城郊,虽说家境尚可,但考虑到城里教育资源更为优质,尤其是各类补习班琳琅满目,每到寒暑假,姐姐便将孩子送到网友家中。网友也是个热心肠,从未有过推脱,尽心尽力地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学习课业,其中艰辛自不必说。
这本是姐妹间相互帮衬的暖心之举,可日子久了,问题渐显。姐姐家孩子自小娇生惯养,习惯了众星捧月,与网友的孩子相处时,常常因一点小事就争得面红耳赤,而且从不肯退让半步。
网友秉持着 “客随主便” 的理念,加之顾及姐姐情面,总是教导自家孩子要礼让三分。
更令人无奈的是,每次外出游玩,姐姐家孩子看到心仪之物,便会肆无忌惮地索要,网友虽家境一般,却碍于亲情,咬咬牙一次次满足。反观自家孩子,想要个小物件,网友却常常因经济压力,委婉拒绝。
数年过去,两个孩子都长大成人,步入大学殿堂。然而,让网友心寒的是,姐姐家孩子上大学后,每次家庭聚会,见到她如同见到路人甲,连个招呼都不打,仿佛过往的照顾与情谊从未存在过。
尤其当网友得知,姐姐家孩子每逢假期,拎着大包小包穿梭于父亲家有权有势的亲戚之间,对那些能为自己 “铺路搭桥” 的亲戚阿谀奉承时,网友的内心彻底崩塌,多年的付出与委屈一股脑涌上心头,只叹当初太过傻气,满心懊悔。
这般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案例,数不胜数。
小李哥哥家的孩子,每逢假期便从乡镇奔赴城市,在小李家中一住就是数月。小李一家为照顾这个外甥,费尽心思,物质上尽量满足,生活上悉心照料,哪怕自家孩子偶尔心生嫉妒,小李也总是安抚,优先顾及外甥感受。
但外甥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后,却与小李一家渐行渐远,亲戚聚会时,形同陌路,甚至刻意避开小李一家,让小李倍感失落,曾经的付出仿若付诸东流,外甥的冷漠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切莫对兄弟姐妹的孩子过度倾心,历经种种,方知缘由太过现实!
邻居家的一位长辈也曾吐露心声:“真的没必要对亲戚家孩子掏心掏肺,这绝非自私冷漠,实则暗藏苦衷。倘若真心换不来真心,又何苦耗费精力财力,倒不如多花些心思在自家孩子身上,或者投身公益,做些实实在在的好事。”
毕竟,兄弟姐妹家的孩子,无论如何宠溺,终究不是自家亲生骨肉。倘若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成年后孩子自然懂得饮水思源;反之,若将他人的付出视作天经地义,那这亲戚关系,非但不是福分,反而成了祸端。
“舍近求远,累及小家” 实不可取,为人父母者,务必分清亲疏主次,莫要落得个费力不讨好的下场。
虽说亲人之间互帮互助本是美事,不求回报亦是高尚情怀,但倘若遇人不淑,付出得不到回应,及时止损才是明智之举,以免既伤了自家孩子的心,又空耗自身精力。同时,家长更要将感恩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是非对错,莫要将别人的好当作理所当然,否则只会让亲情的纽带越拉越松,彼此渐行渐远。
付出未必能收获等量回报,若一味寄希望于亲戚情谊,结果往往不尽人意。故而,守护好自家的小天地,才是重中之重。家长们需找准教育的着力点,莫要本末倒置,更莫要陷入自我感动的泥沼。
与朋友们共勉。如果您也喜欢这篇文章,并且让你深有感触,可以长按点赞,强烈推荐一下。最后,期待您的关注,感谢收看,我们下期再见。